转载自 朝文社(ailishi777) 01入夜,吴国徐温将军的府上万籁俱寂。 徐温已经大病一月有余了,正在康复中。 他感到嗓子发痒,忍不住轻咳了一声,“咳!” 一只手伸进帐帘,将一个唾壶就递到徐温嘴边。 徐温吐完后,看着帐幕外模糊的影子,就问:“你哪个啊?” 那人回答说:“我是知诰啊。” 徐温又瞥见还有一个人影,“那是谁啊?” 那个人说:“我是知诰的媳妇王氏啊。” 将徐知诰夫妇打发走以后,徐温躺在床上久不能寐,心中一团怒火不由得升起。 他不是生养子徐知诰的气,而是生六个亲儿子的气—— 老大徐知训仗势欺人,老二徐知询志大才疏,老三徐知诲、老四徐知谏软弱无能,老五徐知证、老六徐知谔无所事事。 没本事也就算了,这次大病,六人也就在床前充当人肉背景板,只有徐知诰一人忙里忙外的,家里奴仆成群,但知诰不避脏、不避臭,非要亲手伺候老头上厕所。 02 徐温康复之后,就把六人找来,一顿痛骂:“你们都是我亲生的,还不如知诰这个外姓人。” 留人听了心中不满,心说:“现在给人当儿子都那么内卷了吗?” 尤其是老大徐知训脾气最大,但他不敢对老头发火,都把火撒到徐知诰头上。 于是多次举办鸿门宴招待义兄,好在徐知诰人缘好,每次都有人通风报信,这才躲过一劫。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徐知诰的“二十四孝”表演痕迹很重,这是由于他特殊身份——异姓养子。 他和徐温非亲非故,他本是战争孤儿,14岁的时候在战场上被徐温收养(据《旧五代史》)。 如果徐温不高兴,随时有可能被赶出家门,重新流浪江湖。 所以,他只能紧抱徐温大腿。 曾经有一次,父子俩出门,路上徐温因为琐事生气了,于是操起棍子没头没脑地朝徐知诰打去,还将他赶走了。 哪知徐温回家后,居然发现徐知诰早就在府门等他回家,说:“当儿子的如果离家,还能去哪里呢?爹发火了,我就回家找娘呗。” 其实,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离开徐家,我还能去哪里呢? 03920年五月,二十三岁的吴王杨隆演英年早逝。 大臣们商量继承人人选,有人就提议效法先贤,刘备当年托孤诸葛孔明,曾说过“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嘛。 太祖孝武王(杨行密)剩下的三个儿子杨濛、杨溥、杨澈都不行,干脆我们拥立大丞相徐温为王吧。 徐温闻言,忙敛容正色,喝道:“闭嘴,我如果要称王,早在诛杀逆贼张颢以后就做了,还会等到现在?再说了,吴国是太祖打下的江山,杨氏相传的天下,即便杨家没儿子,只有女儿,那也可以立女主,前朝大唐不也有先例嘛。再胡言乱语的给我杀。” 这一番话说的,很多田园女权听了应该很兴奋。 老王也差一点感动了——如果我不知道前一位吴王杨渥就是他与人合谋杀害的话。 04 话说907年,杨渥和大臣徐温、张颢失和。 杨渥甚至说出了“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 徐、张回去一合计:行吧,满足你。 于是俩人发动兵变,囚禁了杨渥。 后来又觉得杨渥毕竟是一国之君,一旦逃脱,他们就命难保了,于是约定一起动手,杀死杨渥,然后二人平分吴国。 等动手那天夜里,徐温却打退堂鼓了。 他对张颢说:“今天不是我当班宿卫,如果他出现在犯罪现场,那人家就会怀疑到我,从而也会怀疑到你。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有会说的不会听的,跳进黄河洗不清,我得顾全这个。” 张颢听了好气又好笑,咱们的这个还不如人家的那个呢,再说了,你要那牌坊有啥用?于是自己带人把杨渥杀了。 张颢回家后,一边洗手上的血迹,一边暗自盘算:“就凭徐温今天拉跨的表现,我干嘛还要和这个窝囊废平分江山?我独霸淮南不香吗?” 第二天,张颢对外宣称吴王为盗贼所杀,同时召集百官齐聚王宫庭院商量接班人的事宜。 官员们一到王宫门口,就被护卫挡住,解除武装。 夹道两边的士兵刀出鞘、弓上弦,杀气腾腾。 连身经百战的大将朱瑾都冷汗直下。 05 等官员们到齐,张颢厉声问道:“主上遇弑,国不可一日无君,你们看谁当立者?” 一边说,一边眨眼睛暗示:“看这里,看这里,就说我,就说我。” 虽然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要奉你为王,大家肯定心不甘情不愿,所以百官索性摆起了肉头阵。 张颢面对这群沉默的羔羊连说三遍:“谁当立者?” 底下没人答应。 这时,谋士严可求将他拉倒一边:“你操之过急了,李遇、刘威他们可都是太祖时的老臣,他们能服你?我们应该先拥立容易控制的幼主,慢慢过渡,淮南何愁不是你的?” 张颢觉得有道理,于是拥立杨行密次子、杨渥的弟弟杨隆演为王。 其实,这不过是徐温演的戏。 这个严可求早就暗中投靠徐温了,所以,他的这番话虽然正确,但是别有用心。 因为此时如果徐、张内讧,徐温未必能打败张颢,只能先稳住他。 从此以后,张颢对徐温这个小怂人就不放在心上了,丝毫没有提防之心。 接下来,就是徐温的机会了...... 06 徐温找来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等三十个高手,歃血为盟,约定刺杀张颢的时间。 到了这天夜里,徐温又戏精上身了。 对钟泰章说:“小钟啊,我回头想了想,我还有老娘要奉养,如果张颢没杀成,我家反倒要灭门,我还是忍了吧,杀手团就地解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钟泰章说:“请不要怀疑我们的职业道德,言已出口,宁可已乎?” 第二天早上,钟泰章带人冲入张颢的衙门,将他和党羽斩杀。 而徐温则对外宣布弑杀威王(杨渥谥号)的凶手是张颢,他又伸出手掌:“你们看,我手多干净,没沾血。” 钟泰章后来还和徐温、徐知诰父子结了亲,他的女儿嫁给了徐温的孙子、徐知诰的儿子徐景通(即李璟,南唐元宗),生了个孩子叫徐从嘉(即李煜,南唐后主)。 07 937年,经一系列变故后,徐知训被杀,徐温去世,徐知诰终于掌握了吴国大权。 于是接受吴国皇帝杨溥的“禅位”(杨溥在927年称帝),建立齐国。 第二年,杨溥毫无悬念地去世。 徐知诰派遣三儿子徐景遂(李景遂)主持葬礼。 临行前,嘱咐道:“老三啊,让皇之死,社会上风言风语很多,说和我这个受禅老臣脱不了干系,我们徐家快要被社死了,你这人纯厚恬澹,雅有士君子风,到时候在葬礼上好好发挥,处理好这次公关危机。” 这里解释下两个名词:让皇和受禅老臣。 在徐知诰篡位后,给杨溥上了一个尊号——让皇帝,在册文中自称受禅老臣。 徐景遂受命,果然在葬礼上痛哭流涕,闻者不禁感叹:“你们看徐老三哀恸的表情,像不像一条鳄鱼呢?” 939年,徐知诰突然宣布“恢复”李姓,改名李昪,“恢复”国号“唐”(南唐)。 同时举行国丧,给自己的亲爹李荣、亲妈刘氏发一场迟到三十多年的丧。 这时,他的两个弟弟——老五徐知证、老六徐知谔出来了:“哥,让我们也陪着你披麻戴孝呗(服斩衰,儿子为父亲守丧穿的孝服)。” 李昪一听直摇头:“兄弟啊,年初你们上奏,让我复姓,当时我以不敢忘徐氏收养之恩,拒绝了,于是你俩又联合百官劝进,这件事你们做的很好。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给义兄的亲爹妈披麻戴孝的,你俩表演太过了。” 还有更过的呢。 有个中年妇女都不请示徐知诰,直接穿着斩衰跑到灵堂,在唢呐声BGM的渲染下,她哭得死去活来。 众人一看,原来是徐温的女儿,徐知诰的义妹广德公主。 大家伙一挑大拇指:真不错,你亲爹死了都不见你那么伤心。 后来,二徐兄弟又请示李昪,要改姓李。 李昪直接回绝了:你俩表演过头了。 这场闹剧其实并非徐家兄妹装疯卖傻。 因为自从徐温死了以后,政权落在徐知诰手中,徐家失去了靠山,自然要抱牢他的大腿。 他们看似是在耍宝,实际上是在向曾经的哥哥表忠心呢。 参考资料:《十国春秋》、龙袞《江南野史》、《新五代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