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粹,陶瓷艺术一直以来都是高雅的代名词。这些珍贵的陶瓷精品多数生产于皇宫之中,如今又被珍藏于深宫内院,仿佛不沾半点烟火气。但凡事皆有例外,陈设瓷中的蒜头瓶便是出身市井,而且造型生动有趣,让人难以忽略它自身的饮食气息。 ![]() 蒜头瓶,因口若蒜头而得名,始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汉,有铜制与陶瓷制之别。瓷质蒜头瓶,在隋唐以前不多见。宋人认为可塞其口,而瓶颈细长便于握持,瓶腹扁矮可以盛装,故称之为温壶,用作酒器。宋以后为仿古器式,历代皆有,明、清景德镇窑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单色釉品种。 战国 秦 青铜长颈蒜头瓶 ![]() 元代 飞青褐彩蒜头瓶 ![]() 明 万历 青花缠枝莲纹蒜头瓶 ![]()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 》“说瓶罐”载:“蒜头者,口似蒜头,而体段则近油锤,宋制已有之,后此尤伙。纯色、青花多有之。”随着其它酒器的创新与发展,蒜头瓶自元代始已由酒器演变为陈设器。因此其器型日趋完美,其饰纹也逐渐丰富多样。 清 康熙 黄釉蒜头瓶 ![]() 清 康熙 郎窑红釉蒜头瓶 ![]() 蒜头瓶,是景德镇官窑常造的一种瓶式之一。器型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发展到顶峰,烧制出不少器形小巧精致、瓶身曲线流畅圆润的蒜头瓶,可谓浑然天成。由于它的造型独特而又极具观赏性,成为历代皇室必用之物。 清 雍正 炉钧釉蒜头瓶 ![]() 清 雍正 祭红釉蒜头瓶 ![]() 明万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因器型优化,万历一朝诞生了多件青花瓷器珍品,其中有一件青花缠枝莲纹蒜头瓶,器形精巧,瓶身错落有致地绘满青花缠枝纹,却丝毫不显得凌乱,反而凭添了几分雍容华贵。清乾皇帝对此瓶的灵情不减,唐英榷陶时期多有谕旨制作,此后清代蒜头瓶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清 乾隆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 清 乾隆 窑变釉蒜头瓶 ![]() 清 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 ![]() 蒜头瓶的设计在视觉上因细颈而增添一丝纤细感,瓶口瓶身却又圆润饱满。整体观之,沉稳内敛中又有活波,直到如今仍不落俗流,依然是瓷人钟爱的器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