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千山2017春拍:“观古—古董珍玩(一)”精选

 alayavijnana 2017-06-29

北京印千山2017春拍即将于7月7日-8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拉开预展的序幕,为期两天的预展结束后,将于7月9日正式举槌。

印千山在本季春拍中,共征集到拍品1500余件,品类繁多,将分为20个专场进行拍卖,涵盖了中国书画、明清家具、古董珍玩、佛教艺术品等诸多门类,竭力满足不同藏家的购藏需求。在“观古—古董珍玩(一)”专场中,将呈现包括瓷器、玉器、金器、紫砂、木雕等多种艺术门类在内的100余件拍品,其中包括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宫廷御制器物。

LOT  1452

明弘治  黄釉盘

径?21cm

款识:大明弘治年制

估价:RMB 160,000-26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第44页,图39

娇黄釉是一种低温铁黄釉,“黄”与“皇”同音,故素为明清时期严格控制的釉色,或为最高统治者们御用,或为祭神所用,《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可见黄色专用于祭地神。黄釉作为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釉色,早在唐三彩上就已出现。纯粹的黄釉器见于成化时期,弘治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呈色稳定、釉面光亮,较之成化的淡黄釉显得深厚,较之后来正德黄釉浅淡适中,遂成一代名品,代表着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水平。因采用浇釉方法施釉,色彩淡而娇艳,如鸡油一般,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弘治黄釉器在历朝黄釉瓷器中有极高的声誉,为明清黄釉的典范,其烧造技术已臻成熟。

此件盘敞口,弧壁,圈足。胎白质细,造型考究,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器内外遍施黄釉,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莹润,釉色臻纯,娇嫩晶莹,赏心悦目,不负弘治黄釉之盛名,不愧为明清黄釉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

弘治一朝御窑厂久停,弘治皇帝18年不言窑事,故弘治器物遗存不多。此件弘治黄釉盘是明代弘治时期的典型器物,胎体轻薄莹透,精巧玲珑,釉层均匀,呈色娇嫩,色泽淡雅柔和,如鸡油般光润,为弘治黄釉瓷的代表作,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均有类似作品收藏。

LOT  1451

清乾隆  仿官贯耳瓶

径?14.5cm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估价:RMB 180,000-280,000

参阅:《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页98-99,图32,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

清宫贯耳瓶乃仿青铜器化裁而成,器形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本器呈八方形,制作难度较比方、圆器更大,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提到的“八方双管瓶”应该就是指此类瓶。其装饰以单色釉为主,本品即施仿宋汝釉,以期达到宋代汝窑的美学意境。除本品外,常见还有仿官、天蓝釉等品种。

本瓶器形小巧精致,其造型、尺寸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暂得楼和香港中文大学藏品相近。整体呈八方形,口微敞,直颈,两侧各饰一贯耳,鼓腹,圈足。瓶内外壁通施仿汝釉,釉层肥厚,釉面光洁,折棱处略显白色,与青釉互相映衬,淡雅怡人。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可玩可摆,浑厚古朴之中见雅隽,小巧灵动之处现俊秀。

LOT  1453

明崇祯  青花文王仿贤笔筒

高?21.5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窑业制作展现出崭新的时代风貌,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崇祯时期盛行在瓷器上描绘故事图,此时对国产钴料的选料处理极大地提高了青花装饰的绘画效果。质量最好的崇祯瓷器上的青花发色要远胜于万历晚期。此件作品即为崇祯时期优秀的青花人物故事笔筒。

笔筒直壁深腹,口径宽广,近底处削胎一周,平砂底。胎体坚实,釉色柔和,釉面略泛青,底部无釉处可见白皙瓷胎,细腻柔滑宛若婴儿肌肤。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发色淡雅清新。通景绘文王渭水河边探访姜太公的历史故事画面,画中文王毕恭毕敬,身后仆从神态各异,辇车放置一旁;亦有姜太公垂钓图景。所绘岩石,颇具质感,青花发色鲜妍夺目,分水技法细腻。高超娴熟的绘画技巧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衣褶折叠错落之处尤见功力。

“访贤图”为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独有的装饰题材,包括常见的周文王渭滨访姜太公和尧访许由等典故。其出现的缘故可能与晚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崇祯皇帝即位后诛除魏忠贤等奸党,平反冤案,起用前朝被罢免官员,广纳贤才,朝廷始有清明之象。此时文人雅士当中出仕奉君之思潮暗涌,与隐逸自洁、寄怀山水的主流形成对立。此访贤图笔筒的出现颇有深意,正是此种思潮之寄托。

观此件笔筒造型、胎釉、青花发色、人物画法均具有明显崇祯时代特征,可为同类作品之代表,且整器状态基本完好,颇为难得。

LOT  1458

清道光  青花开光花卉纹抱月瓶

高?23cm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

估价:RMB 550,000-850,000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20 高24厘米

此器腹圆如满月,又称“宝月瓶”或“抱月瓶”,造型源自明早期青花器物,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窯多有仿製,沿至清末。本品即为一例,其点染铁锈斑状绘法,亦为模仿苏麻离青特点而作。瓶身以拼接法製成,工艺复杂。瓶口自上而下分绘缠枝灵芝纹、如意纹、缠枝西番莲纹、缠枝莲纹、福寿纹、卷草纹共六层纹饰,腹部福寿纹系绘在凸起的桃形开光上,纹饰繁复紧密,画工复杂而不失严谨之态。

两侧颈部加如意耳装饰,腹侧绘缠枝灵芝纹条带状饰。整体纹饰形成正面紧凑,侧面简洁的装饰风格,腹部开光内绘寿桃肥硕,蝙蝠矫健,四周留白,在严密的背景装饰下夺目而出,更具深意。全器胎质细腻,白釉温润,青花发色鲜艳,绘工考究,为道光朝官窯之精品佳作,不为多见。上海博物馆藏有同类器。

LOT  1457

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一对

高?53cm×2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

估价:RMB 400,000-600,000

参阅:1.《中国陶瓷全集15清(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34

2.《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页170-171

瓶撇口,长颈,肩凸起弦纹,圆腹,圈足略高微向外撇。纹饰严格按照规制,自上而下分数层,分别为海水纹、小云头纹、变形蕉叶纹、回纹、缠枝莲纹、云头纹、缠枝莲纹及仰莲纹,底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造型规矩,纹样工整,凸显官窑风范。

此类样式被称为“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载,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将赏用瓷瓶依画样呈览,交年希尧烧造些来”,档案中之“赏用瓷瓶”即应指赏瓶。赏瓶自雍正朝创烧伊始,即成为清代御窑瓷器之经典品种,因其多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意寓“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赏赐用瓷,以期臣下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清代皇帝特制赏瓶用于赏赐有功的大臣,始于雍正,终于宣统。该器为光绪时期的赏瓶,青花发色鲜艳明快,浓淡相宜,纹饰繁缛细密,层次分明,画工点染细腻,令赏瓶更为赏心悦目,更是令得赏者更将隆恩铭记。

LOT  1464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转心瓶

高29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参阅:杨伯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10金银玻璃琺瑯器》,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203页,图三五八

此器称为“转心瓶”,因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而得名。“转心瓶”又称为“旋转瓶”、“套环瓶”,流行于清乾隆时期的瓶式之一。瓶撇口,呈石榴瓣状,束颈垂腹,圈足。整体以掐丝琺瑯工艺装饰,蓝色琺瑯釉为地,饰缠枝莲纹;腹部作如意形开光,内錾刻镂雕龙凤纹并鎏金装饰。整器设计精致,造型别具一格,器形大方、规整,富丽堂皇。掐丝工整细腻匀称,色彩绚丽纯正,填饰琺瑯釉饱满,工艺精致,颇见皇家造器一丝不苟之功力。由于转心瓶工艺复杂,製作难度极大,不仅要求内外瓶的设计尺寸要适度,同时瓶体各部分若有毫厘之差就会前功尽弃,“转心瓶”的製作充分体现出其精湛的工艺水平。乃古人结合陈设、观赏的珍贵瓷器。转心瓶始于乾隆时期,清代乾隆时期工匠为迎合皇室标新立异的追求,器形屡有新创,奇巧之物层出不穷,转心瓶为此一潮流之下的产物。转心瓶除景泰蓝外,还有玉质,瓷质等製品。存世十分稀少,弥足珍贵。

LOT  1469

清乾隆  铜朝贯耳三足炉

长29cm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

估价:RMB 100,000-180,000

朝冠耳又称官帽耳,取官帽之形而来,此炉形製拟古,线条优美,古韵盎然。炉阔口撇唇,炉口平折,束颈溜肩,鼓腹短小,炉肩两侧对饰双耳,两耳外撇冲天,鼓腹丰满,其中上部起弧线,将炉身一分为二,上部出云雷纹点缀其间,分布均匀;下部光洁无纹,腹底方框阳文书“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款,下承三足,承托三足,粗壮有力,其外修饰云雷纹,与炉腹部纹样略有变化。


此炉炉型适中,势如泰山,巍然似鼎,气势恢宏,炉气旺极,收放得体,和谐完美。朝冠双耳出于腹侧,线条优美流畅,一波三折,刚柔并济,婀娜多姿,如仙绸凌空,荡漾山河。三足形异而力毅,庄重阔达之感毕现。器底阳文铸款底平字峻,古朴优美,拙雅有韵。

LOT  1470

清  铜双耳炉 (带原托)

长27cm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

估价:RMB 80,000-120,000

器口微侈,双蚰龙耳,垂鼓腹,圈足外撇,造型典雅古朴。壁厚而沉重坠手,器底中央錾刻减地阳文“大明宣德年制”款。原配如意足铜座,环形座台与炉圈足相合,做工精致。炉造型大气,周身线条精炼,为典型标准的形体制式,铜质厚实,叩之,声响清脆,如风过铃,古拙淡然。款识间舒展大气,笔道遒劲有力。用料甚精,有压手之感,且炉表年久沧桑之感历现,包浆自然,深沉内敛,为蚰耳炉之稀有精品。

蚰耳炉,宜陈列于书房之中,文案或琴桌上焚香所用,前期曾为天子专用彝器,因炉耳弯曲如蚰得名。宣德皇帝品题其“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取其潜龙之态,作潜心学习、潜心朝政事,属内府自用炉款。明人项元汴《宣炉博论》中称,时苏州一带宣炉款制最推崇乳炉,鱼耳炉、蚰耳炉,因为这三款为宣德皇帝在书房中亲用的,颜色又推藏经纸色、蜡茶色、棠梨色、枣红色、粟壳色,其中藏经纸色、蜡茶色最受藏家推崇。

LOT  1471

明  冲耳三足炉

径12.5cm

款识:贻月斋

估价:RMB 20,000-30,000

炉以上佳铜料铸造而成,质地细腻,器表平滑光亮,色泛黄褐。炉为平口,出双冲耳,束颈,圆鼓腹,下承三足,别具雅致,造型简洁。炉底铸有阳文“贻月斋”三字方款,字体工整。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此品呈色黄褐,宝光内蕴。


冲耳炉形製源出宋代瓷炉,宣德皇帝以其置于政务殿阁,盖因取其“敬天法相”之意也。因其线条优雅流畅,故而被后世广泛应用于宫廷,文房,祭祀等诸多重大场所。

LOT  1472

明  铜鎏金錾刻海八怪簋式炉

长15.5cm

款识:云间胡文明製

估价:RMB 80,000-120,000

胡文明,明代万历年间,铸铜工艺名匠,云间(江苏松江府的别称)人。擅长铸造铜炉与文房用具,能按古代製式造彝、鼎、尊之类极为精致的铜器。在当时的价值就很高,时称“胡炉”,或称“胡铜”,为世人所珍,传世不多。

此炉型为簋式,传自上古鼎彝之器。阔口,颈微束,纹饰分为三段,工艺繁复。中间主体纹饰为海兽纹,炉口沿及底足饰一圈缠枝花卉纹。双耳塑造成龙形,龙尾形成下垂式附耳,左右对称工整。炉体上所有的高浮雕处皆有鎏金,金水饱满,富丽堂皇。底部有“云间胡文明製”六字篆书款。此炉形体规范,鎏金色泽亮丽,铜红色、金黄色对比明确,显得华丽繁复,底款镌字遒劲苍古,不失为炉中珍品。

LOT  1473

清早期  铜压经炉

长25cm

款识:宣德年製

估价:RMB 120,000-220,000

本品平唇宽沿,束颈,扁鼓腹,下承三乳足,两侧饰对称环耳,耳上有翘角,为标准的压经炉造型。炉身的口唇、双耳线条挺拔、棱角分明,腹身与三足圆润流畅,形成鲜明的对比。炉底“宣德年製”四字篆书款,字体规整劲挺。炉身素面无纹,包浆润泽自然,精光内蕴。整器素雅沉静,线条圆润流畅。

压经炉又称“押经炉”,宣德皇帝用以赏赐佛教寺院,后来寺院多有仿製,成为专门的礼佛之物。冒襄《宣炉歌注》中赞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此器皮色柔腻莹润,婉约可观。铜材上佳,细密沉重,蕴神于内,抚之柔腻,叩之音妙,持之坠手。


LOT  1475

万历  金嵌宝石錾刻龙纹杯盏托一套

径15cm

备注:185g

估价:RMB 180,000-250,000

此组杯盏由杯及杯托两件组成。杯玉质,玉色凝润,质地油滑,美料难得。圆口微撇,直腹微微内收,口、腹之间双出龙耳,下承圈足。双龙卷曲,作耳状,龙口与杯口相连,雕工简洁、粗犷。口沿外刻回纹一周,腹壁光素无纹,琢磨光滑剔透,以玉料自然之美赢得观者的赞许。

盏托金质,浅碟状,外缘嵌宝石,腹壁錾刻双龙赶珠纹。托中央有凹槽,与杯身紧密贴合,其内錾刻“寿”字。整器浑圆周正,工艺及纹饰皆表明此为明代之物。杯托采用纯金锤揲法加錾刻而成,这是金银器最常见的工艺。锤揲属于锻造技术,可以冷锻,也可以经过热处理。有时也叫打制,是利用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将自然或冶炼出的金银锭类的材料锤打成各种形状,再进一步加工使用。可以直接成器,也可以锤出花纹。唐代时期,此工艺由西域传入,并迅速本土化。这一技术在明定陵出土的诸多酒器、首饰中亦有使用。镶嵌宝石的酒器在明代当属皇帝专用。万曆定陵出土酒器多达五十余件,包括尊、爵、杯、酒注、酒壶、酒瓶、酒缸、酒瓮、酒盂、酒盏、酒碟等。种类齐全,制作精美,器形变化多样,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其中镶珠宝金托金爵与此件异曲同工,当为同时期之物。

LOT  1476

万历  金嵌宝石錾刻龙纹锅

径10cm

款识:大明万历丙辰年银作局造九成色矿金

备注:992g

估价:RMB 550,000-850,000

中国的皇帝御制器物,以金胎器最为稀罕,迄今考古发掘中已知最早的黄金制品在商代,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历经秦汉、唐代、宋元时期各朝的高度发展,金器制作至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熟。而明代金器以制作精良,异彩纷呈而著称,但现存皇家传世金器却极为稀少,本品即为一例。

金质,筵席用器。整体工艺繁琐、制图新颖、刀工简洁有力、抛光打磨精细入微。整体金色赤红,光色照人。造型端庄,短颈,圆形腹,下承三足,形状低矮、重心很低,给人以瓷实、稳重的厚重感。器身镶嵌宝石錾刻云龙纹,龙首微昴、怒目圆睁、阔鼻大口、牙尖齿利、口吐火珠、须髯尽风摇曳、龙身蜿蜒盘曲,龙鳞片片分明;

器底錾刻“大明万历丙辰年银作局造九成色矿金”款。配有与罐体相同工艺嵌宝技法的花卉托宝珠钮盖,盖罐相合,富丽华美之气迎面而来。

金银器皿在明代以筵席用器为主,其中皇室所用之金质器皿,可见礼书所举“供用器皿”中的金银器。明代为了满足庞大的统治集团的生活需要,宫廷生活中承办宴欢的酒为祝乐方式,故制作各种精美的酒具以满足生活需要成为当时之风。是宫廷金银工匠仿的任务首选。

故在明代宫廷中陆续设置了管理内廷文物和为宫廷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十二监为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等,其中以银作局作为金银器的主要打造机构,据《明史·卷七四·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银作局,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写字、监工无定员,掌打造金银器饰。”今北京首都博物馆所藏数件明代宫廷金器,即为银作局所打造。

LOT  1477

万历  金嵌宝石錾刻龙纹执壶

高23.5cm

款识:大明万历二十三年银作局九成色金重二十八两六钱

备注:707g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执壶是盛装液体的容器,多为酒器,唐宋时称《注子》,元明时称为《执壶》。此件大明万曆《金嵌宝石錾刻龙纹执壶》,通高23.5cm。壶撇口,细颈,垂腹,圆足,弯长流,曲柄,带盖。此壶造型修长,颈部嵌红蓝宝石,上下錾刻对称蕉叶纹一周。壶腹部心形开光,以錾刻镶嵌组成行龙赶火珠纹饰;龙体构成开光的主题,加上心形边周錾红蓝宝石,十分引人注目,构成豪华又显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突出祥云及腾龙,以龙作为代表皇帝高贵的化身,龙体回旋飘逸自如,好似遨游在宽广无限的太空,显示图纹的动态。

此件金嵌宝石执壶用料高贵奢华,工艺精致繁缛,执壶底托戳刻“大明万历二十三年银作局九成色金重二十八两六钱”款,乃明代佳器的极致。中国的御制器物,以金胎盛器最为稀罕,且查阅公私收藏,尚无与本品全然相似者。在制作工艺上尽显华美,采用了锤打、焊接、錾刻、等技法,从装饰风格上看,又点缀以红、蓝宝石,从而使此执壶体现出宫廷金银艺术所特有的富丽华贵。整器无论造型工艺抑或纹饰镶嵌,皆具有显著的明代御制金属器物之风格。

LOT  1478

清康熙  缠枝如意纹金杯

高5.5cm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

备注:175g

估价:RMB 500,000-800,000

小杯金质,敞口直腹,小圈足。沉稳尊贵,润泽可爱,内壁光素,外壁近足部浮雕缠枝贯套花卉纹饰一周,枝叶连绵,布局疏朗。足内浮雕“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款。此杯尺寸小巧,工艺精湛,十分不易,玲珑趁手,赏用俱佳。


金质纯练,叩之响声沉稳悠扬,呈现雅丽高贵之风。本品即为清新雅致的康熙朝御用酒器精巧之作的代表,且以此为纹样的小杯并不常见,在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清康熙瓷质青花贯套纹折胫式杯,仅杯形略有区别,可供参考。

上海巡展

巡展时间:2017年6月30日-7月1日

巡展地点:上海广场长城假日酒店 二楼茉莉莲花厅(上海市静安区天目西路285号)

古董珍玩拍场信息

拍卖时间:7月9日  9:30开始

茗香清心——茶专场

佳酿醇香——名酒专场

百草养生——名贵中药专场

璀璨夺目——当代明家玉器、翡翠、珠宝专场

潜龙邸——明清家具专场

元亨利——黄花梨家具专场

“清心雅趣”——历代文人赏石专场

妙色诸相——佛教艺术品专场

观古——古董珍玩(一)

宫廷织绣专场

古董珍玩(二)——无底价专场

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7月9日 9:30开始

明清遗韵——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无无明尽——佚名绘画专场

咫尺千里——古代手卷书画专场

宛壑——陆俨少书画专场

贞观——千山集粹书画专场

纸上性情——民国文人政要书法专场

黄土风情——长安画派书画专场

四海集珍——近现代书画专场

艺海拾贝——大众鉴藏书画专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