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上常见有一些人整天觉得精气神不足,经常觉得精神不济,干什么事情都很累,脸色苍白,没有光泽,说话气力不够,不想动,如果找中医看看舌脉,舌体比较淡白,没有血色,脉沉弱,对此我常会用到“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汤是由补气补血的名方四物汤与四君子汤相合,即著名的“八珍汤”,能够气血双补;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和肉桂,则成“十全大补汤”。药如其名,十全十美十味药,身体哪里都可以补到。四物汤补血,女人以血为用;四君子汤补气,男子以气为本。而黄芪和肉桂,前者增强气机以生血,后者补先后天之本脾肾,并入肝藏血,入心行血,让气血燃烧起来。所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介绍十全大补汤时,首先表明了它是补虚的,无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久病虚损,一切病后气不如往常等等。我认为,十全大补汤诸药的相互配伍,共同起到了益气生血的功效,调理体质偏寒而且气血两虚的患者。它作为温补气血的方子,在功效上并没有被“夸大”,主要是用来治疗气血不足证,通常这一类的患者会表现得四肢无力发软、整个人的面色萎黄,精神也显得倦怠,饮食上会食欲减少,不怎么吃东西,甚至会有皮肤生疮但一直不收敛,妇人出现崩漏等,这些都是气血不足所导致的。总之,“十全大补汤”是一个治疗气血两虚的好方子,对于气血不足、脾虚、肺虚、肾虚、阳虚之类的病症,适当的加减都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但如果症状严重或者病情复杂了,还是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咨询或就诊更为妥当。 【二】“十全大补汤”是治疗气血俱虚的千古名方,补的虽是全身的气血,但着重与肺、脾、肾三脏。其最早收录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传说宋朝的皇帝十分注重养身,让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献医书或医方,然后命令当时的太医局医官整理出书,这当中就包括今天要说的这个方子。十全大补汤是由名方“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方中以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补脾肺之气,被称为补气的“祖方”;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滋阴和营,被称为补血的“祖方”;更以肉桂、黄芪温阳益气,鼓舞气血生长及脾胃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气,滋补阴血之功,是治疗气血两虚诸证的良药。清代大医张秉成于《成方解读中》所言:“八珍并补气血之功,固无论矣。而又加黄芪助正气以益卫,肉桂温血脉而和营,且各药得温养之力,则补性愈足,见效愈多。”有诗为证:“十全大补最有灵,四物地芍当归芎;人参白术苓炙草,温补气血芪桂行。”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血是互生的,患者常常出现气血两亏的症状。我们人体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气血的虚弱便会影响身体阴阳的平衡。而且长期的气血虚弱会伴随阳虚的症状。加上肉桂温阳,便是取其阳生阴长之意,补血、阳气的同时,也使得阴得以生长,以维持身体内的平衡。为了服用方便,人们把它做成中成药,现在的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就是由“十全大补汤”而来。补充一下,“十全大补汤”能大补气血,性质温热偏于滋腻,故而体内有实热及阴虚火旺患者还是不适合服用的,另外,对于脾胃虚弱者,还是建议先调理脾胃,再服用有滋补作用的“十全大补汤(或丸)”,以免出现“虚不受补”及上火憋胀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