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藏功名66年!南通籍老兵远去,那巍峨背影仍震撼人心

 昵称37581541 2022-06-15 发布于江苏


“事毕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真正的侠士,总有如此洒脱和豪迈。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退休电工谈铁勇辞世后,儿女们在整理老人珍藏大半生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他们看似平凡的父亲曾在抗美援朝中屡立不平凡战功!出生于南通海门(今启东海复)的谈铁勇,其事迹引发海内外关注。6月14日中午,记者采访了谈铁勇老人的儿子谈林,了解到这位功臣身上更多的感人故事——
铁血军魂,毕生珍藏英雄花
“感谢《南通日报》的关心!”6月14日,根据湖北《孝感日报》新闻同行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和抗美援朝老战士谈铁勇的儿子谈林取得联系时,他听说家乡媒体要采访其父生前事迹,既意外、又高兴。
今年6月8日,家住湖北孝感的95岁老人谈铁勇离世;生前,老人只是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的一名普通电工,1989年退休后居住在孝感城区,原籍江苏海门(今属启东海复)。 
图片
子女们万万没料到,当了一辈子电工的父亲,竟然深藏功名整整66年!并且,生前低调做人做事的父亲,还引起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
央媒报道

新华社

深藏功名66年!离世后,子女才真正认识他……

人民日报

95岁老人走了,子女清理遗物时发现他竟是个大英雄……

央视新闻

95岁老人离世,这段经历他却从未提起……

在谈铁勇老人生前留下的遗物中,有一个用塑料做的文件夹,塑料边缘用针线缝着,家人们打开一看,竟然珍藏着中朝两国颁发的立功受奖证书、奖章和美军避弹衣碎片等战场纪念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整理这些珍藏时,谈林和大姐、二哥还翻到一份已然在时光洇染中泛黄的剪报!通过战地记者的报道,家人们详细了解到在当年举世震惊的上甘岭战役中,身为炮兵前沿观察员的谈铁勇,通过勇敢机智的战场指挥,成功“打冷炮”毙掉90多个敌人!
透过历史硝烟,战地记者在当年题为《指挥员的“千里眼”——记前沿观察员谈铁勇》的战场见闻中记载:上甘岭青石山战斗中,谈铁勇作为炮兵观察员伴随步兵出击搜索,创造炮兵前出观察突出范例,他被大家称为“指挥员的千里眼”……
图片
更让家人们意外的是,还有一束无名小花,和朝鲜政府颁发给谈铁勇的军功证放在一起,用一条宽纸带用心缠起;70年光阴悄然而过,小花早已枯萎。然而,谈铁勇老人却写出心声:“朝鲜政府发给我的军功证,及我离开上甘岭时在石缝中找到的无名小花。它是上甘岭阵地的英雄花,和我一样(是)上甘岭阵地上的幸存者,我在上甘岭呆了半年之久。”
英雄的花!虽已如人般老去,她依然是中华优秀儿女抗美援朝抵抗美国侵略者那不朽铁血军魂的见证!
侠骨柔情,鸿雁往来结良缘
“我母亲的年龄比我父亲小8岁,他们的爱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充满了浪漫主义,”谈林告诉记者,“我母亲当年给入朝作战的'最可爱的人’写信,她也没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了我父亲的回信。一段情缘由此开启,两人自此相伴终生。”
谈林的父亲谈铁勇出生于1927年12月,从小是个孤儿,祖籍地在江苏海门,现为启东市海复镇,但具体是哪个村组,儿女们如今也说不清楚。
“当年,听父亲说,我爷爷是被日本人杀死的,所以,他小时候就对国破家亡有着刻骨之痛,”谈林告诉记者,“爷爷一死,家里没了主心骨和顶梁柱,因为家贫他只得很早就离开了家乡;漂泊到上海后,父亲在上海做过学徒,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艰难岁月。1949年4月,又辗转到安徽,在安徽广德入伍。随后,父亲就一直驻浙江嘉兴,半年后就荣立一次四等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请战入朝,被编入志愿军七十二师第351炮兵团,期间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二次。部队对他作出的评语是:该战士表现勇敢机智、热情肯干。”
图片
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谈铁勇,在上甘岭战役中战绩出色。
1953年,在嘉兴一所初中读书的徐为玲和同学们,在校长的鼓励和动员下,给“最可爱的人”写信。徐为玲在万分惊喜中,收到了谈铁勇的回信。“当时全校都惊动了,同学们都抢着看我母亲收到的回信。”谈林说,手捧父亲的回信,他母亲兴奋得夜不能眠。
爱情的小火苗,慢慢地,随着鸿雁往来、书信不断,终成爱的熊熊火焰。谈铁勇和徐为玲通过书信结缘、暗生情愫,到相知相恋,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谱写了一曲人间佳话。
图片
此后,徐为玲跟随着退役的丈夫谈铁勇分配到地质部水文局九〇四队,1956年至1989年先后在地质部丹江队、地质局襄阳队、地质局水文队、武汉水文队、鄂东北地质队工作,直至他1989年10月光荣退休……风风雨雨相伴半个多世纪,两个人的爱情变成了亲情,始终没有褪色。
情系桑梓,淡泊名利留美名
当年的战斗中,谈铁勇和战友组成的31人小分队前出侦察,不幸被美军发现遭遇炮击,只有他一人幸存;右耳被炮火炸聋、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谈铁勇留下满身伤痕。
图片
战场上的出生入死,特别是目睹亲密战友们的一个个牺牲,谈铁勇此后将名利视若浮云。
谈铁勇退役后原本分配在北京地质部门,但他多次主动向组织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妻子徐为玲跟着谈铁勇,多次主动远离大城市,辗转各地。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家人来到位于孝感的湖北省地质局六大队,谈铁勇干电工直至退休。
图片
2020年11月,谈铁勇领到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他爱不释手,一直贴身佩戴。电影《长津湖》放映后,谈铁勇看着看着,热泪纵横;在他的心中,那些昔日的战友一直活着,守在他身边。
在父亲严格教育下,谈林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浙江嘉兴市农业银行工作,2009年4月谈林光荣入党,一直是业务系统的带头人。
谈林的哥哥谈平今年60岁,他曾在部队服役,他的儿子也当了兵。
谈铁勇健在时,多次带着姐弟三人回到故乡,看望家乡父老和亲人。“小叔叔已经去世了,80多岁的大叔叔和婶婶还健在,大叔叔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工作,”谈林告诉记者,“结婚后我带妻子和女儿回去过,老家北面是一片开阔田地,南面有条两米宽左右的小河,西面是一片竹林,东边和村路连接;往北距离吕四港不远,小时候我和父亲回到家乡,最喜欢在海边玩耍。”
虽然说不出村落的名称,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谈林及家人对故乡的热爱。他说,父亲生前和二哥生活在湖北孝感,姐姐嫁到湖北潜江,自己定居在浙江嘉兴;虽然分属三地,但只要父亲想念桑梓故土了,他和大姐二哥只要有空必定是要陪父亲返乡的;父亲最后一次回乡是在五年前,年事已高后再未出行。

图片

谈老逝世后,当地学子前往吊唁

“以前和家人一起开车回家,只有苏通大桥这一主要通道;现在,有了包括沪苏通公铁两用大桥在内的多个交通要道,特别是吕四港在向'东方大港’阔步迈进,让时刻关注家乡发展的在外游子自豪满满!”谈林说,“如果父亲还健在的话,他老人家看到故土新貌,肯定会感慨他和战友们当年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将谨记他的教诲,永远赓续红色血脉,一片丹心永向党!”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朝晖 实习生 吴迪 陈可昕

图片:谈铁勇家人提供

编辑:陈晓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