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迪 来源:国学文化(ID:gxwh001) 挖一口深井,得一片天地。 ![]() 而无数的事实表明,人生最好的修炼,就在于专注。 ![]()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专注力是一种将意识集中的心理过程。 一份《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我们总是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无法更好地过滤,因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 比如在写邮件时,微信上有小红点出现,或在网页上看到一个八卦链接,总有人禁不住好奇,结果一点开就看个没完。 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会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这一切的根源,都因注意力易受干扰,无法专注。 不能在一件事上做到有始有终,使专注逐渐变成了稀缺的能力,。 比如单位的一个女同事,经常喊着要减肥。 某一次,预计减重20斤,又开始制定计划,包括节食和锻炼。 第一周,她每天盯着目标,隔三岔五的量体重。 刚开始,挺有效,可日子一长,就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某一天经过火锅店,麻辣烫的香味飘过来。 于是两个小人在脑子里斗争了半天,一个说“吃一口,就一口”,另一个立刻符合说“好啊好啊”,然后忍不住大吃一顿,体重又回去了。 这就是有些人永远在减肥,永远循环无解的问题所在。 我们总是在开始阶段,充满了方向,却又在困难阻碍面前,很快失去了方向,不能坚持。 生活中,不受控制的想法、过多感性的情绪、外在物质的诱惑以及大量无用的推送信息,都会成为干扰注意力的因素,让人不能安心专注的做好一件事。 当注意力变得稀缺,人会陷入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困局。 结果,无论学业、事业和生活,都变得无法掌控,没有起色。 古语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从今天起,拒绝干扰,主动丢弃生活中那些并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所以,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人生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件。 甚至一辈子把一件事做好,人生就赢了。 令人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专心培育优良的杂交水稻,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就,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老曾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卡耐基也说,成功的奥妙在于,将所有的精力、思想、资金都投入到所从事的一件事情中去。 上天给了每个人无限的机会,却只给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想优秀,就要专注。 国画大师齐白石在6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据说只有两次间断作画,10天没有动笔。 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几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岁时母亲病故,因过度悲伤,没有作画。 齐白石85岁那年,有一天他连画四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可仍要坚持再画一张。 画毕,他在条幅上题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空闲过也。” 因为专注于目标,全心投入,他取得了非凡的绘画成就。 王阳明曾提出一个办法:“精一之功”! 所谓“精一”,就是专注于当下,做好一件事。 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汇聚所有的努力,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电影《阿甘正传》中,资质平庸的阿甘,最终成为了战斗英雄、体育冠军、百万富翁。 网上常有人问:“阿甘为什么会成功?” 有个高赞说法: 因为阿甘从没想过成功。做任何事,他只管去做,不问结果。 打橄榄球,他拿到球只会一直跑;打乒乓球,他牢记“眼睛不要离开球”。 读过一句话: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 就是说,只有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內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东西带跑。 只做一件事,做到专业的水准,胜过敷衍了事做很多事。 罗曼·罗兰曾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修炼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 因此,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多选,而在于专注一件事的持久深耕。 ![]() 03 幸福感,让专注更持久 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进入了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 当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公司濒临倒闭,同期加入的大学生已经相继辞职了。 最后只剩稻盛和夫一个人留在了破败的公司。 经过仔细思考,他选择留下来,并做出了一个决断: 先埋头工作。 从此,他不发牢骚,不说怪话,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他订购了有关新型陶瓷最新杂志、翻词典、阅读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 还干脆卷起被子住进了公司实验室,一门心思扑在产品研发上。 在“极度认真”的拼命工作中,他体会到了工作带来的幸福感,人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经过他的潜心研究,终于研发了一种能用于电视显像管上的新型陶瓷材料,领跑于业界,令人刮目相看。 后来自己创办京瓷公司,凭借持续精进,把公司做成了世界500强。 近几年,流行一个词,“心流”。 心流就是一种高度专注、浑然忘我的巅峰体验。 一个人在不断努力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源于一种心流的体验。 他们全然沉浸其中,甚至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在《心流》一书中有个故事。 一位生产线的工人,每天做着简单的动作,虽然不断重复,但是他把它做得很完美,其他人都没有他做得那么漂亮。 他以此为乐,全情投入,总能体验到幸福,于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试想,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做受苦,把上班当做受罪,心里充满痛苦忧伤。 那他就很难进步,更何谈走得长远。 有句话说得好,越专注,越幸福。 当你心无旁骛,宁静自由,那便是真正的幸福。 而当我们不断获得心流的体验,知行合一,持续精进,成功就在不远处着你。 04 写在最后 华为公司缔造者任正非曾语重心长地给年轻人提出建议:“年轻人要持续不懈地努力,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今天搞搞这样,明天搞搞那样,可能青春就荒废了。扎扎实实认定只做一件事,就会很成功。”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 正是这种专注的做事态度,让华为用31年的时间从一家卖路由器的深圳小公司到领先全球的电信行业巨头。 人的专注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读书,有意识的修炼而获得。 当你能够很好地“整顿自己的注意力”,不受外界的干扰,会发现工作和生活会更加心应手。 一个人,专注于学习,将成就学业;专注于工作,会做出一番事业;专注于人生,将拥有无尽的精彩。 愿我们都能寻一隅静谧之地,过滤环境带来的干扰,修炼专注力,安顿自己焦虑的灵魂,过好人生每一天。 国学文化 |
|
来自: 昵称6311549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