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四十四) 赵武灵王 拓地千里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6-15 发布于山西

战国时代拉开序幕时,天下第一强国是魏国。

与魏国相比,当时的秦国,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弟弟,甚至是渣渣。事实上,面对魏国的咄咄逼人,秦国连本土的安全都无法保护;所以,魏军不但深入了陕西省,更占据着陕西省的大片土地。

但是因为魏国太嚣张了,所以秦、楚、齐、赵四大强国,不约而同的从四个方向实现默契,很快把魏国打残了。而抓住这个机会,秦国总算把魏国赶出了陕西省。

魏国被打残后,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并且开始虎视关东各国。

按理说,大家应该会联手打击秦国的。但是很不幸,秦国依靠可遇不可求的地缘优势,又利用关东各国的矛盾,不断打击天下第二强国。

秦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后,天下第二强国是楚国。

结果就是,秦、魏、齐三国联手把楚国打残了。

楚国被打残后,天下第二强国成了齐国。

结果就是秦、魏、赵、燕、韩五国伐齐,把齐国彻底打残了。

齐国被打残后,天下第二强国,就成了赵国。

当然了,赵国之所以会为成第二强国,绝不是简单的因为魏、楚、齐先后被大家打残了;而是因为在在此期间,赵国的整体实力,曾实现过跨越式的发展。

赵国的崛起,必须得从一个人说起,那就是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上位时,赵国的影响力还比较低,至少与秦国、楚国、齐国相比,它还差着一大截。

对赵国的崛起而言,赵武灵王最大的功绩,主要有两个。

第一、他避开大家扎堆角逐的中原地区,而把目标放在北方蛮族的地方,于是为赵国拓地千里。

第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此前的赵王,都不懂得这样做呢?

按英雄史观的角度,自然是赵武灵王战略眼光高人一等。所以,他能想到前人不能想到的问题,更能走出别人不能走出的步伐。

其实呢,赵武灵王可以做到这一切,主要是因为赵国特殊的地缘,也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特定的阶段。

第一、赵国的北方,有广阔的蛮族居住地。这为赵国开疆扩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那些蛮族地区渐渐都得到了开发,这使得赵国向北方蛮族地区开疆扩土,成为可能。

在这种背景下,赵国的地缘优势自然渐渐显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并不是因为以前的赵国君主,不懂得征服这些所谓的蛮族之地。

而是因为以前的生产力相对落后,这些蛮族之地,就是标准的蛮族之地,根本没有征服的价值;或者征服这里的成本太高(交通媒介落后),可能得到的收益太少(没有全面开发)。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切才渐渐得到改变。换而言之,征服这些蛮族之地的价值才可以显现;征服这些蛮族之地,才成为可能。

用这种角度分析历史,许多人会本能的报以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似乎就是强调宿命论,因为按这种观点,人的主观努力,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历史都是这样的:某个牛人出现了,他英明神武、绝胜千里,做了很多前人不敢想、不敢干的事,终于让这个国家振兴了。

类似的故事,符合人们的常识,也极具英雄传奇色彩。但是类似的故事,也未免把某个人的影响力说得的太大了。

面对类似的故事,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廉价的优越感。

因为那些英雄人物的思维方式、具体操作内容,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更没有什么高深的。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个普通初中生,看到相关内容,也会感觉,自己完全能理解,给自己机会,也肯定能完全执行。

最简单而言,赵武灵王的一系列操作,有什么高深之处的吗?没有啊。

总而言之,避开大家争夺激烈的传统文明地方,把目光盯在广阔的蛮族地区;学习蛮族的先进军事经验;致力兼并、开发从前的蛮族地区,推进民族大融合,为国家增加更多的土地人力物力财力。

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会让人们有穿越的冲动,总而言之,如果可以穿越回那个时代,以我们的聪明才智,想不名垂青史都太难了。

其实呢,当历史发展到那个阶段,赵武灵王能想到的问题,大家都能想到。

事实上,当历史发展到某个转折点时,总会自然而然的出现两派人。一派我们称之为保守派;一派我们称之为革新派。

之所以会出现保守派、革新派的差别,与他们的聪明才智无关。只与他们的利害关系、人格特征有关系。所以,保守派不乏聪明才智之人,革新派也不乏蠢笨单纯的人。

变革的结果,如果会损害你的利益,大概率上,你会成为保守派。

变革的结果,如果会增加你的利益,大概率上,你会成为革新派。

翻开人类历史,这一切就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所以,保守也好、变革也好,通常与人们的聪明才智无关;只与他们的屁股有关。

当然了,利益是错综复杂的。

最简单而言,你是一个大地主,你会支持政府没收地主的土地吗?这个很难判断!单就这个信息看,你肯定会反对的。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也难;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问题是,如果你支持政府没收地主的土地,就有机会成为政府高级官员,甚至有机会成为政府首脑,你会支持吗?大概率上,你会支持的。

是不是说的有点远了。

我们书归正传。

总而言之,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他能想到,别人不能想到的事情与方法,而是他们能领衔时代发展的潮流。

后人在记述相关事件时,通常只会把聚光灯打在领衔者身上。于是,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如果没有这个领衔者,就不会有那个时代的潮流。

其实呢,恰恰相反,是没有那个时代的潮流,就不会有那个领衔者。

在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时,大英雄的想法再多,也只是空想;大英雄再神功无敌,也无法让无数人追随他。

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时,张三不能领衔这件事,李四就会领衔这件事;李四能不领衔这件事,王五就会领衔这件事。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赵武灵王的成功,并不是孤立的。

所以,赵武灵王在蛮族地区大肆开疆扩土的时代,秦国、燕国也都因为相似的地缘环境,也在蛮族地区大肆开疆扩土。

先是,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拒胡。《资治通鉴》

我们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赵武灵王神功无敌,所以一声令下,赵国人就会纷纷响应他、支持他。

其实呢?赵武灵王一声令下,大家都支持他,主要是因为赵武灵王的追求,符合那些赵国人的利益;否则,赵武灵王算个毛啊?

最简单而言,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中,坐困三个月,有空了,就爬在树上大声呼救,但是谁把他当回事呢?

总的来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赵武灵王之死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五十二)村民、强盗  谁是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