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献公嬴师隰:奠定大秦六世的基业,开辟大秦帝国的引路人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5 发布于上海

秦献公,本名嬴师隰,秦孝公之父(对,就是在位时进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在早年期间因国内王位斗争而被迫流亡魏国三十余年,而后返回大秦继位君主,并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后世的变法垫底了基础。

# 早年流亡魏国,漂泊三十余年夺得大位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十三年),公子连父亲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悼子也就是公子连的叔祖父夺得大位,并没有依照侄子的托付辅助公子连继位君主,反而将其流放到陇西,最后使公子连流亡魏国三十余年,而自己继位为秦简公。

文章图片1

在当时,魏国还是战国初期时的超级强国,任用吴起、李悝、乐羊、西门豹等名臣,称霸长达半个世纪,当时的秦国被魏国一度压迫在河西之地,不能东出逐鹿中原。公子连在魏国期间,期间魏国的强大深深地刺激了他,在此期间魏国全面攻占河西之地,灭中山国,东败齐楚等国,这也为他后面继位国君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此期间,秦国的秦简公以及后世的三代君主并没有带秦国走上强盛之路,期间秦国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公元前385年,秦出公二年,终于,公子连的机会来了。秦出公继位之后由于年幼,母亲重用宦官,贤臣纷纷隐居,百姓民不聊生。多年流亡海外的秦献公嬴师隰便想返回秦国重回大位。

而此时秦国大敌魏国正在开拓东线战场,为了稳定西线的局势,全力攻占东线,魏国国君魏武侯希望有个亲魏的秦国国君,在此态势下,公子连在魏国三千精锐的护送下返回秦国,开始了他的复位之路。

公子连在其经过一番争夺斗争之后,在其年左庶长菌改的帮助下,最终胜利复位,占领都城雍都,杀秦出公及其母,是为秦献公。

<史记·秦本纪>有约

> 惠公卒,出子立。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

秦献公嬴师隰在其继位之后,面对秦国的局势,又做出了哪些措施来复兴大秦呢?

# 力行改革,废除活殉制度,鼓励多生

秦献公继位之后,废除了自从秦武公以来的三百多年以来的活人殉葬制度,这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保留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秦国的劳动生产力和工商业发展,并且鼓励国人多生育。这一计划生育制度直接使得秦国的人口得到了增多,为之后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打压了老世族的力量,让原来的老世族不是那么强大,间接增强了国君的权力,在魏国三十多年的秦献公深知老世族的力量一旦强大,为了保持地位,必定会打压外来的新鲜血液,同时在军事上五户为一伍,平时干农活,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

# 迁都栎阳

在当时,秦献公秦国迁都栎阳之前,都城在雍城,那么秦献公为什么要迁都栎阳呢?

**迁都栎阳,收复河西**

河西之地一直就是秦国的土地,后被魏国夺去,而雍城处于比较偏僻,位置太过西边,迁都栎阳可以更加靠近河西之地,一旦发动战争可以更好地粮食支援前线,二者献公这一行动更加表明了收复河西故土的决心,也是为了更好地进攻魏国,逐鹿中原之地,也是天子守国门的一大措施。

**摆脱旧族实力,实施改革**

在雍城那有着很多老贵族的势力。他们对于献公的改革并不支持,基于当时秦国的局势,并利用老秦人收复失地的信念,进行搬离旧都城,迁都栎阳,也顺应了当时的民心,有利于改革,在此之后秦国也慢慢开启了复兴之路。

# 对外战争,参与中原事务,收复河西失地

文章图片2

公元前366年,魏国、韩国在魏国宅阳,威胁周天子显王,想吞并周朝洛阳。秦献公以此为由,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了韩魏两国的联军,秦国就参与中原的事务,与中原各国掰手腕了。

公元前364年,当时秦献公基于秦国的国力得到改善,率领秦国军队大举东出攻打被魏国夺走的河西之地,秦国军队一直深入到石门,获得了斩首六万的大捷。

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并俘虏了魏国主将公叔痤!由于早年秦献公流亡魏国时,公叔痤对秦献公不错,就放归了公叔痤回归魏国。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其在位20多年间,励精图治,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得到大大增强,秦献公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国初期秦国一蹶不振的没落局面,是使秦国真正崛起的第一位国君,奠定大秦六世的基业,开辟大秦帝国的引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