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游梁山泊记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6-15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游梁山泊记

梁山,又名水泊梁山。它因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而驰名中外,是全世界唯一的农民起义历史遗址,古迹遍布,自然风景绚丽多彩。梁山泊,文献中也作梁山泺,位于原山东省寿张县境内(今山东省梁山县北、东平县西北和河南省台前县东南),由梁山、青龙山、凤凰山、龟山四主峰和虎头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黄山等七支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梁山泊原址已经干涸,横跨东平、台前、梁山、汶上四县的古东平湖和梁山县马营镇的"水泊遗址"(湿地)均为古梁山泊的遗存水域。"梁山泊"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它的形成是从五代石晋开运初至北宋,因黄河多次决口,河水汇集梁山周围,与源于梁山东南的张泽泊(后称南旺湖)连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为中心的巨泺,统称为梁山泊。(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上》:"石晋开运元年,滑州河决,侵汴、曹、濮、单、郓五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水,此全河南徙之始也。梁山,在今寿张东平之间,汶水自东北来,与济水㑹于梁山之北,而决河之水弥浸溃溢,环梁山而会于汶,则宋之所谓萦矣。"

《宋史》卷九十一载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黄河又从滑州决口注梁山泊:"天禧三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城西北天台山旁,俄复溃於城西南,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历澶、濮、曹、郓,注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东入於淮,州邑罹患者三十二。"

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阔、水势最大。

水泊梁山的地势险峻,山形是一个半包围的结构。黑风口,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之说,号称天下第一险关。断金亭支脉在狗头山上,西临悬崖峭壁,南临蜿蜒盘旋的宋江马道。梁山泊(读作pō 一声),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汊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的梁山泊。

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一部《水浒传》名扬天下,水浒英雄举世闻名。800多年过去了,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积,于是梁山周围湖泊变成了耕地。而且梁山县多年来也有引黄河水再造万亩湖泊,重现昔日"八百里梁山泊"宏伟壮观景象的打算。

当年号称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已经在其原址干涸。水泊和连天芦苇,早已荡然无存。东平湖为原梁山泊的唯一自然遗存水域,梁山县马营镇的"水泊遗址"(湿地)亦为古梁山泊的遗存水域。

唐宋时黄河多次溃决,形成港汊纵横,山水交错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成为湖中的孤山。《水浒传》第十回、第十一回这样描述梁山水泊:"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鹅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枪森森如雨,深港水浪,芦苇荡荡……断金亭上愁气起,聚义厅前杀气生……"

我们从梁山寨出发,沿着小路缓缓登山,两侧林木葱郁,溪水潺潺而流。进入水浒碑林,小路拐弯抹角,松柏遮天蔽日。过了竹林中的小桥,眼前豁然开朗,摩崖石刻就在这里。

断崖有二十多米高,俯瞰着脚下的石台,让人不寒而栗。峭壁上有众多的摩崖石刻,集中了当代书法家之上乘,例如舒同先生的“水泊梁山”、费新我的“草莽名山”、傅以新的“浩气撼山岳”、刘炳森题写的“怀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我们在这里驻足,细细地看着、品味着。在摩崖石刻左侧有一座鲁智深、武松石雕,称“双雄镇关”,把守着入关山隘。

离开这里,我们继续登山,到了“断金亭”这儿歇了歇脚。“断金”,源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之意。听导游说,这里就是林冲火并王伦的地方;匾额“断金亭”为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笔势潇洒俊逸。山脊上有一条碎石块铺的道路,被称为“宋江马道”,据说是当年义军搬运粮草、通报灾情、防卫进攻的要道。听到这些,我心里一直发笑,“宋江招安”在历史上本来就没有这回事,至于一百零八将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因为施老先生《水浒传》的大名,让人爱屋及乌了,进而杜撰些有趣的典故来。

“宋江马道”的尽头是“黑风亭”,有一个老者在这里卖字,八十多岁的样子,精神矍铄,写一手娟秀的毛笔字。前面就是“黑风口”,《水浒传》上说是李逵把守的地方。在刻着“黑风口”的石碑前,一个中年人打扮成李逵的模样,拿着两把板斧,咋咋呼呼地招揽着顾客合影,说十元钱可以合五张照片,摆五个造型,让合影的人多活一百年,逗得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黑风口”的下方,铁栏杆围着两个石窝,说是孙二娘的脚印。我仔细看去,两个石窝确实像脚印的形状,深深地凹在石头里,最深处有六七厘米。

我们继续赶路,目标是梁山的核心建筑--忠义堂。在花荣“神射”石像对过搭着一个凉棚,下面坐着一个弹古筝的美女,披散着秀发,穿一身古装。带着好奇心,我和女儿凑了过去。她素手轻弹,时而流水潺潺,时而飞沙走石,时而风雨大作,时而风和日丽,时而春暖花开,时而珠落玉盘,时而车水马龙……听得人如痴如醉也。

继续前行,就到了“忠义堂”,它坐落在虎头蜂身上,在苍松翠柏掩映之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别是一番风韵。大殿前高高的旗杆上悬挂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穿过一段廊子,就进入了大殿里,里面空间阔大、气势恢宏,正对着大门摆着三把交椅,上面垂下三面旗子,中间的写着“呼保义宋江”,左边的'是“玉麒麟卢俊义”,右边的是“智多星吴用”。一百零五把交椅分列在两旁,各排成几排,整齐划一,各就各位。

“忠义堂”原名“聚义厅”,是梁山好汉的议事之所。后来“托塔天王晁盖”攻打曾头市,不幸中箭身亡,宋江便把这“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成为了梁山好汉的象征。忠义堂内,正厅屏风锦帛上绘有古朴典雅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屏风前塑有宋江、卢俊义、吴用三位首领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西北三面墙壁上设有《梁山泊英雄聚义图》大型壁画,画面雄伟博大,气象非凡。

“忠义堂”后面是靖忠庙,里面塑像都是梁山好汉,可惜在维修中,不能进入观瞻。我们就从那儿退了出来,来到了“宋江井”。这是个石井,有人说井下空间很大,宋江曾经在此藏下好多的盔甲兵器,其真假不得而知。在“宋江井”西侧是石碣亭,里面供奉石碣一块,说是九天玄女授书,上面刻着一百零八将的星座名号,为好汉们排定了座次。如此由女神排定座次,充满了玄机,令人匪夷所思。

从“忠义堂”返回,我们往“左军寨”方向走去。走在窄窄的小路上,左侧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右侧是悬崖峭壁,裸露的岩石一道一道的,在阳光下很是打眼。“左军寨”兵器库展馆里,陈列的都是一些古代的兵器,锈迹斑斑的,有的完全丧失了本来的面目,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拾级而上,两旁槐香松郁,清凉如许。古宛子城下,一片开阔地上,一面峭壁兀立眼前,青岩上刻满了文人骚客的题铭,其中舒同题写的“水泊梁山”四个大字赫然入目,望之顿生仰慕之情。不远处是一艘仿造的战船,船楼上斗大的“宋”字帅旗迎风招展,凛凛然当年梁山水寨的雄姿再现。上山入口处雕刻着武松、鲁智深的石像,刀法粗鲁雄浑而不失细腻,生动传神,将梁山好汉的英武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趣的是,梁山108将,单用这两个僧人把守“山门”,充当了“形象大使”,不也隐含着一种禅机么?戒刀开戒,禅杖释禅。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善哉!


上得梁山最险最陡的这一段台阶,便是断金亭了。断金亭取《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义。想当年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银,崇尚的不也是一种平等、平权、平允、和谐、和善、和乐的社会么?至今,旁边的宋江马道上依旧马蹄的的,那是游客的坐骑。信马由缰,踏着豪侠们曾经的印迹,行走在崎岖的林荫山径上,是对历史的一种体验、回味、探幽,是对古人的一种反思、反问、反省。假使林冲不火并王伦,假使宋江不上梁山,假使宋江不被招安,假使施耐庵不写《水浒》,假使.....


沿游览步行道前行,石刻题词最为集中的地方,莫过于108级登山阶旁的摩崖石刻了。最显眼处有舒同题写的“水泊梁山”4个字,每个字2米多高。紧接着有范曾写的“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走过水寨,过二关、黑风口,登至梁山最高峰虎头峰下,忽听一曲悠扬的《好汉歌》款款送来。抬眼望去,一年轻女子坐在石桌边,双手持竹筷,在大大小小的瓷碗上来去如飞。原来,美妙的乐曲,竟是这碗筷弹奏出来的。她这一手碗筷绝活,想必也是经过高人指点,桌上的碗共有13个,13个碗有13个音,是从上千只瓷碗中一只只挑出来的。加上古筝的伴奏,每个音符都那么绝伦美妙!


我们一行,说说笑笑,不知就到了忠义堂正厅,屏风肆帛上,描绘着水泊梁山的旧时风景,宋江、卢俊义、吴用三位首领的彩塑雕像,栩栩如生地端坐在忠义堂中央,两旁陈列着英雄排座次的桌椅、酒坛和大黑碗。

最引人注目的是,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大型陶瓷壁画《梁山泊英雄聚义图》,画面雄伟博大,气宇非凡。壁画中有武松打虎的雄姿,有倒拔垂柳的鲁智深,也有蹲在墙角探头躬腰地鼓上蚤时迁……壁画上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会,人手一个大酒碗,有的斯文慢品,有的豪放暴饮,有的难舍最后一滴,更有人借酒赋诗抒怀。
沿“宋江马道”下山,俯视群山,似都在朝梁山朝拜。近处的山看得尤其真切,树木葱笼,纹理分明,山谷中的村庄连着出山道路,与群山十分和谐,历历在目。可惜我自小贪玩,胸无点墨,搜索枯肠,找不出几个词来形容。眼前有景说不得!只好用相机如实记载,一通乱拍,好在用得全自动,也不用管什么光圈快门,也不怕胶卷不够。
站在崖边,驻足远眺,虽然当时天气晴好,能见度高,但毕竟已非当年纯自然的农耕时代,工业的发展已给空气中增添了太多的微粒子,阻挡了我们视线。长江清江被灰蒙蒙的雾霭遮盖,更别说800里水泊了!出洞行约百米有余,便接近山顶。只见陡峭石壁悚然而立,有股“插水云根耸,横空黛壁开”的不凡气势。

凹凸不平的石壁宽窄不同,一条不知何时年月的铁索自上垂下,石壁上有几处可供攀踩之小凹角,这可是梁山最为险峻之处了,用猫蹿狗闪、兔滚鹰翻来形容也不为过。在石壁下望天,似是被这石壁从中劈开,隔成遥遥相望的两个天地。


耳边的嬉闹声静了下来,有人蹲在地上望着石壁摇头顿足,暗自感叹;有人则四处活动筋骨,准备独自迎接挑战。这时的爬山,真是名副其实的爬山,手脚并用,胆颤心惊,简直是一寸一寸往上挪,丝毫没有刚才的闲情雅致,有的只是凝神闭气,小心翼翼。好一阵的攀铁索、拈凹角,迈前脚、拖后脚,终于翻上山崖,顿觉眼前一片开阔。但见一棵棵松柏,虬骨嶙峋、苍劲有力,或扎根于山崖,或舞蹈于乱石。有的把身子扭得像盘龙大柱,伸长了脖子张望,盼着你的到来;有的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站在山顶的“磨镰石”上,举首望去,群山苍茫、白云缭绕,层峦叠嶂、漫野黛绿,起伏连着起伏,连绵压着连绵,整个大地像一块五彩斑斓的绿锦,绿出了生气,绿出了希望。几座村庄就像宝珠镶嵌其上,红砖绿瓦,孕育出了乡人的朴实和善良。抬眼间,一只苍鹰展着双翅仿佛定格在这片天地之间,薄纱般的云彩点缀着湛蓝晴空,簇拥着石磨般大的太阳,把自己的倩影映照在这片土地上。一时间,白云缭绕,雾气蒸腾,天也辽阔,山也辽阔,天在胸中,山在胸中,真得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返程之时,途中又偶遇那一老一少两僧下山。我问他们,每日修行,何时成果?答曰,秉道初心,方能成果。
是啊,只要初心不改,每个人都能成就自己心中的佛。
缘于这场约会,便爱上了这座山,迷上了这座城,恋上了这片生生不息而又绿意盎然的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