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

 山东刘福新 2022-06-15 发布于山东
    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陈驸马休要休要性情急,听包拯我与你旧事重提。大比年陈驸马连科及第。。。。。。。”豫剧《铡美案》中包公一曲《陈附马休要性情急》唱响大江南北。该故事讲述宋仁宗时期,陈世美历经十年寒窗苦读,连科及第高中状元。宋仁宗见其才华横溢,风度翩翩,欲将公主许配与他召为驸马,陈世美羡慕荣华富贵,隐瞒已婚并育二子之实,应允既成。其结发妻子秦香莲见丈夫赶考多日未归,心中不安便携子女上京寻亲,陈世美拒绝相认并派人追杀。秦香莲状告至包拯,包公不畏权贵,铁面无私,用龙头铡当场斩了陈世美,自此便留下了一段佳话。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铡美案》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大比年陈驸马连科及第,说明陈世美才华出众,文彩四溢。连科及第,指士子在科举考试中有两科或三科接连及第。在科举时代,学子头一年中举,次年考中进士称谓“联捷进士”。在科举历史上,获“联捷进士”称号者亦不多见。折遇兰,字佩湘,号霁山,阳曲县南沟村(今山西省太原古交市草庄头乡南沟村)人。清代诗人、书法家。自幼天资聪慧,才敏学博,乾隆乙卯(1759)、庚辰(1760年)联捷进士。乾隆二十七(1862年)年任甘肃正宁知县,后调任会宁、安定(今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浏阳、揭阳、普宁等八县知县。官任期间均著政声,恪尽职守,兢业为民,为官清廉,终因积劳成疾逝于普宁任上。乾隆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仰慕其才华,特赐他“文林郎”的称号。折氏一门家风淳厚,育人有方,人才辈出,折遇蘭孙子折锦元也曾考中进士,做了湖北崇阳知县。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折遇兰生平廉惠明敏,才华超众,饱读诗书,过目不忘,诗文书法,各自成家。著有《正宁县志》、《折霁山文稿》,《看云山房诗草》等。皇粮国税博物馆在征集地方区域社会生活文献史料时,征得一批清代科举应试参考书目,其中一册道光元年(1821年),棘阳人叶小农(棘阳,今新野县前高庙乡一带)编次刊印的《绿雨山房小题文抄》,此书是民间坊刻应对科举考试而编刻的参考备读之书,由宝兴堂梓行的线装木刻本。叶小农,字锡麟,“绿雨山房”是其书房斋号及授课书院。叶小农文学功底深厚,科举文章高手,书法造诣颇深,其序言系叶小农本人书写刻版,书体飘逸,骨力凝重。该书冠以“旧文一篇不载,评点注解详明,”强调其选文的新鲜和时效性以及权威性。该书作为教育学子应对科举考试的课本,共收录了折遇蘭四篇科举八股文章,足可见折遇蘭文章之锦绣,文采之超逸,不愧被后学之士尊为山斗,奉为圭臬。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该书选编折遇蘭第一篇文章题目为“子贡欲去告朔餼羊”。该题目出自《论语·八佾》:原文: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赐 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餼羊,古代用为祭品的羊。其意义是: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此段话后来演绎成汉语成语“告朔饩羊”,意思是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告朔之时,需要杀一只羊用于祭祀。而当牛羊匮乏时,宰羊祭祀就构成浪费。所以子贡欲去饩羊,是基于简化礼仪,节约资财的立场而提出的一个建议。但孔子却不同意这一提议,他认为告朔杀羊是古制,先王即然有规定就应当严格遵守。这反映了孔子维护周礼的态度。杀一只羊虽然可惜,但维护周礼是一种态度,是拥护周天子的权威。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折遇蘭开篇破题:“愤一羊之徒存,贤者之心苦矣。”接着就是承题起讲;夫,告朔不行,饩羊何为?此而欲去之,其必不良苦哉,且鲁之可以一变至到者,以有周公之典在,乃传之即久,一切徒有空名,故禘自既灌目,天子不欲观焉。。。。。。《周礼·春官·大史》:“颁告朔于邦国。”“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诸侯在每月朔日(阴历初一)行告庙听政之礼,向天地祖宗,禀告所作所为,所以告朔这件事也很郑重。告朔时一定要杀羊,到春秋末期,社会风气已开始衰败,这些礼仪的精神,也慢慢跟着衰落变化了。鲁国自文公起不再亲自到祖庙告祭,而有时还是会供一只羊应付一下。既然国君都不参加了,那么羊也不用杀了。羊存则表示告庙之礼还没有完全泯灭。孔子希望保留杀羊献羊的仪式,哪怕那只是一个形式,也是维护周礼的权威。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折遇蘭论述的十分有力,从饩羊礼制的内在精神,礼仪形式,来论述敬诚之心。从夫子之忧论及子贡的做法忽视了礼仪形式的重要性,不知仪式在礼制中的真正用意。告朔之礼虽然荒废了,饩羊的供奉也已有名无实,但是这个仪式不能废。只要饩羊仪式还在,这就昭示着告朔礼的存在。告朔之礼还存在,诸侯就有履行的义务,这是为人臣者的本分,也是礼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若是将饩羊之礼去除,告朔之礼恐怕从此就会消失了。天子也不会再颁布历书了,诸侯也不行告朔之礼了,君臣的名分和等级关系就会更加模糊,这对社会的稳定显然是不利的。该文章的批语为:就一欲字虚而典之,委蛇款款深深,得诗人忠厚之旨,以润以疾。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叶小农精选折遇蘭文章选入《绿雨山房小题文抄》课本的另外三篇题目分别是:“有就右师之言者”;语出《孟子·离娄下》:“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微生亩谓孔子曰”;该题目出自《论语 · 宪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今夫奕之为数”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每篇文章皆观点明确,论证理据周到,皆是难得的科举范文佳作。清代进士知县折遇蘭科举文章----连科及第政声显著·积劳成疾病逝任上

   折遇兰的为人与才识,还受到当朝名流纪晓岚的赏识。据清《折氏家谱》记载,遇兰为纪晓岚的三大门徒之一。他一生先后在甘肃、湖南、广东等地作了八任知县,县县留下了他的伟大诗篇,处处流传着他的光辉业绩。《绿雨山房小题文抄》精选折遇蘭的文章,对于研究折遇蘭的为人、为文、为政、为民等等高尚品德、人文思想,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