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者,无为也。儒道两家因此是相通的

 ptzhangyh 2022-06-15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周敦颐的《通书.诚几德第三》中说:“诚,无为。”

儒家将“诚”上升到天道,为圣人之本。“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历代先贤大哲解析,认为:无妄就是诚。意思是说:心中没有别的东西,只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也就是“诚则无事矣”。无事,不是什么事都没有,而是没有其它的别的事。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若是手里捧着书、眼睛看着书、心里却想着吃什么好吃的,就不是无事,反而成了有事,就不是诚。

道家的“无为”,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道德经》中一直阐述的概念。大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为,是图谋、想法、个人的意志之类;“无不为”的为,是行为、动作。概括地说,道家的“无为”,就是“私意不入公道”,个人的意志、想法、念头不掺和,一切循天地大道、规律做事。

那么,周敦颐的“诚,无为”中的无为,是不是与老子的“无为”一个概念范畴呢?

肯定地说,是一个意思。

文章图片2

本人读书不多,研究传统文化时间不长,也不系统,没有什么明确地观点。但我一直认为,儒道二家的源头其实是一样的。孔子晚年研究《易》,遗憾地说读的晚了。并说《易》讲的是天命。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反复体现了阴阳冲和、辩证反复等,与《易》中的中心思想相吻合。

周敦颐做“太极图”,认为自无极而太极、太极而分阴阳,之后五行生化万物。就是与老子的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致的。

对于远古传下来的中华文化,孔子从中懂得了天命,老子从中悟到了大道。如同面对一座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