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易激综合征治验二则

 一葉一如来 2022-06-15 发布于广东




案1




    刘某,女,62岁。初诊日期:2015年12月1日。

因“反复腹泻10余年伴腹痛”就诊。患者10余年来反复无原因出现腹泻,大便日行3~5次,色黄不成形,腹痛,以脐周疼痛为主,便后痛缓,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肠镜检查无异常,伴口干口苦,神疲失眠,潮热、足底热,舌红,苔薄白腻,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分型:脾虚湿阻兼阴虚内热。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以健脾化湿,滋阴清热。

处方:藿香6g,苏梗6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茯苓15g,黄连3g,木香12g,生姜3g,赤石脂30g,红藤15g,枳壳12g,败酱草15g,防风9g,黄芩15g,砂仁(后下)3g,生地黄12g,党参12g,北沙参12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15年12月15日):经治疗后,大便日行3~4次、不成形,腹痛仍有。上方去党参、北沙参,加熟地黄9g、柴胡9g、延胡索9g、青陈皮各6g。

三诊(2015年12月29日):腹泻腹痛有所改善,大便仍不成形,仍失眠潮热、足底热。上方加白头翁12g、秦皮12g、炒知柏各9g。

四诊(2016年1月12日):上述症状均有改善,大便日行2~3次、较前成形,无腹痛,口干口苦。上方去柴胡、延胡索、白头翁、秦皮,加北沙参30g、山药15g、葛根15g、麦冬9g。

五诊(2016年1月26日):大便每天1~2次、成形,腹痛基本消失,潮热、足底热、口干口苦、失眠改善。上方去葛根、麦冬,加豆蔻3g、龟甲12g、牡丹皮9g。连续服药30剂。

经治疗后,诸症皆除,且症状未复发。

按:本案属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例,病程日久,脾土失运,湿邪停滞不化,肠腑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见腹泻,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腑气通降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腹痛;日久失治,耗伤阴液,阴虚内热,故见舌红、口干口苦、潮热、足底热等阴虚火旺之象。朱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脾虚湿阻,属虚实夹杂之证,故治疗中注意兼顾虚实两方面。前三次拟方时,在补益脾土基础上分次加用藿香、黄连、黄芩、红藤、败酱草、砂仁、白头翁、秦皮等以清肠化湿,赤石脂涩肠止泻,以解决患者首要苦恼,增强患者信心。四诊始,患者腹泻腹痛均有改善,予酌情删减苦寒性药物以免伤及脾阳,并分次添加葛根、麦冬、知母、黄柏、龟甲、牡丹皮等以滋阴降火。

同时,朱师认为脾虚治疗的关键还要处理好肝与脾的关系。脾之运化依赖肝木的疏泄,肝气条达依赖中土滋养。脾虚则易受肝侮,影响脾之升清。正如《医方考》所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因此,在拟方中除健脾化湿外,还选用白芍、柴胡、枳壳、木香、苏梗、防风等疏肝理气、柔肝之品,从而使肝木得疏,脾土健运。同时,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肝气得疏,则患者失眠焦虑改善,对疾病愈后也极为重要。




案2




唐某,男,39岁。初诊日期:2017629日。

患者反复腹痛腹泻3个月余。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大便25/d,质稀不成形。于上海市某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轻度),病理报告示非萎缩性胃炎;肠镜检查示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该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经服用得舒特(匹维溴铵片)、思密达等西药常规治疗2个月无明显好转,遂求医于朱师。

刻诊:患者左下腹隐痛,偶有泛酸口苦,自诉平时工作压力较大,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25/d,质稀不成形,小便尚调,胃纳可,夜寐欠安,舌淡胖,苔薄腻,脉弦。经相关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甲状腺等器质性疾病,肾功能、血糖及B超正常。

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处方:藿梗6g,苏梗6g,半夏9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黄连3g,吴茱萸3g,生姜3g,赤石脂30g,柴胡9g,延胡索9g,香附12g,黄芩15g,红藤15g,枳壳12g,木香12,黄精15g,防风10g,陈皮6g,白扁豆9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2017713日):服上方14剂后,腹泻较前缓解,大便每日12次、偏稀,左下腹隐痛仍有,泛酸口苦减轻,偶有咽部梗阻感,舌、脉象无明显改善。原方基础上加苏叶12g、煅瓦楞子30g,增强行气利咽、制酸止痛之效,续服中药14剂。

三诊2017727日):患者腹泻情况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2次、质软成形,左下腹隐痛偶发。继续服药巩固治疗1个月,精神可,未再诉腹泻、腹隐痛等不适。

随访2个月,症状未发。

    朱师根据本案患者就诊时左下腹疼痛、泻后痛减、脉弦等征象,辨证为肝郁脾虚之候,治以抑木扶土,调和肝脾。方以调肝理脾为主调,其中调肝药予柴胡、枳壳、木香、白芍、陈皮,理脾药予白术、白扁豆、茯苓。肝郁日久易从阳而化热,耗气伤阴,故予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丸之义,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既清热解郁又降气逆,配黄芩增强清热燥湿之功,配黄精益气养阴生津,以求寒热并调。藿梗、苏梗行气畅中、醒脾快胃,健运中州;半夏、生姜取小半夏汤之义,肃肺和胃、开痞散结;香附、延胡索,一入血分,一入气分,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红藤、赤石脂,一利一收,涩肠和血以止泻;防风散肝舒脾。二诊中,患者咽喉梗阻不适,左下腹隐痛仍在,予苏叶,配苏梗、黄连取苏叶黄连汤之义,增强行气利咽之功;予煅瓦楞子,配延胡索、白芍,增强制酸止痛之力。纵观全方,朱师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特点,结合五脏六腑生理病理特征及药物寒热性质,既体现了辨证论治之法,而审证加减用药,又寓辨病论治之义,辨证辨病相结合,从而达到控制腹痛、腹泻等相关症状的目的。

特别提示:

由于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文章分发机制,不按时间推送,而是按权重随机推送,为了保证您能看到我们的推送,不错过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动,请将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让我们每天与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与国医大师攀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