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桌上放着我的吨吨桶,按惯例,这只2升的桶此刻(午休时间)应该已经见底,但今天不同,它顽强如斯,大约还有超过500毫升的样子,数学好的同学能立刻算出,一个上午我饮水不足1.5升。 事出反常必有因。每一天我都陷在文字的烂泥里匍匐向前,没错你没听错,就是烂泥,需要被迫输出的文字都是烂泥,所以这些泥很难扶上墙。当然,我不仅涉足烂泥之中,还要防着其中的箭矢与陷阱,对广告人来讲,敏感词违禁词就是箭矢与陷阱。我始终不认同自己广告人这个身份,不是轻视此职业,而是真实的自己明明与它背道而驰。 在涉足烂泥日常的间隙,我的对抗之心,渐渐被打磨得光滑无比,如同一枚久经风浪洗礼的鹅卵石。我时常把这鹅卵石放在文字的清泉里濯洗,我也在阅读文学中得到濯洗。 实际上,我只算得上一枚外圆内方的鹅卵石,也不知道有没有这种石头,圆的轮廓不扎别人,方的中心不扎自己。只是方的地方依然存在。我知道吨吨桶旁边的本子里,记录了开会的重点,记录了我即将出公差参观的那个景点。但我对它的认同感很低。 我和妻子的观点很一致:见识过云南、西藏、三亚等真正美丽的自然风景,就很难再为一般的风景所折服。只能说,我还愿意以欣赏的视角去看,是因为我对生活本身,对自然本身的热爱,但是胡扯出的震撼与辞藻也不过是工作需要罢了。如果我不需要工作,也便不需要这些无聊的辞藻了。我愿意静静地记录这个景点里的人,发现曾经没有发现的东西,但不会冠以未曾有过的震撼。 而现在,假如我不曾真的有过震撼,我也会努力假装出震撼,因为这符合契约精神。这种文字里假装出的情感,也许会欺骗到一些人,但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游戏,只有真实存在过的人才能辨识得了何为真实。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方,有一点点伤到了自己,和上文说过的话有些矛盾。因为我无法欺骗自己。内心对真、对自由的向往,总在不经意间,如擂鼓般响起,而这些不经意间,都是无法自由支配自我的时间。并非不经意,更像一时半会无能为力。这就是生的现实,我得接受,但不能认命,我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挣扎,但我知道挣扎的根源,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我得把它揪出来,认认真真一点一点地解决,这事不能再拖了。 大概许多人都曾有过上文那样的心境。我想,当下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每天一小步,缩短现实与心中所想的距离,那一小步于当下是一份重要的安慰,于未来是促成千里的跬步。 人能做的,不过是为了心中所想过好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