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将经方“原方剂量”与“大剂量”画上等号

 经方人生 2022-06-15 发布于四川

       很多人以为,原方原剂量能够快速获效的原因,是由于原方剂量甚大,这也是现代许多 中医不敢使用原剂量的原因。可是,据临床体会与理论研究,可以肯定地说,原剂量并不直接等同于“大剂量”。 这是由于经方的煎服法与现在的不同。

       例如桂枝汤中桂枝用三两,假若以一两约等于15g的方法折算,那么就是桂枝45g,乍看上去似乎剂量很大,但是不要忘记桂枝汤是只煎一次而分3次服用,那么“一次量”应当除以三,即是桂枝15g。15g的桂枝剂量,也是临床常用量,不同点是现代的处方是一剂药煎煮两次而分两次服。由此理解,经方的剂量较大,实际上是指“一天量”较大,而不是一次服用量较大。西医在用药时也常一天多次服用,以维持血液中药物有效成分的浓度,持续产生疗效。自古中医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治疗急重病时,多次频服药物,才能获得速效。 

       张仲景运用桂枝的剂量,一次量多在5~20g的范围,其中15g为仲景最常用的量。另外,张仲景运用桂枝亦有较为小量的用法,例如在麻黄升麻汤中桂枝一次量为1.3g,半夏散及汤中桂枝一次剂量在2g以下,由此可证“经方”的剂量并非必然与“大量”画上等号。

       例如再以小柴胡汤退热为例,柴胡八两,即120g,日三服,我们在临床上约每4~5小时让患者服用1次,观察体温情况,实际上每次服用只有40g,这个剂量在退热的时候并不算大。

       以白虎汤为例,知母六两,也就是约90g,石膏一斤,约250g,看似剂量很大,但是这是日三服的剂量,也就是每隔几个小时喝上1次,1日3次,随时观察体温变化,这种服用方法要比1日2次的服用方法更有效,特别是感染较重的患者。

       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以生地补充血容量时,1天1斤,分三次服用,每次80g左右,在临床中用量并不算大,再如在防己地黄汤亦是如此情况。

       由于经方的服法灵活,而经方的用药特点,在于剂量“拉伸”范围甚广,而非单纯“大量”。一天可分多次服用,实际上这也是经方之所以能够取得速效的原因。

       因此,打破“常用量”的限制,提倡经方原方剂量的应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一种途径。但是使用原方必须重视原意,经方有“药少力专”的美誉,对于病机诊断的要求非常严格,假若辨证不准即不能获效,甚至加重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