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布答案:肚子总痒,肠鸣阵阵,苓桂术甘汤拿下!恭喜六位读者

 人老颠东 2022-06-15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文老师给大家伙出了一道中医辨证实战题。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朋友,答对了。

没错,答案就是苓桂术甘汤。

我再来把这个事儿的来龙去脉,简要地说一说。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一个多月以来总感觉肚子里痒。确切说,就是肠中瘙痒。用手隔着肚皮挠,无济于事,只能到时候用木棍顶在肚子上,用力画圈,才能勉强改善。

什么时候痒呢?就是每天黎明时分,必然发作。持续半个小时之后,瘙痒感减轻直至消失。

图片

到底是什么病呢?患者四处求医,做了所有能做的检查,都看不出是啥毛病。调节神经的药、抗生素,以及激素等药物,都用了,不好使。

最后,此人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弦,舌苔白滑,舌质淡胖,四肢不温,而且经常感觉便溏、食欲差、脑袋迷糊眩晕。动不动,还吐清水。

了解都这些情况以后,医家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茯苓15克,桂枝、白术、炙甘草各10克,炙附片6克,干姜10克,苦参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了1剂以后,瘙痒感就大大减轻了。再用3剂以后,瘙痒感完全消失,整个人的感受大大改善。随访半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是1990年,在《河南中医》杂志上刊发的验案。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现在,假设你站在海边沙滩上,让海水没过你小腿的二分之一。你可以感受一下,当水面起伏之际,你的小腿皮肤是不是觉得有些瘙痒?

同样道理,当我们的腹中有水饮之邪的时候,它刺激我们的脏腑,也会让我们出现异样之感。瘙痒,就是这么来的。

对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来说,你看,他舌苔白滑,脉弦,便溏,口吐清水,同时还肠鸣,动不动就眩晕。这很显然,是水饮之邪中阻于内啊。

图片

么,水饮之邪,为啥会产生和阻滞于患者中焦呢?答案,是脾肾阳虚。你看,此人舌质淡胖,四肢不温,而且瘙痒总是出现在黎明。这显然是脾肾阳虚,阳气当升不升所致。

故而,我们可以肯定,患者的问题,出在脾肾阳虚、水饮不化。

既然如此,我们看看医家当时用的是什么方子:

茯苓15克,桂枝、白术、炙甘草各10克,炙附片6克,干姜10克,苦参15克。这里头,附片、干姜,温补脾肾之阳,改善阳虚的面貌。苦参,燥湿利尿。

在这个基础上,医家用了苓桂术甘汤。其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助水湿之化解。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炙甘草,健脾补虚。苓桂术甘汤是《金匮要略》中温化水湿的代表方,能温化痰饮,健脾利水,原本治的就是中阳不足所致的痰饮病。

因此,苓桂术甘汤用在这里,十分贴切。

昨天,有不少朋友提到了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配伍。文老师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问题是,医案里的患者,虽然病发于黎明,且肠鸣,但是人家没腹泻。既然没腹泻,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温化水饮上,而不是如四神丸那样专于止泻。所以,以苓桂术甘汤搭配干姜、附子,是较为贴切的选择。

根据这样的结果,有六位读者的回答,和实战完全一致。它们分别是:“思林山人”、“秋语”、“山里红”、“若水”、“ 金针霹雳法”、“如是我文”。截图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述六位朋友,在本文的留言区留言。文老师要送给大家的,是中医方剂临床运用方面的学习参考资料(电子书)。它们在业内已经绝版,但是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文老师希望,大家能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支持和参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