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B3敲除小鼠导致CNG功能的丧失,具有选择性丧失视锥细胞介导的光反应,并伴有视锥细胞进行性退化甚至死亡。 图3. 敲除CNGB3小鼠具有异常的视网膜电图[2] 有研究报道,在Cpfl5小鼠3周龄时进行视网膜下腔注射,之后对视网膜电流图进行检测,能对电流产生反应,因为基因比较小,所以能直接包病毒。 2020年的时候,德国的研究团队在JAMA Ophthalmology上报道了基因治疗全色盲2型的人临床实验结果(NCT02610582),并取得了积极的实验数据。研究人员使用AAV8包装人源功能性CNGA3基因,进行视网膜下注射,使视锥细胞表达功能性CNGA3基因,弥补因CNGA3蛋白缺失引起的视锥细胞功能异常。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疗法微观察到实质性安全问题,并在九只治疗过的眼睛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善,平均视力改善2.9个字母。 图6. 低剂量和高剂量水平给药后视网膜和脉络膜灌注无变化[3] 目前,已有公司针对CNGB3和CNGA3基因突变引起的全色盲进行基因治疗相关研究,并开发了有关药物。该药物对患者的光敏性和暗光适应性都有所改善。 |
|
来自: 生物学渣 > 《转基因鼠/基因敲除鼠/基因敲入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