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医段行武《增液逐瘀汤》
【组成】秦艽10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没药6g,五灵脂6g(包煎),地龙10g,生地20g,玄参15g,天冬10g,麦冬10g。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肝肾阴亏,瘀血阻络者。症见多为老年患者,受损病部位灼痛、窜痛、刺痛,而且疼处固定不移,频繁发作,经久不愈。【方解】本方以增液汤配合《医林改错》的身痛逐瘀汤加减而成。用桃仁、红花、鸡血藤、没药、五灵脂、秦艽、地龙等活血通络止痛而不伤阴;再配以滋而不腻,滋而能通之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以增其液,使阴液充,经络通,损伤复。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热,活血止痛之功。【加减】疼痛发于头部,加川芎10g,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延胡索10g,香附15g;发于上肢者加姜黄10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0g;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6g,山药20g,以开胃健脾;大便干结,可加酒大黄6g,以通便泄热。【点评】临床常见部分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在皮损消退后,后遗的神经痛往往顽固难治,甚至经年不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辨证应归于“瘀”证范畴。血瘀与阴虚密切相关,阴虚是诸多致瘀因素的病理枢机,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如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枯涩,血行迟滞,易于产生瘀血。如果以养阴之品濡润脉道,增水行血则有利于血液的运行。而且阴津为血液的组成成分,水津充足,血能畅行。现代研究还表明,养阴可补充人体多种营养,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之作用,有助于受病神经的修复。因而,益阴扶正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重要作用,在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个方面,从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运用本方经1~3个月的连续治疗,疼痛可完全缓解,总有效率达89.5%。【验案】乔某,男性,62岁,1996年4月7日初诊。患者于1994年12月感冒后,在左侧头面部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伴有烧灼痛。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中药、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痂皮脱落,但疼痛有加重之势。曾在多家医院用维生素、芬必得、中药等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就诊。当时患者左侧前额、头皮刺痛不可触碰,以夜间为甚。左侧颊部、口角麻木,口干寐差,烦躁易怒,大便偏干。查:左前额可见散在的片状色素减退斑,左面部略有感觉障碍,舌质黯红少苔,脉沉细涩。证属肝肾阴亏,瘀血阻络。治以益阴清热,活血通络。用上方加川芎10g,蜈蚣3条、酒大黄6g,服药15剂后,疼痛减轻,情志好转,大便不干。原方去酒大黄继服20剂,疼痛完全缓解,病告痊愈。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名医简介】段行武,河北尚义人。198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皮肤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色素病、脱发、性传播疾病等常见皮肤病有深入的研究和良好的临床疗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红皮病、大疱性皮肤病、硬皮病等危重皮肤病方面亦有丰富的治疗经验。主编《常见皮肤病》《常见性病》等著作;副主编及参编《中医皮肤病治疗学》《中医外科治疗大成》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