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领导者的五重境界

 吴翠平书馆 2022-06-15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道德经》第十七章,是这样描述的: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过来是: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的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关于第一句话,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在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原文中,是“太上,不知有之”;在道德经通行本原文(三国时期王弼注本)中,是“太上,下知有之”。融合一下这两个版本,倒是可以把领导者分成五个境界:
第一境界:不知有之。下属们事情做的很好,但是却不知道上面有这样一个领导;说明事情的运营机制很流畅,不需要领导出面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境界:下知有之。下属们做的不错,知道上面有一个领导,但也仅是知道而已,具体事情和他打交道的机会不多;领导者主要做一些后台的关键决策。
第三境界:亲而誉之。领导和大家能够打成一片,大家事情错的也不错;大家对领导很亲近和喜欢,觉得领导是个好领导,对他充满了赞誉。
第四境界:畏之。领导有权威,下面的人都很惧怕;也许领导并不是一个坏人,但大家总有一些敬而远之的感觉,是为了不被处罚采取被动去做。(可能有些不恰当,或许有些像解放战争后期的蒋介石)
第五境界:侮之。领导们在下属心中不仅没有权威,下属们更是怨声载道,轻视、无视领导,甚至是说领导的坏话;严格意义上他已经不是领导,只是个上级而已。
古人真是大智慧,《道德经》成书于约2500年之前;只有五千多字,但如今人们的许多困惑,古人早已把答疑解惑的答案在书中留给了我们。古人的智慧、思想的高峰,不禁令人心生敬畏。

你属于哪个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