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粒学说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端粒,端粒是指在染色体的末端,由重复的DNA序列以及一些相关的蛋白质,共同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稳定染色体的结构和它的完整性。端粒的结构就像一个发卡,这样的一个趋回的过程中,

它既有一些DNA的模板,也有一 些相应的蛋白质的组分。

而端粒它的生物学功能呢,端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就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结构。这样的一个功能主要是通过,这样两个方面来行使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DNA的复制过程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总有一 条DNA.,它相对来说更短一点,那么更短一点的DHA,就无法保证染色体本身的完整性。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个问题就是由端粒学说来解决的。端粒它通过提供自身的DNA模板来解决了短一点那条DNA的末端复制的问题,也就是保持染色体DNA遗传信息复制的完整性,解决DNA末端复制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是有代价的,因为短一点的那端DNA,是由端粒自己提供给自己的DNA序列,来完成了DNA染色体的一个完整性,相应的它自己也会变短。简单来说,随着这个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可能就会越变越短,越年轻的细胞它可能有更长的一个端粒,而越老的细胞它的端粒可能就越短。当端粒变得太短,无法来完成这个DNA的完整性时,那么这个细胞就会出问题。也就是说,端粒它反映细胞分裂的能力与寿命。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细胞愈老,端粒愈短。

那么在生物体中,是否有这样的一些机制,可以来维持端粒的一 个长度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端粒酶。端粒酶它是一个核蛋白逆转录酶,核蛋白逆转录酶,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为细胞持续分裂提供遗传基础。

而端粒酶的发现,也获得了2009年的诺贝尔奖。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端粒也会逐新地变短。细胞分裂,染色体末端总有5 -20个碱基对的片段丧失,端粒将逐渐缩短。而与此同时,端粒酶的活性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在绝大部分的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在胚胎细胞,生殖细胞及肿瘤细胞,这些增殖很旺盛的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其实相对来说更高。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体细胞,随着它的增殖的增加,传代次数的增加,它的端粒一边在缩短,同时端粒酶不一定有足够的活性,可以让它无限的增殖下去。

但是在胚胎细胞,生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它的端粒虽然在一边缩短,但是端粒酶的活性却很高可以维持这个端粒的长度,从而保证这个细胞,可以不犯错误地一直复制下去。而端粒的长度就有可能是哀老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我们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那就是克隆羊多莉,

克隆羊多莉的母亲,是一个6岁的正值壮年的山羊,而克隆羊多莉出生之后到七岁时,就因为严重的肺部感染而去世了,而正常羊的寿命,是12~13岁,那么为什么正值壮年的多莉,就会因为肺部感染而去世呢?在晚年时,多莉表现出了肺部感染和关节炎等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其实只在高龄羊中才会出现。后来的研究发现,多莉它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其实已经相当于它那位克隆母亲6岁时端粒的长度,也就是说,虽然它出生到它死亡的年龄只有七岁,但实际上以端粒的这个长度,来衡量它的年龄的话,它其实已经是一只高龄羊。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将端粒的长度,以及端粒酶,作为细胞衰老衡量的一种生命之钟,细胞的端粒一开始是一个固定的长度,而随着细胞的增殖,这个端粒会逐渐地缩短,但是与此同时,在缩短的过程中,端粒酶会进行修复,但是不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端粒酶只能修复一定长度的端粒,当细胞增殖分裂到了一定次数之后,当端粒缩短到超过它的阈值时,端粒酶无法再进行有效的修复,这时候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最终走向死亡。所以说端粒与端粒酶的活性,可能是衡量生命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就是指示衰老的生命之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