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首句起兴,“凉风动万里”言秋之悲景,又是时罹有蜀徐知道之乱、吐蕃之乱等,故云“群盗尚纵横”,此二句悲凉之感可见。后四句概悲秋之意,融己之情,客与他乡,居无定所。“愁窥”、“老逐”句分承“凉风”、“群盗”句之意,笔法自然。尾句言己之去留,“两京”之意实有放翁“书生无地效孤忠”之感。 官定后戏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为尽“风俗淳”之愿,十年困顿与长安,终得河西尉之微职,又转为右卫率府兵槽,亦不尽意,不心安,“风俗淳”之愿何以成之?故难言“折腰”,实为自愧;难言“逍遥”,实为自宽。“微禄”有求,“狂歌”寻依,此渺茫之渺茫也。欲去故山,实为弃己之愿,得以止,“回首”句含意深长,难以言尽。故此诗非为戏言,实乃言已之苦闷,欲去欲留之愁。 ![]()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曲江》为题之诗,皆处闲然而作,清新流丽,笔法浑熟,意味深远。此诗言饮酒之事,首句摹景起意,用平淡之语。后“桃花细逐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一句亦平淡之语,但有奇绝之感,细琢之,含情景流动之态,光阴飘转之理,富用拟人之手法,巧为平仄之妙用,此亦为后人所学,如黄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来”。而后两句转发情意,纵酒懒政,实为反写入仕之不能;“沧州远”、“未拂衣”实为反写出仕之不能,亦有对调。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伯劳。 此诗为摹情描物之语,皆由舟中静观得之。“影遭”、“风妒”两句尤工,用拟人之法,对仗分明,使静态之物含蕴生气,清朗而来,宛若春风,明丽可爱,笔韵精深。而后景物之描摹皆承上句之意,又有察物方位、前后之序,细致入微,枝节可窥,故有“细于毛”、“生情性”之语。此可观得诗人技艺之深,亦源于品察、感通之细微,若依于含情感事、忧国忧民之作,乃觉察人情之苦,国运之痛,其无不出于一品察、感通之细微也。 ![]() 秋雨叹三首·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此诗读罢久叹息也,秋雨骤急,毁乱丰年,民何以安?惟守舍内得以求存。又于其中取“老夫”、“稚子”一忧一喜为对,实言上下之别,寓讽其中。后句“早寒”、“胡雁”,更添悲凉,更重忧思。“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一写实景,一讽为官者之无为,语意微婉,含味隽永,感发深厚,为民之心可见一斑。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 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张垍为相张说之子,甫与此诗赠垍,正处十年长安困顿之时,故有干谒之请。此诗自“无复”句前,皆美垍之德,颂其能,夸其好,赞其行。不乏有过誉之言,谬说之辞,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可见其处境之悲凉,使人感之酸辛。自“无复”句后转意,言己之境况,乃未有所依,独身漂萍。尾句巧而用典,实含与垍修好之意。 ![]() 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此诗先前四句乃忆其年少之日,含蕴生气,同《壮游》、《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所述一致,与“老杜”之名迥乎成异,才觉其后来诗风,皆所罹世道酸辛、命途多舛而致,故其诗语皆“真”,足以感通后世之人也。“即今”句后,直言当前所处之际遇,天命之岁,不复“黄犊”之健,亦不复“上树”之力。而强笑与主人,亦凄凉之境。又家壁四空,虽老妻为伴,儿却痴,乃更添其愁苦也。人生于此,何不百忧也? 雨晴 天外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此诗清新流丽,读来尚觉明朗。首联起兴之句景象辽阔,西风起,秋气晴。后两句又言此般晴景不妨于农事,忧民之心可见。颈联“行”字与“结”字似不对,余常用“连”字代“行”字,一觉有味。“疏翠”、“小红”本不可“行”、“结”,盖诗之语也,方此有深微之韵也,在可尽不尽之间。尾句“胡笳”承前句“塞柳”,又“雁入高空”,皆雨晴之景也。 ![]()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妇人扑枣恼吴郎也,甫赠此诗于吴郎以解妇人之忧。此妇人“无食无儿”,实乃罹难之极,“不为”、“只缘”二句言其之愁苦,才得以为扑枣之事。“即防”、“便插”二句巧也,若单句而解,似与不通。“防远客”才得以“插疏篱”,“多事”才得以“甚真”,笔法微妙,意味深厚,且寓讽其中。尾句再呈妇人之苦,述其前意。后六句亦多虚语,音律融乎形式之中,语句饱含灵巧之变,真见杜诗之笔法。 梦李白·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此诗首两句承太白“浮云游子意”句。而后,言“频梦君”,更重其思。世事无常,浮沉难料,挥手匆匆,再见不易。惟是思量起,畴昔已去,人生业已大半,空留白首,志意蹉跎。又想太白独身于“冠盖”之中,黯然憔悴,亦多坎坷,亦多不平,将老之时,难能全身。虽有“千秋万岁”之名,“身后”却难免处于寂寞。此既言于太白不平之意,可见甫之情切,重义之怀。又不免于诉其志,发其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