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补记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我小的时候曾有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姓贾,他家就在我外婆巷子里的末尾处,走几步就到了。他那个时候特别钟爱于钓鱼,攒下来的钱几乎全都用来买渔具了。所以他家里大大小小的鱼竿就有十来个——这是我听另一位去过他们家亲眼见过的朋友说的。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一起不知怎么就聊起了钓鱼,一个一个都海谈起了自己为数不多的钓鱼经历。说着说着手便痒了起来,跃跃欲试,就立马约好了去钓鱼。

    我们做决定也快,行动像是更快——碰巧那天是个阴天。就商量好一起去一个叫做“南大沟”(实际上就是在村南面的一条有水的沟)的地方。那儿的水里面有鱼,去那儿的人也少。

    我们一共是三个人,连同那位姓贾的朋友,另一个姓胡。我从家里拿了几个小铲子,计划在去“南大沟”的路上找块田地挖点蚯蚓当鱼饵。他们两个则都到了姓贾的朋友家,取好了钓鱼要用到的所有工具。

    我们一路走着去,在出发前分好了自己的鱼竿。路过第一个田地时看四下无人就猫了腰钻到里面,而且要深入“腹地”,害怕被别人误认为是来偷玉米的。田地里的蚯蚓特别多,一铲子下去也不考虑是否挖得够深,肉眼就已经能够看见五六条粗细不同的蚯蚓在蠕动着它的身子了。在准备好的袋子里放些土,给蚯蚓们暂时安个小家,然后再把它们放进去。总共也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挖到的蚯蚓就足够我们使用了。出田地的时候也要极其小心,好好看看四周有没有人,确定万无一失后再纷纷猫着腰出来,拍拍身上的土,装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就走掉了。

    到了“南大沟”,其实映入眼帘的还是田野,不过是多了些荒芜——因为沟对面的田野比较稀疏,也好像没什么人打理。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是舅舅带来的,那个时候他大抵还是在上高中的样子,鲜衣少年。和他的几位朋友来这里跳到水里面游泳,等到回去的时候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他游泳的事情告诉外婆——我自然是严格遵守着秘密。

    我们到了这儿首要就是要去选块鱼可能多的地方,不过究竟那里鱼多,我对此十分茫然,只是默默地跟在他们的身后。当然,我们三个是要分开的,不然要是在一起的话会吓到鱼。沟的中间有桥,不过是“危桥”(并非质量“危”),得要很小心翼翼才能度过,当然,胆子大的人过这种桥就如履平地,我每次过的时候真是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选定好了位置就要开始在鱼竿上绑鱼线,挂鱼漂。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特别笨,鱼线老是被我弄得缠在一起,他们的鱼竿都入了水好一大会,我还在岸上坐着解鱼线。最痛苦的是,把鱼竿放到了水里,看见鱼漂有了微动,还以为是鱼上钩了,一提起来,结果什么都没有,反而鱼线又被我弄得绕在了一块,只好又默默的坐在那里解鱼线。

    时间就那样过得很快其实,我们不时地会互相问一问各自的“战果”,甚至会直接动了身子过去看。我记得那天我好像只收获了一只小小的鱼,还没有我的小拇指长。看到鱼漂在浮动时的心情与看到这只鱼的大小时的心情可谓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留着并没什么用,只好又把它丢在了水里。而他们两个的“战果”则丰硕了许多,每个人都钓到了一两只体型比较大的鱼,之后装进了塑料袋里准备拿回去喂狗。

    对这样的“战果”显然我们都不是很满意,不过我们还有另外的“武器”,就是渔网,是那种可以粘鱼的。我们三个人虽然数量少了一点,但勉强地还是能把渔网撑开,沟对面过去一个人,两个人在原地。然后再找些木棍来按着四角将其插进对应的口中,这个得要弄得特别牢固,不然很有可能渔网就会被水冲走了。

    把渔网支好后,再做些标记,我们就回去了,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来看看结果。不过遗憾的是,第二天我因为有事情并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去。我只在后来听说他们第二天去的时候渔网里粘上了好几条鱼,他们两个分了去,具体用作什么,我就再也不知了。

2020.5.3 下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