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利场》

 木杪栖白云 2022-06-15 发布于甘肃

   本来计划去把前些天剩下的几本书都看完,结果不知怎么,昨天一天都像是没有力气,打不起精神来。可能是天气太阴沉,让人无由地增添惶惑和悲忧。总之,我没有去看书,便躲在窗子旁边看了几部电影。

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名利场》,熟悉这个名字的都知道,这是由英国19世纪与狄更斯并称的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名利场》这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我大抵是在半年前读完这部小说的。

    其实这部电影的改编还算是不错的,我一般看这种由名著改编的电影,首先最关注的便是电影的选角,如果电影里找来的演员与我心目中所幻想的那种形象不是很对应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我就觉得没有再看的必要了。《名利场》这部电影至少在选角这一块上,就很博得我的喜好。

    这部电影其实对于原著的改编主要是在结局上,之前的改动都不是很大,所以我几乎能预见电影的每一步所即将到来的情节。在小说中,蓓基最后处在了一个孤独的境界中,几乎没有人与她来往——包括她的儿子,她有钱但没有伴;而在电影中,蓓基最后则是与埃米尼亚的哥哥相爱,最终走到了一起。可以说,两种结局是形成反差的,但我慢慢由这种反差才意识到,我可能以前并没有对这部小说太理解。

    我以前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完全地把蓓基当作了一个反面角色,认为她是一个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女人,她爱慕虚荣、贪恋富贵,她不惜出卖色相、出卖灵魂。但我忽视掉了蓓基这样的人物所产生的社会状况,而这样的社会状况恰恰是我们通过蓓基这个人物来窥得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呢?正如这本小说的名字里所透露出的——这是一个追逐“名”和“利”的社会,当然,追逐“名”和“利”的现象到现在都没有终止——甚至永远都不会终止。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金钱至上,门第至上。我们举其中的例子来看,乔治·奥斯本的父亲他本来既没有门第,又没有财富,他的财富的积累多半都是靠爱米尼亚的父亲的提携。但他又毫不留情地亲手让这个曾帮助过自己的人破产。他试图提升自己的门第,想要实现由“利”到“名”的转变,便不顾自己的儿子乔治·奥斯本的想法,给他找了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女人范妮,只因为这个女人有一笔可观的遗产,得到了这笔遗产可以用来买爵位。这个人可以说是追逐“名”和“利”的典型,他极度的贪婪,永远都像是不会满足,他心狠手辣,处事果断,是这部小说里所要讽刺和批判的一个关键人物。在电影里,这个人物也栩栩如生,一副“暴发户”的嘴脸。

    而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克劳利家的姑妈,她是一个有钱的寡妇,但她膝下无子,她的这笔遗产变成了克劳利家的各个人竞相追走,为此不顾疲倦。她活得看上去精明,看上去富有智慧,实则在背后不断被自己的亲人咒死。我们从这里便能看到金钱和门第的观念扭曲了正常的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合理交际因为金钱和门第而变得不合理,而变得不纯洁。

    可见,金钱和门第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多么重要的东西,没有钱,你会被贬低和排斥;没有门第,你会被贬低和排斥;有钱但没有门第,还是会被贬低和排斥。金钱和门第完全成了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这显然是有悖于人性的。这一点在《呼啸山庄》中也有所反映,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和日后的暴力复仇都是因为受到了金钱和门第观念的摧残和折磨。

    所以,蓓基处在这样的社会里,她门第不高,更谈不上有钱,她一个贫贱的家庭教师想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从根本上来说是困难的——如果她为此不做出任何的曲意逢迎。小说里曾写过一副场景,她本来和几个人共坐一辆马车,但结果来了一位有身份的人,必须要有个人下去,因为她是这里面“名”、“利”最低的,只好让她下去——不讲任何理由,加之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她只好在其中忍受着。小说到了后来,又安排了一个情节,那时候蓓基又乘着马车到了这条路上,不过后来的她已经没有那么卑微,形成了比照。在电影里,这样的情节做了改编,在电影里,蓓基第一次来到克劳利家的时候,她全身只带着一个行李箱,此外再没有其它东西,等到她最后跟着爱美尼亚的哥哥去印度的时候,她全身也只带着一个箱子,这也形成了比照。不过,前者的比照产生了反差的结果,后者的比照产生了一种“浮华散去、平淡是真”的结果。所以,对于蓓基这个人物,其实不免又很容易生发出同情。我个人觉得,在电影里,更能引起同情,因为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蓓基是一直深爱着罗登的,她与丹尼尔勋爵的关系更多是出于丹尼尔勋爵一方面的主动,她只是为了“名”和“利”,电影给蓓基安排的结局也不想小说那样暗含了悲剧的色彩。

    而在另一方面,小说不仅仅只在于揭露和批判现实,让读者只看到丑恶。小说还写出了一些善良的人,他们的爱、他们的无私与追求“名”和“利”的社会中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的道理其实很容易看出,无须赘述)。

    总之,“名”和“利”的追逐并没有给人带来好处,我们看看小说里那些一味追 逐“名”、“利”的人的结局便可以看出。社会是需要温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需要温度的,“名”和“利”只会肃杀这种温度,让世界变得冷酷,变得阴沉。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纯粹的,应该追逐纯粹,而非是尔虞我诈,互相各摆城府,算尽心机。人也应该是善良的,去爱别人,去给别人温暖,这样的社会才算是充满美好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