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土话闹笑话,我来说说学普通话。

 xinshun图书馆 2022-06-15 发布于河南

   那年我刚满十八岁,家乡安阳话忒浓,从安阳入伍到部队,头天晚上熄灯就寝时,我说了个“带灯",上来就给来自福建、江西、广东、四川、沈阳的战友来了个“懵语”,啥意思啊?

在雷达上修理需要卸螺丝,技工着急用螺丝刀,也说起子,让我帮忙找一找,当时有点犹豫,不知道是指啥,后来才恍然大悟,“哦,啥?不就是改嘴么”,那是我初入社会大家庭的尴尬与笑话,一开始真是有点不习惯,南北口音都带家乡味,需要统一口径,不说普通话不行啊,拗呗,随着时间环境战友之间慢慢交流接触,逐渐适应了学说普通话。河南话中午吃馍,北京话叫馒头,在家喝白汤,北京叫喝粥,在家吃麻糖icon,北京叫油条。

在北京七年,普通话学会了,该探亲回家了,左邻右舍,发小都来了,问你啥时候回来了,我说“昨天晚上下的车",“哟,还昨天晚上,不就是呀跟还的,几年不在家,拽上洋橛子了”,几句话让我哭笑不得,无语。

这不就是在哪随哪么,家乡话土味重,地盘小,咱国家地源广阔,多民族,南北方言甚多,你到外面接触大世界,工作生活交流很重要,你都去说地方口语谁懂啊,不说普通话不行啊,

家乡传统文化俗语土语要保留,是多少年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是微观文化,但不提倡,学说普通话是方向,是大势所趋,必须要学会,是走向大世界的宏观文化,是推广国家汉语拼音标准化语言的必走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