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生下来就被拐卖,后成为评剧皇后,被齐白石收为义女,拜梅兰芳为师,周总理夸她: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她...

 古稀老人赵 2022-06-15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新凤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评剧表演艺术家,她被称为共和国最美的花旦。周总理曾经说:“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她。”她嗓音甜美,一曲《刘巧儿》红遍大江南北,她美若天仙,被齐白石收为义女。她刻苦学艺,拜梅兰芳为师,终成大器。她半身瘫痪,却拾艺不辍。她是美人淑女,更是新派艺术家。所有的头衔都不能掩盖她杰出的艺术才华,她是人民艺术家——新凤霞。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1908期,内容有删改。

从《刘巧儿》中敢于婚姻自己做主张的刘巧儿到《花为媒》中勇于追求幸福的闺阁小姐张五可,从《会计姑娘》中勇敢无畏的农村姑娘到《志愿军的未婚妻》中热爱祖国、勤劳质朴的未婚妻,从《金沙江畔》中刚强率真的藏族少女珠玛到《乾坤带》中傲娇无助又忠心报国的银屏公主,新凤霞美好靓丽的形象深深地铭刻在几代人的脑海里。

在新凤霞的艺术生涯中,她面临过执着、做出过改变,尽管每次都充满风险,需要勇气,但她始终以顽强的人格走出了一条独属于她的“新派”艺术之路,成为评剧革新的代表。

成为“新凤霞”

1927年,出生在苏州的新凤霞,不幸被人贩子卖到天津的一户贫困人家。她是家里的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九口之家全靠父亲卖冰糖葫芦养活。那时候她还不叫“新凤霞”,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人们都认为女孩子是不值得起名字的。新凤霞曾说:“小时候,人们都叫我小女儿,高兴了叫大女儿,反正是个不值钱的女儿……”

有一天早晨,突然从外面飞进一只小鸟,落在窗台上不走了。她大伯父便对她父亲说:“这可是只喜鸟、福鸟哇!常言说,出门见喜飞来凤,凤是鸟中王。给小女儿起个名,就叫'凤’吧。”就这样,新凤霞总算有了名字——“凤”。

文章图片2

新凤霞

小凤从记事起就知道要学本事赚钱养家。当时,二伯父家的堂姐是学唱京剧的,小凤希望自己能像堂姐那样在台上唱好戏,台下能吃饱穿暖。就这样,6岁的小凤开始跟着二伯父、堂姐学戏了。她上台演小孩儿、小兔、小狗,但大家还是叫她“小凤”,她急切地希望自己有一个艺名。于是,在堂姐的帮助下,她有了第一个艺名——“杨金凤”。

12岁时,她缠着家里最有学问的大伯父给自己起个学名,大伯父说,就叫“杨淑敏”吧,意思是女孩子要笑不露齿。大伯父的解释让小凤印象深刻,以至于她长大了,也从不张开嘴哈哈大笑。

文章图片3

1949 年左右的新凤霞

转眼,小凤13岁了,她开始拜师学习评剧。这一次师父认真地对她说:“应当起个艺名了!”师姐妹中叫“霞”的名字最多,师父告诉她天上的光就是霞,于是她就决定用“霞”字了。后来她又把自己小名“凤”的来历讲给师父听,师父脱口而出:“新凤霞!对了,这个名字好!新凤霞!”

因为大伯父会算卦,细批八字,新凤霞的母亲便去请他给批批这个艺名好不好。大伯父仔细算后,说:“'新’字好,新的当然比旧的好了。凤是鸟中王,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新风霞这个艺名准受欢迎,就是它吧。”

果然,“新风霞”这个艺名一炮就打响了。

文章图片4

新凤霞在天桥一炮打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开启“新凤霞”时代

1944年,正值天津河东天宝大剧院过年封箱演出,演员们大都回农村过年去了。剧院经理便留新凤霞与另一个演员唱一台戏。然而同台的演员突发高烧,上不得台。经理没办法只得贴出“剧目:《拾黄金》。新凤霞一人演出,不看退票”的告示。新凤霞亮出了全部家底,一人撑起了演出,没想到观众的情绪异常热烈。

在天津等地小有名气后,1948年冬天,21岁的新凤霞来到了北平城南的天桥,到万盛轩戏院唱戏。

那时候在天桥谋生很不容易,要想站住脚,不仅要投靠名师,用过硬的本领得到同行的认可,还要周旋于当地各种势力,馈送礼物。在挂牌演出之前,新凤霞先是通过朋友的引荐,去了当时天桥的“四霸”那里,几经周折,然后又把京城上下的戏院看了个遍。她深知要想在北京站住脚,既要抓住观众,也要让同行的艺人服气才行。她决定先唱好“八大出”——《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花为媒》《打狗》《杜十娘》《桃花庵》《王少安赶船》《占花魁》,用它们打炮就能定住场子。

文章图片5

1955 年,新凤霞在《临江驿》中的扮相

正式亮相京城的日子确定后,万盛轩老板兴奋万分,开始联系报社,书写戏报、水牌。挂出水牌,新凤霞与她在万盛轩的同仁席宝昆、李福安、王度芳、陈少舫等,一同登台亮相。三天打炮戏开锣,演的是《三笑点秋香》《和睦家庭》和《孔雀东南飞》等最时髦的剧目。

新凤霞在天桥一炮打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当时的各种报纸对新凤霞做了大量宣传,电台也纷纷请她演唱。就这样新凤霞成了万盛轩的台柱子,在天桥站住了脚。随着新凤霞的名声越来越大,老舍、梅兰芳、赵树理等许多名作家、名演员也专门去听她的戏。

从此,“新凤霞”这个名字,代替了“小凤”,代替了“杨淑敏”,并在几年之后张榜在“评剧皇后”的位置上。属于新凤霞的时代开启了。

文章图片6

1949年,新凤霞在《小二黑结婚》中的扮相

时代的幸运儿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新凤霞组织了凤鸣剧社并担任主演。1950年,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成立,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先后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对新凤霞来说,这一连串的事情都是时代带来的扭转乾坤、扭转个人命运的大变化,新凤霞一下子成了时代的幸运儿。

文章图片7

新凤霞与吴祖光

在艺术上,不管是剧院还是家庭,周围的人对新凤霞的要求都很高。

新凤霞小时候没有念过书,在解放评剧团的时候,她参加了部队扫盲,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同时,在剧院导演胡沙、丈夫吴祖光的指点下,她读了《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读了鲁迅的一些书,还读了《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收获》《邓肯传》《卓别林传》等外国文学。新凤霞发现,在自己没有文化的时候,也曾把一些庸俗的东西当成美。她决心不能让刘巧儿、祥林嫂和志愿军的未婚妻沾染上庸俗的东西,她必须让她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朵朵莲花和枝枝梅花。

诗人艾青是新凤霞家的常客之一。艾青经常劝她学画画:“你演戏,声音、动作、表情、身段都要求美,你要懂美学才行啊!学画画,最能提高你的审美力。”说来凑巧,后来齐白石老人认识了新凤霞,收她为徒弟和义女,传授画画的技巧,新凤霞跟老人学会了梅花、藤萝、桃子、南瓜的画法。

文章图片8

新凤霞在作画

文章图片9

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与新凤霞在一起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新凤霞无比幸运,得到了同行、前辈、家人的无限关爱和帮助,她也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中国评剧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被拍摄成影片。新凤霞的名字伴随着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新凤霞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89年,新凤霞获得中国首届金唱片奖;1997年,她获第16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同年,她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然而,在新凤霞艺术辉煌时期,一系列变故发生了。她甚至在1975年因突发脑溢血而左半身瘫痪,被迫离开了钟爱的舞台。

文章图片10

1952 年新凤霞在《刘巧儿》中的扮相

文章图片11

1975 年,新凤霞突发脑溢血导致左半身瘫痪后, 吴祖光鼓励她用写作和绘画来延续舞台的生命

一代评剧皇后,一生美丽要强,面对这沉重的打击,新凤霞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在丈夫吴祖光的耐心安慰和开导下,她摆脱了颓废和悲观的状态,重新规划了未来的人生:用写作来延续舞台的生命。

1982年,新凤霞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加入中国作协的女演员。她天真质朴的写作风格获得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她的作品中,一字一句都承载了自己对往事的记忆。

新凤霞的儿子、艺术家吴欢回忆说:“我母亲一生写了四百多万字的书稿,她在身体残疾之后,还能坐在书房里写这么多内容。叶圣陶、巴金、曹禺、艾青等一帮老作家都非常欣赏她。她在戏曲和文学上的成就一时无两。”

文章图片12

新凤霞与吴祖光

1998年5月23日,新凤霞的回忆书籍《我叫新凤霞》出版了,但她却没能等到这一天。这一年的4月12日,新凤霞在江苏常州病逝,享年71岁。

新凤霞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也是不平坦的一生,更是永不放弃的一生。小时候她不畏艰辛,努力学戏,终于成为家喻户晓的评剧皇后。动荡岁月,她百折不挠,虽然受尽艰难却苦尽甘来,成为了作家和画家。晚年的她,面对告别舞台的痛苦,没有消沉,而以坚强的毅力谱写出精彩的戏剧、著作和绘画人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