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套餐医嘱:「葡萄糖 氯化钾 维生素 C 胰岛素」竟存在配伍禁忌?

 夜深知雪重p6b0 2022-06-15 发布于江西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 ~ 15 mL +  维生素 C 注射液 1 ~ 2 g + 胰岛素 4 ~ 6 U +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静脉点滴,这个处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临床上经常用此方作为进食少、无法进食需补充能量的患者的「营养配方」,但有研究者却说以上处方存在配伍禁忌?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点开看大图)

果真如此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其实该处方合不合理,关键看维生素 C 和胰岛素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二者是否会受氯化钾影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维生素 C 和胰岛素。

1. 维生素 C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酮烯醇结构,因此抗坏血酸的水溶液是强酸性,其 50 mg/mL 溶液的 pH 为 2.5。但为了避免注射液酸性对血管的刺激,中国药典规定注射液 pH 为 5 ~ 7,故配制注射液时已加入计算量的碳酸氢钠,中和了部分分子中的醇羟基,使抗坏血酸部分变成了抗坏血酸钠,在临床应用时把它加入输液后,反而使 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 pH 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我们不应把维生素注射液作为强酸性药来对待 [2]


2. 胰岛素

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呈中性(pH 为 6.6 ~ 8),稳定性较好,偏酸性和偏碱性溶液可以加快胰岛素的降解,不宜作为胰岛素的溶媒,如 5% 碳酸氢钠注射液(pH 为 7.5 ~ 8.5)偏碱性,如果和胰岛素配伍,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存在配伍禁忌

从 pH 对药物的影响来讲,维生素 C 注射液 pH  5 ~ 7,胰岛素注射液 pH 6.6 ~ 8,二者 pH 基本在一个水平,加上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后均稀释了几百倍,所以 pH 差异对二者稳定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 再来看看氯化钾对二者稳定性的影响

理论上认为,水溶性维生素如果和强电解质配伍,因为盐析作用,可能使水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 C、 维生素 B1、维生素 B6 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析出,不溶微粒增加,故维生素 C 与氯化钾注射液理论上有配伍禁忌,但实际研究发现氯化钾对维生素 C 的含量影响不大,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疗效,研究同时发现维生素 C 与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 B6 注射液无禁忌反应 [3]

有学者做过实验 [4],胰岛素分别和维生素 C、氯化钾、水溶性维生素配伍时,4 小时内胰岛素浓度均没有显著变化,8 小时后维生素 C 组、水溶性维生素组的胰岛素浓度开始显著降低,12 小时后氯化钾组的胰岛素浓度开始显著降低,提示胰岛素和上述药物混合配置后最好现配现用,且最好在 4 小时内使用


还有研究表明 [5]加入维生素 C 或氯化钾能减少输液器对胰岛素的吸附,使胰岛素输入量更准确。原因可能为,加入氯化钾或维生素 C 后,由于输液器吸附了这些药物,占去了输液器表面的部分空间,减少了对胰岛素的吸附量,确保了输入液体中胰岛素浓度的稳定。这为常用的胰岛素输入方法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认为,10% 氯化钾注射液 10 ~ 15 mL + 维生素 C 注射液 1 ~ 2 g + 胰岛素 4 ~ 6 U +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静脉点滴,该处方是合理的,不存在所谓的配伍禁忌,但药物溶液需现配现用,用最好在 4 小时内使用

4. 维生素 C 和氯化钾分别有哪些明确的配伍禁忌

维生素 C 说明书提示:维生素 C 是烯醇结构,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注射液呈酸性,不宜与碱性药物、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具体见表 1。

表 1. 与维生素 C 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图片

表 2. 与氯化钾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
图片

胰岛素和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建议临床使用时最好单独给药。0.9% 氯化钠注射液、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全胃肠外营养药(pH 为 5.0 ~ 6.0)等均可作为载体溶剂。

值得注意的是 [6],亚硫酸盐可导致胰岛素的二硫键断裂,目前临床使用的复方氨基酸(pH 为 5.5 ~ 7)有部分品种加入了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化剂含量一般为 0.015% ~ 0.05%不可作为胰岛素的载体溶剂使用
图片

你在临床工作还遇到哪些药品配伍后出现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