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深度睡眠 ” 有良方——穴位脉动法

 SHARE IT 2022-06-15 发布于福建

作者:加拿大华人牛恋凼(笔名)

按:有网友咨询,如何 “ 深度睡眠  ”?今天特别牛恋凼老师的几种催生深度睡眠的穴位脉动法,分享给有睡眠障碍及追求深度睡眠的的网友~

一、“' 热敷+脉动’百会穴 ” 深睡法

摆正习惯、舒适的仰卧姿态,心静如水,闭目养神。将一个灌装50—60℃温水的热水袋(预留20%的空间,将空气挤出后拧紧盖子),用毛巾包好,紧贴于头顶百会穴(头颅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再用毛巾支撑,覆盖保温。当温热传导至百会穴时,将意念集中,做“感觉深层脉动”并喃喃数数(shǔshù);毫无脉动感者,改为“意念集中”并喃喃数数;一直不停地数下去,几百、几千次……直至入睡,睡熟。

图片

每天早、晚都做,午睡时亦可做(须避开饭后一小时)。睡着了不要叫醒,待其自然醒来,便会感觉遍体轻松,精神愉悦!

“百会穴” 是五脏六腑、三阳百脉之总汇,乃诸阳之首,实为中枢神经的核心,被誉为生命运行的“司令部”、人体的“小太阳”。“热敷+感觉深层脉动”,使这部分脑组织得到新鲜血液的滋润,将发挥其与生俱来的五种主要作用:提昇阳气、醒脑健脑、降低血压、催眠和促进深度睡眠、祛除疾病!由于“深度睡眠”好,所有疾病将退避三舍;长此以往,寿命必然延长!(亦可由健康人烫热手掌进行“热敷+脉动”;冬季或习惯后,热水袋温度可提高10℃左右。)

二 、“  激活松果体分泌褪黑素” 深睡法

松果体位于人体脑部中心,是生命的中枢,脑中之脑,核心的核心(如图)。

图片

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褪黑激素”,用以催眠、促进深度睡眠、延缓衰老和防癌抗癌。夜晚就寝后,保持卧房幽暗,摆正平稳的仰卧姿态,双手大拇指的指肚,用力摁住双耳的“耳背下缘,耳垂背后”的凹窝,压紧中耳通道,于是,封闭的耳腔里,便产生“嗡-嗡-嗡”与脉动同步、有节奏的共鸣声。此时,须静心凝神,集中意念,仔细谛听;共振将激活松果体,源源不断地分泌褪黑激素……与此同时,口中喃喃数数,一直数下去,直至自然入睡。无论你处于多么兴奋的状态,无论你失眠多么厉害,只要静心凝神,认真操作,都会很快入睡,并睡得更熟更香,大大延长深度睡眠时间。

图片

三、“ 脉动安抚内脏器官 ”  深睡法

摆正习惯、舒适的卧姿后,针对某一内脏器官 “ 感觉深层脉动”,一直不停地脉动下去,做着做着,就不知不觉睡着了,而且,必然进入深度睡眠境界,一夜睡到大天光。笔者经常侧卧(左侧、右侧均可),将左手温暖的手掌,搁在右胸肝脏位置的上方,“感觉深层脉动”并数数,不知不觉睡着后能很快进入深度睡眠。——古医云“肝宁则眠深”,此之谓也。可以按照你的需要、感觉和习惯,选择做大脑、丹田、心脏、神厥穴(肚脐眼)、肾脏、中脘……的深层脉动;脉动过程中排除杂念,集中意念,深度睡眠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

图片

 四、“ 全身心放松 ” 深睡法

摆正习惯、舒适的卧姿,闭目净心,集中意念,通过大脑命令全身器官组织,缓慢地一一放松(每处耗时约3秒);可以默诵命令词,也可以喃喃低语;从上至下的顺序大致是:百会穴放松、前额放松、额角放松、双眼放松、双耳耷拉放松、双颊放松、鼻子放松、上唇放松、下唇放松、下巴放松……再到颈部、双肩、腋窝、双臂、双肘、双手……胸部、腹部、腹股沟、大腿、腘窝、小腿……直至足底涌泉穴。只要你想得到的器官组织名,命令其一一放松……一般不要到最后,放松到中途某一个器官,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睡着后由于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所以睡得特别熟,睡眠深度极佳。

五、“ 心肾相交 ” 深睡法

古医认为,失眠的原因是“心肾不交”。也就是说,心系统和肾系统的生理功能失调,未能与睡眠因子统一步调。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心悸不安、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夜不能寐等,癌症病人尤甚。

夜晚就寝后,促进“心肾相交”的操作方法是:摆正卧姿,右手“劳宫穴”抚在心脏上方,左手“背劳宫穴”贴在左肾下方,“心”和“肾”两处同时脉动;在意念集中,一边喃喃数数的情境下,做着做着,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且睡得特别深沉。

六、“ 残酷苛求自己 ” 催眠、深睡法

我年轻时,曾遇一位长者向众人介绍催眠经验,他说:睡不着就会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入眠后,躯干和四肢暂时就不会动了,也就是“不辗转反侧”了。因此,上床后命令自己的躯干和四肢“一动也不准动”,坚决做到“不辗转反侧”,就会很快入睡。但是,要做到“一动也不动”很难,越是“不准动”,就越是“想动”:一会儿,这里痒,想抠一抠;一会儿,那里麻,想挪一挪;一会儿,腿上好像被小虫子咬了,想抓一抓;一会儿,手臂压得又痠又胀,想翻一翻……越是“想动”,就越加严格执行“不准动”,在这种“想动—不准动”、“想动—不准动”的反反复复较量和挣扎中,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入睡。如果意志不坚强,只要稍微动一动,就会失败!又得从头再来。因此,可想象自己被土匪绑架了,捆在床上,土匪用枪逼着,恶狠狠地命令:“只要你动一下,就毙了你!如果不动,天一明,就放你回家……”想着生死悬一线,想着有回家的希望……几近残酷地苛求自己,坚持一动也不动,不仅会取得顺利入眠的胜利,而且经过一番挣扎将睡得更香!

 说明:

(1)  上述每一种深睡法的起步阶段,都有很好的催眠作用。

(2)可用“手机手环”监控每天的睡眠质量。

(3)劳宫穴的位置约在掌心,“背劳宫穴”又称“外劳宫穴”在手背,劳宫穴的反面;“心”、“肾”两处同时脉动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做不到,可分开轮流脉动。

(4)答疑咨询邮箱:gjscmd@hotmail.com 。

作者  于 加拿大 蒙特利尔 2020年5月7日  

附:什么是 感觉 “ 深层脉动 ”  ?

一、“脉动”是什么?

“脉动”是“感觉深层脉动”的简称,是2007年发现的“去痛、祛病、健身”新方法。学练脉动者,要求能够感知体内脉搏的跳动;换句话说是,能够感知身体内部脏腑、肌肉、组织,连续不断地一跳一跳。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早在33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多个“脉”字。每个“脉”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医者探脉辨病、患者脉跳受诊的生动形象。

中华医学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相当成熟。《史记》记载的神医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切脉辨病,至今已2400余年。

数千年来脉诊的“医患关系”,全都是“医师”感知脉象,“患者”服膺“医”的辨病与诊治。在这些累积数以万亿次脉诊临床实践中,“患”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无所作为。“感觉深层脉动”反其道而行之,让患者主动感知自己体内的“脉搏跳动”,竟然可以去痛、祛病、健身,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十多年前,“感觉深层脉动”发现之初的认识是:在感觉体内一跳一跳(脉动)的过程中,血管扩张,促使新鲜血液加速、增量流经这个痛点或病灶。新鲜血液滋润了靶向器官,带来了氧气、营养物质和免疫力;免疫力消灭病菌,清除非自体物质,疏浚淤积,疏通了堵塞,转化了无限增殖的异化细胞组织,修补了损伤,重建了已经损坏的微循环……恢复了那里的原始健康态,于是,疼痛和疾病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健康就不声不响地降临了。

近年来深层次的理解是:“感觉深层脉动”强化了信息的传输,直接向“生命管理中枢神经——大脑和脑干(naǒgàn)”禀报:这里的器官组织发生了病变!中枢神经接获报警后,立即下达指令,指挥、动员体内所有保卫生命的“自愈能力”,全力以赴地扑向病灶,用“肔(tā,生命体的第三人称)们的方法”纠正病变,迅速恢复肌体的原始健康态!

“肔们”——指大脑、脑干、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等——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是“我们人类”无法理解,暂时没有认识,今后可能研悉,也可能永远无法研悉的种种“活体生物化学机制”。肔们依据接获的信息,“胸有成竹”或“早有安排”,针对某种“生理不顺畅”(即疼痛、疾病),应该采用某种“活体生物化学机制”,分泌某种“神秘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即“人体天然激素”),并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浸润,准确地送达“标的(biāo dì)器官组织”(即感觉脉搏跳动处)。于是,在体内没有丝毫激烈搏斗,没有发烧发热,不痛不痒,患者没有丝毫不适感的情况下,疾病就轻而易举地无医而愈,不药而痊了。

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0年)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大自然的治疗威力”,“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问题在于,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去挖掘和释放这种大自然的威力。“感觉深层脉动”就是目前发现“利用这一大自然威力”最简易的有效手段。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运用非药物疗法,一方面减少损伤,另外一方面节省费用。”——“感觉深层脉动”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纯粹的非药物疗法!是患者不花钱、不跑路、不求医,不用药,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自己给自己治病。

  二、怎样学练脉动?

学练“感觉深层脉动”自疗自健的唯一要求是:你一定要“感知到体内脉搏的跳动”。

经过十来年的实践发现:

人群中有:“第一部分人”,天生具有良好的脉动感,他们无师自通,不学自会,看懂文件后,一上手就有了脉动感;他(她)的手,或别人的手,搭上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一下子就灵敏地感觉到内部肌体一跳一跳。

人群中也有:“第二部分人”,经过学练,也可以掌握脉动感;但不及第一部分人那么利索,要经过一番努力,勤学苦练,才能渐次掌握。

人群中还有:“第三部分人”,无论他(她)怎么努力,想尽了一切办法,就是学不会。在别人看来,易于反掌的脉动感,他的手伸过去却表情木然,一脸茫然,怎么也感觉不到。——脉动,脉动,你没有脉动这一主体感觉,又怎么用这一方法去痛、祛病、健身呢?

下面提供几种学练脉动的经验:

第一步 模仿中医师进行“切脉”

中医师给患者切脉时,三个手指头摁在患者手腕的桡动脉上,通过感觉脉搏跳动的力度、速度,细心体察其中的细微差别,用以判断患者患的是何种疾病,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程度。——我们不是中医师,不需要学习那种技艺高超的“对客体的感觉”。

我们需要的是,患者手腕内部脉搏是否跳动的“主体感觉”。只要能够感觉手腕内部动脉血管一跳一跳,你就具有了“脉动感”,就可以利用“脉动感”去痛,祛病,健身。

你可以给自己“切脉”,用一只手的三个指头摁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左、右可互换),也可以请亲友帮你“切脉”;感觉手腕内部动脉血管一跳一跳,用以获得“脉动感”。

第二步“感觉丹田脉动法”

仰卧,盖上被单(以不受凉为度),松开裤带,将温暖手掌的“劳宫穴”捂在小腹部“丹田穴”的上方(手掌不能冰凉,要捂热、搓热或用50℃的热水泡热),去静心体察肚皮内部是否有“脉动感”?

当感觉不到脉动时,须想一些办法,例如:改变身体姿态,仰卧改为侧卧;右手改为左手,或双掌叠加;或减轻压力,或加重压力;或改用一个指头摁压,或攥紧五个指头摁压。——有实践成功者指出,用左手摁住肚皮,右手大拇指在左手手腕处“切脉”(左右可互换),感觉手腕的脉动后,比较容易诱导出肚皮内部的“脉动感”。

人的学习和感知能力各不相同,有人手掌一捂上去,很快就感觉到了肚皮内部的脉动;有人捂半天,变换各种方法,怎么也感觉不到。咋办呢?

第三步“心脏激烈跳动感知法”

 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做二、三十次“温柔仰卧起坐”,或原地跑步一分钟,或快速爬几层楼……目的是促使心脏激烈跳动。当心跳激烈后,赶紧仰卧,将手掌捂住心窝,感觉心脏“咚、咚、咚”强大的搏击力;“趁热打铁”,将手掌移至丹田,就可能诱导出肚皮内部的“脉动感”了。

第四步“屏息快速按摩感知法”

仰卧床上,做5—10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尽最大肺活量吸入空气,然后屏住呼吸,使劲快速左右推动按摩小腹36—108次;吐气后急促呼吸时,丹田部位将猛烈跳动,手掌压上去,大多数人就能感觉到脉动了(肺活量小的人难以坚持,按摩次数选下项)。三、五分钟后,心跳平缓下来,仍能感觉到肚皮内部的脉动,就成功了。“屏息快速按摩法”对于身体衰弱、不习惯憋气的病友不适用。

第五步“亲友仿造脉动,患者'用意不用力’的感知法

请亲友烫热手掌,“体贴”于患者脐下“丹田穴”,让亲友的手掌“微微一张一弛”,或“轻轻一压一松”;患者集中意念,跟随“一张一弛”或“一压一松”默默数数,就行了。

这种方法是弥补无法感知脉动的患者。实验成功后,用于自疗时,亲友仿造脉动,患者只需集中注意力于病灶,跟随“一张一弛”或“一压一松”喃喃数数,就可达到祛病的目的。

 说明:“感觉深层脉动”已诞生十余年,前不久,被成都某高校青年女教师书山隐改为“感悟深层脉动”,改得非常好!

用脉动去痛、祛病、健身,确实需要“悟”。没有“悟”,将无法自疗自健;“悟”性不足,自疗自健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发扬大彻大“悟”精神,自疗自健将无往而不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