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咯血治疗后患者血钾低至 2.42 mmol/L!究竟什么原因?

 松露q18d8ap4kx 2022-06-15 发布于内蒙古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咯血最常药物之一,尚无可替代药物,由其引起的低钠血症国内外均有较多文献报道,大家耳熟能详,而关于其导致的低钾血症却多被忽视,但低钾不及时处置,易导致灾难性后果。近期笔者巧遇「奇案」,现在一起来「探案」吧,看看发生了什么……
「案件」重演
女,76 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 10 余年,再发 1 天」就诊。患者 10 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曾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

入院前 1 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数次,色鲜红,总量约 100 mL,遂以「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收入院。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急性面容,口唇稍发绀,气管居中。胸廓正常,肋间隙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浮肿,余查体无特殊。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氧分压 63 mmHg、二氧化碳分压 50 mmHg;电解质:血钾 3.55 mmol/L,血钠 136 mmol/L,其余血常规、凝血功能、PCT、D-dimer、肝肾功能和心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 CT 提示右肺支气管扩张。

入院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并咯血。

入院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垂体后叶注射液静推 6 U 后,再予以 24 U + 50 mL NS,以 5 mL/h 的速度静脉泵入,同时辅以祛痰、补液等其他治疗。

入院第 6 天患者咯血症状有所缓解,但查房时发现患者反应迟钝目光呆滞,认知力下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许胃内容物,急查电解质示 K2.42 mmol/L,Na137 mmol/L,余正常。

初步考虑该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为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即刻停用垂体,同时给予静脉补钾治疗。3 d 后复查电解质示 K3.34 mmol/L,Na141 mmol/L,患者神志恢复,亦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多次复查电解质均正常。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案件」剖析
1. 为何锁定「元凶」是垂体
这是鉴别诊断的问题。发生低钾原因有: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该患者入院时电解质正常,胃纳可,亦不存在长期禁食、消化道梗阻等其他导致钾摄入不足的原因;无呕吐、腹泻等导致钾丢失过多的原因;完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游离 /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 / 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均正常,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亦正常,无法用肾脏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解释低钾,因此不能除外药源性低钾。
另外,从时间相关性上考虑:使用垂体后 6 天后患者出现目光呆滞,认知力下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查血钾明显偏低,而使用的其他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吧坦钠、氨溴索针、氨甲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等在既往文献中极少报道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予以停用垂体后叶素后,给予补钾治疗 3 天血钾逐渐上升,而后血钾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时间上存在相关性。

2. 垂体为何会导致低钾?

1) 垂体后叶素导致低钾血症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现普遍认为是垂体后叶素的有效成分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其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的排出,体液总量明显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钾;

2)垂体后叶素对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亦可引起患者食欲减退,造成血钾进一步降低。

3. 如何预防低钾?

1)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时常是在于药物的大剂量应用。因此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同时,需按说明书剂量规范使用,遗憾的是说明书并没告诉我们咯血时垂体的具体用法。看看我国 2020「咯血诊治专家共识」是怎么推荐垂体后叶素用法的:5 ~ 10 U + 25% GS 20 ~ 40 mL 静推,随后以 10 ~ 20 U + 5% GS 250 ~ 500 mL 静滴,咯血停止 1 ~ 2 d 后停用

具体用法清楚了,但共识并没有给出日限量的建议,那是不是可以不限量?显然不是!已有文献报道当垂体后叶素 24 h 累积量超过 30 ~ 40 U 时,即可出现不良反应,且随累积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步增加。

本例患者垂体后叶素的用法为:静推 6 U 后,再予以 24 U + 50 mL NS,以 5 mL/h 静脉泵入,24 h 总量近 60 U,导致患者出现重度低钾血症!因此,建议垂体后叶素具体用法调整为:先静推 6 U 负荷量,随后给予 12 U q12 h 维持,这样用 24 h 总剂量不超过 30 U。

如果这个剂量还是咯血呢?剂量要不要往上加?此时垂体剂量调整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即使再咯血也不建议再加,可联合其他止血药物:如酚妥拉明、氨基己酸、白眉蛇毒血凝酶、卡络磺钠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仍有咯血可考虑行介入治疗。

2)垂体后叶素使用时,建议适当限制水摄入量,Martin 等 [1]提出启动治疗后即开始监测 24 小时出入量,有助于早期发现包括低钾在内的电解质紊乱,建议摄水不超过 800 ~ 1500 mL/d,并根据尿量适当补钾

3)肌力减退是低钾血症最早出现且较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同时也可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 / 消失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房颤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本例患者出现中度低钾血症,其表现目光呆滞,辨别力下降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因此,使用垂体后叶素时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上述症状,一旦发现,立即复查血钾。

4)曾有文章报道垂体致电解质紊乱,通常发生在第 2 ~ 5 d。本例患者虽是使用垂体后的第 6 天才发现(这里用的词汇是发现,而不是出现)重度低钾血症,但也可能早已出现,只是因患者出现了症状才被我们发现。因此建议使用垂体后建议第 3 天起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

4. 如何应对使用垂体后叶素后出现的低钾血症?

根据低钾的严重程度交代病情,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同时:

1)首先是三七二一先把钾补上再说吧,补钾方案:

据《内科学》第 8 版推荐:轻度缺钾 (血钾 3.0 ~ 3.5 mmol/L) 需补钾 100 mmol (相当于氯化钾 8 g);中度缺钾 (血钾 2.5 ~ 3.0 mmol/L) 需补钾 300 mmol (相当于氯化钾 24 g);重度缺钾 (血钾 2.0 ~ 2.5 mmol/L) 需补钾 500 mmol (相当于氯化钾 40 g),分 3 ~ 4 d 补足。

补钾浓度及速度: 据《实用内科学》第 14 版推荐: 外周静脉补钾浓度通常为 0.15% ~ 0.3% 氯化钾,补钾速度通常不超过 0.75 ~ 1.5 g/h。

2)静脉补钾时,钾离子经上腔静脉进入体内均匀分布约 1 h,故建议静脉补钾后 2 h 复查,希望在尽可能相对较短时间内将血钾浓度恢复到安全范围;

3)紧接着是做鉴别诊断(上文已提及,请往上划),针对低钾血症常见病因进行筛查,排除相关疾病之后,才能诊断药物相关性低钾血症,同时视患者咯血情况及时停药,因一旦出现致死性低钾血症,其危急度不亚于咯血,所以应尽可能解除所有可疑因素;

4)记 24 h 出入量,尿量不仅有助于肾功能的监测,还能指导补钾;

5)动态复查血气,防止 pH 值升高导致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使得血钾进一步降低。

「案件」小结
垂体后叶素可引起多种电解质紊乱,但以往报道大多为低钠血症,低钾报道少见,易被大家忽视。因此,使用垂体时除关注低钠之外,还需密切监测血钾浓度,若出现低钾血症,及时停用垂体,并根据咯血及缺钾程度,重新制定可替代方案。

编辑:美超
投稿:wangmeichao@dxy.cn

[1] Martin í ma,Miroslav Pokorn,Frantiek Paour,et al.Terlipr-essin induced severe hyponatremia[J].Prague Medical Repor-t,2016,117(1):68-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