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的收藏和鉴定--途径

 历史探奇 2022-06-1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玉器的收藏和鉴定途径

陈逸民  陈莺

    玉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中华文明的血液中流淌了近万年之久,即使在现代社会,玉器依然是我国公众十分喜爱的宝贝。随着我国中产阶层的䠇起,喜爱玉器的人群越来越多,如何收藏玉器,特别是收藏和鉴定古代玉器是许多爱好者迫切希望解决的课题。 

    本文的撰写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课题,本文只想提供一个途径,让爱好者有一个可以比较可以思索可以循序渐进的的努力方向。

    我们根据数十年的不懈,学习玉器的收藏和鉴定应该有以下的途径,即:读书、听课、拜师、读博、上手和入市。这六个途径或者说六个方法,必须持之以恒,综合一起,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玉器收藏和鉴定的基本技能。

图片

    读书是入门。

    读书是爱好的启蒙,也是入门的钥匙。起码只有读书,才能掌握玉器的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关于玉器收藏和鉴定的书籍汗牛充栋,一开始可能会让人无从选择,我们的建议是应该由简入难,挑一些比较权威的著作阅读,而不是把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著作作为学习的敲门砖。这个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能陪伴爱好者终生,只有这样的漫长过程,才能真正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推荐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杨伯达先生主编的《中国玉器全集》一书,作为玉器爱好者的必读书籍。此书前两册以图片为主,介绍我国各个时期的典型玉器;后一册是作者对各个时期玉器的理论撰述。这本书,如果读者把它读熟读烂,读到书页飘零,那么你就会对我国各个时期的玉器娴熟于胸,对各个时期的玉器的器型、特征、沁色、纹饰图案和刀工等等方面有了相对熟稔的程度,你就会对碰到的玉器能够做个大致的判断,知道它们的年代,这样,你对玉器的整个发展历程就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就可以阅读更为专业的书籍,我们的建议是主要阅读国家文物社出版的相关书籍和考古报告类的书籍,那就会提高我们的认知,对于鉴定可以直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时,一定要把各类图片下的说明和注解作为重要的内容阅读,更应该在阅读的同时,尝试自己撰写类似的说明和注解,这个撰写的过程是掌握玉器鉴定特征的心理和书面掌握的过程。

图片

    听课是基础。

    现在关于玉器收藏和鉴定的各类课程繁多,有网上授课电视授课,甚至微信上授课,有面对面的讲座。

网上授课、电视授课、微信上授课,因为受众面广,听众和授课者不能现场交流,也就限止了爱好者和授课者的互动,学习的效果可能会事倍功半,有的微信授课,短短几个课目,价格不菲,对学习者帮助不会太大。

    我们建议爱好者如果需要学习的话,应该参加面对面的授课。因为受众少,可以提问可以交流甚至可以切磋,这样的课堂对学习者的提高真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程的选择上,学习者往往喜欢选择实战型的课程。其实仅仅参与这类课程,对真正掌握玉器收藏和鉴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知识性和文化性的课程也应该是爱好者的选择。它们不仅可以提高爱好者的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而对玉器的鉴定也有着十分必要的作用。

图片

    拜师是提高。

    一些爱好者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往往比较偏爱某个术有专攻的老师,也希望跟这样的老师进一步学习,于是就产生了拜师的愿望。当然,能被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青睐,对爱好者的收藏和鉴定一定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在这里,师生关系一定是建立在知识授受的层面上,而不是建立在经济层面上的因果。中国古语当然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其实如果真把师生关系变成这样,实在有点庸愚。真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知识的切磋和交流,当然老师友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完全是本质的自觉。

    老师的选择也要防止赵括式的讲师。当然这种老师的知识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玉器的认知,但对玉器的鉴定帮助不大甚至有所危害。

    当一个老师把玉器的买卖作为其最终目的时,是完全不能帮助学生提高玉器收藏和鉴定的技能。

图片

    读博是升华。

    这里讲的读博,不是要求玉器爱好者去读相关的博士课目,当然有志于成为博士的爱好者也是十分值得赞赏的成功人士。

    所谓读博,是指到博物馆去读熟玉器读懂玉器读透玉器。玉器爱好者的收藏和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娘家。不仅要经常去,而且每去一次,都应该把博物馆中的玉器藏品一个个摄照,去一次摄一次,反复比较反复回味,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都可能产生玉器的细微变化,在这种细微变化中捉摸玉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从而提高自己对玉器鉴定的知识

    这里的读博,还应该包括拜访著名的考古遗址,它们是玉器爱好者有条件的话应该经常关注的地方。

    只有把我国各大博物馆中陈列的玉器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说对玉器的鉴定有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图片

    上手是关键。

    隔着玻璃看玉器,还是有点遗憾。上手玉器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个途径。好在现在社会比较开放,一些学习班往往会组织学员去考古部门上手出土的玉器,这是玉器爱好者必须珍惜的机会。这种上手,最好有真正懂行的老师陪同,能够让爱好者细致入微地观察出土玉器的方方面面,而老师的讲解就是十分关键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应该排斥藏家手中玉器的上手,当然这类收藏家应该是业内比较可靠和术有所攻的资深人士。

图片

    入市是本领。

    真正的收藏家是市场上练出来的。这个市场,不是指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市场,因为在那类市场上,玉器基本上不会产生大的偏差。我们所指的市场,是指遍及我国各类大中小城市的古玩市场。只有在这种市场上呼风唤雨,取伪存真,才能练就真正的鉴定本事,才能收藏到真正的心爱玉器。

    真正的鉴定家都是市场的老手。如果一个没有经过市场练手的所谓专家,即便在电视上经常露面,也只能是叶公好龙式的人物。

    市场是鉴定家的摇篮,社会考古是收藏家的温床,只有用自己的钱在收藏市场上摸排打滚,才能练出真正的收藏家和鉴定家!

    这才是成就收藏家和鉴定家的必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