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四十年的职业演变

 鉴益堂 2022-06-15 发布于福建

柴搭木

泥塑艺人、补锅匠等职业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到陌生,网络主播、程序员、淘宝店主等40年前未曾预料的职业正在走红。40年的进步,改变的不仅仅是社会分工。

70、80年代:铁饭碗,方向盘,个体户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驾驶员、售货员、邮递员等职业是一代人的梦想——收入高、体面。和文化、艺术相关的工作受到热捧,诗人、作家、教师是相亲时的香饽饽。那时人们追求的是稳定和体面。

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还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由国家分配工作,负责到底。当时青年人在评价职业时看重的依次是:社会地位、社会意义、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在职业选择上,经商仍然是“末节”,大学生普遍对理工科感兴趣,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80年代初,机械行业大行其道,现任某国企高级工程师的张伟在高考时选择了机械相关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该国企。“那时候能进入一家大型国企,简直是梦寐以求,比现在考上公务员都要兴奋。”刚毕业时,他只是个技术员,但因为是大学生,有干部编制,之后一级级考,最终成为了高级工程师。

80年代汽车十分少见,北京只有首汽一家公司有一些出租车,司机很少。大多是外国人乘坐,司机们挣的是外汇券。开出租一个月赚两三千很轻松,其他工作一家子也就七八百的收入,所以司机成了很多人向往的职业。

“个体户”也在80年代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开始在城市里流行。

90年代:下海,外企,农民工

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开始转型为市场经济,各种商业行为逐渐增多。“最早进入市场经济并且发财的,就是当初找不到工作的那批人。”张伟说。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越来越多的工厂由于产品落后、设计落后等原因退出舞台,很多国有企业开始关停并转。许多人放弃原来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少外资企业进入,金融等行业深度发展,热门行业由此变成了海关、外企、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税务等。

张伟的儿子在造纸厂工作,儿媳在食品厂,效益都不好,夫妇工资少到几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向来看不起经商的张伟对儿子说,出去单干吧。夫妻俩找朋友借了5000元,开了一个食品批发部,生意一开张就红红火火,至今已经开了快30年。

与“下海”一样流行的是去外企工作。在90年代,一家外资酒店服务员的工资可能是普通酒店服务员工资的5-6倍。孙志第一份工作是在欧洲企业,之后又陆续待过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美国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最后成为了高管之一。他回忆:“上世纪90年代,外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一下让很多年轻人折服。同学聚会时,很有面子。其实,对于当时的许多中国人来说,都觉得看到外国人十分兴奋,学这么久的英语,从来没和外国人说过话,看到他们对我说'hello’,特别激动。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以其母公司的强大实力以及成熟的公司文化,也让这些刚进门的年轻人,一下看到了一种清新、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孙志记得,那时候和朋友讨论,觉得在外企工作的人,言谈举止都和很多普通企业的人不一样。

2000:互联网,程序员

随着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进程加快,程序员成为21世纪开始之后,中国职业变化的重要标志。

李佳是众多程序员中的一员,他在2005年考入吉林大学时就读的专业就是软件工程。“当时报志愿,主要就是考虑工科类,想的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学会一门技术。”李佳进入大学时,中国的软件工程及IT信息行业都处于低谷期,毕业后他进入网易成为一名程序员。“当时大家都想去互联网企业,但要求很高,同学中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去,多数都是去国企、中小企业。”

作为一种新兴行业,IT在外界看来非常“高大上”,IT兴起之初,电脑游戏和电脑科技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可是进入后,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程序员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工作压力巨大。

律师也是这一时期的热门行业,2002年之前,只需要大专文凭,就可以通过自学考到律师资格证从事律师行业。律师刘海说:“过去,这个行业有很多人之前都是干其他行当的,比如厨师,还有修钟表的。”2002年之后,国家对律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本科以上才能报考,另外用司法考试代替了原来的律师资格证,难度大大提高了。

刘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看上了律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带他的老律师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国办所工作,“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但那时我师父一个月的工资加提成就有五千多元,是别人的5倍”。

公务员也一度引发热潮。2005年全国31万人报考5456个职位,争夺8271个名额;到2006年,这一数字变成了54万人报考6053个职位,争夺10282个名额;2007年,人数超过74万,全国招录12724人,有6361个职位。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工作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引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职业。

2010:自由职业

进入2010年代,金融和IT行业的丰厚收入带动了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火爆,应届毕业生趋之若鹜,毕业生起薪最高的接近两万元每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6年,年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114777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941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5倍、1.81倍。国内某大型求职网站数据显示,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三大类行业依次为IT/互联网/通讯/电子、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政府/公共事业/非营利机构。

淘宝店主是伴随着电子商务而产生的新行业,一改过去低质低价的路线,个性品牌和高端成为新一代淘宝店主的服务方向,在商品中融入店主对品牌的认识,私人定制成為了一种风尚。

网络主播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产物之一,同样受到热捧。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周婉婉并没有像她的同学那样成为媒体人,她成了一名网络主播。大四上学期她就开始做主播,一开始父母反对,“他们是很传统的人,对网络主播有刻板印象,后来他们因为我渐渐去了解这个行业,也就消除了成见”。

今年毕业季的时候,周婉婉决定继续将这份事业延续下去。“这一年多我积攒了一些人气,粉丝很喜欢我。而且我真的很宅很懒,所以对于这种瘫在家就能吃饱饭的工作,我真的是欲罢不能。”

国内某大型求职网站市场经理冯昌已在求职网站工作了十几年。他曾对媒体表示,职业是和经济一起走的,经济热点在哪里,行业热点就在哪里。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只要和互联网沾边的人才都很火,高校计算机系的分数线也急速提升。但他还是认为,最受欢迎的行业“依旧是那些占有资源、职务体面、收入高、工作环境和谐的单位,比如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老牌外资公司等等”。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张国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职业结构也向着高级化发展,如金融、物流、咨询;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影视、文化、教育培训产业也蓬勃发展;生活服务业呈现多样化趋势,与健康、美丽、养老有关的行业欣欣向荣;'互联网+时代也改变了许多行业和职业,创造力显得更加可贵。通过对职业变迁的研究,可以看到社会资源是如何分配、交换与转移的,这种分配、交换与转移的结果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观察到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产业化的社会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