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对老年人为何有那么多误解

 鉴益堂 2022-06-15 发布于福建

彭华茂

一直以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很多,关注老年人的研究相对要少,而且社会似乎在把老年期的界限往前推。去年6月,北京新发地疫情后,确诊的第一位患者才52岁,大家就称他为“西城大爷”。

心理学对老年期的界限是60岁或者65岁,但在生活当中,60岁的人根本就不像一个老年人。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基本认知能力要到70岁或者75岁才有一个比较大幅的下降。

我个人觉得,社会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年龄焦虑和恐慌,原因之一是大家对老年期有比较多的消极认识,对老年人群体有刻板印象。

不可小觑的适应能力

大家常常问我说,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为什么抠门?为什么喜欢转发谣言帖?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负面信息。

我从2013年开始研究老年人的决策行为,我给大家看两个研究结果。

第一个研究是关于买车。我们去4S店买车,销售给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基础配置,便宜的汽车,你可以往上添加想要的配置;第二种方案是高配汽车,贵的汽车,你可以往下删掉不想要的配置。

前者我们称之为加框架,后者我们称之为减框架,通常人们都是在减框架下花钱更多。我们加入老年人作对比研究,发现老年人并没有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大的框架效应,两个群体决策是一样的。

第二个研究是关于老年人决策过程的研究,他们做出最后决策前,会查看较少的信息就做决定吗?

我们选了一些对老年人和年轻人来说相关性不同的任务,结果发现,老年人做出选择前,比年轻人查看了更多信息,表现出来很谨慎、考虑很周到的特点。

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研究,都发现老年人表现不比年轻人差,这是非常令人出乎意料的。

老年人在那些跟他们关系越密切、越重要的事情上会表现得越好。所以,不能说因为老年人基本认知能力下降了,我们就简单地推论他们的决策能力也下降,也不能简单地推测老年人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单一下降。

实际上,人们在增龄过程中,既有丧失也有获得。有研究报告说,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生理功能在下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报告说,他们的情绪体验、生活满意度、亲近的人际关系质量,包括主观幸福感,都在上升。

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在拿掉了老年期是一个全面衰退的这种简单标签后,我们再来看大家对老年人的一些印象,你仔细分析会发现,很多问题并不完全是年龄造成的。

经常有人提到,老年人买保健品买保险受骗,有人说,是不是老年人判断能力下降,太容易轻信别人呢?我想提醒大家,刚才提到的研究结果——在信息正确全面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很谨慎,考虑很周全的,表现并不差。

有时候老年人为了家人,宁愿上个小当。有些低级骗子会说,你们家孩子会有血光之灾,要破财免灾。老年人为了家人平安,宁可上这个小当。我们的研究也发现,老年人会愿意为了老伴和子女投入金钱和时间,哪怕这个投入已经是不理性的了。

所以说老年人受骗这个事情不完全是年龄造成的,出了事之后,我们也不要一味指责老年人,而是要去分析背后老年人的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我们怎样去理解老年人

我是搞心理学研究的,所以会从老年人心理需求角度来谈这个事情。我们平时关心老年人基本上都关心身体健康、吃喝拉撒、开不开心,但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基本情绪和基本需求,而老年人更复杂的情绪、更高级的心理需求,可能没有被关照到。

我们作为一个人,除了喜怒哀乐,还会有更复杂的情绪,比如说骄傲、自豪、尴尬、羞愧、内疚,这些都是和自我評价相关联的。老年人的这些复杂情绪往往是被忽略的(其实小孩的也常被忽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年龄大了,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也可能会被坏人骗,所以我们总想替他们承办一切、安排一切,甚至到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情况。但老年人都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愿望,这是我们心理学所说的控制感。

哈佛大学兰格教授和学生罗丁,曾在养老院对老年人的控制感做过一个研究,这个研究非常有名。他们把养老院老人分成两组,责任感提升组和对照组。两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一组可以自己做决定,一组得听安排。

实验做了三个星期,我们可以看到,两组老人差别很大。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报告了更多愉悦情绪,还有更高更强的活力,而对照组各个指标都在下降,只有对工作人员的黏着程度在上升。这个研究充分说明了控制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作为主体的人,老年人也有体现价值感的需求,也就是说被人需要比被人关照更重要。曾经有人跟我聊天说,给父母打电话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问问身体情况,问问吃饭怎么样,然后就不知道该说啥了。我说你可以说说你自己的工作情况。他说从来没想过。

可能我们大家都觉得,我说我的工作,父母也听不懂,可是我们怎么知道父母不愿意听呢?

有的年轻人会苦恼说,自己家里的长辈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去旅行,去唱歌,去学这个学那个呢?

我想说,没关系,老年人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生活方式。我们不希望父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要求我们,长辈们也不希望我们用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去衡量他们。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包容这种多样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