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乌拉尔-375,乌拉尔-4320卡车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其产量和知名度要大的多得多!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魔改型号——例如乌克兰“Reform”公司以乌拉尔-4320底盘为基础生产的“哥斯拉(Godzilla)”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 ![]() “哥斯拉”虽然简单直接的采用了乌拉尔-4320的卡车底盘,但是作为一款MRAP车型,又根据地雷防护的基本要求,对底盘进行了“V”型设计。车辆的车身装甲,全部按照一定的倾角进行焊接,具备防御步枪弹和炮弹破片的能力,其防护达到B6+级别。 ![]() “哥斯拉”相比同类车型防地雷反伏击车更加的硕大。显著的特点就是开孔多、载员量大。该车除去驾驶室风挡玻璃、两侧车门窗,还在载员舱两侧各设计了5个观察窗;两扇尾门上也各有1个小窗。而且在舱室的顶部设计有开口,可作为武器站或逃生之用。“哥斯拉”防地雷反伏击车一次可载运14-18名士兵,个人认为这个数量有些鸡肋,人数比一个加强班多,又比一个标准班少,不利于成建制的军事行动。 ![]() 比起俄军同样是采用乌拉尔-4320底盘研发的“乌拉尔-VV”装甲运兵车和“巡逻A”防地雷反伏击车,“哥斯拉”的整体性能要略显不足。但是比起顿涅茨克武装民兵只是通过加装钢板和武器魔改的“乌拉尔-4320·武装军卡”要先进不少,但是火力却不如“武装军卡”。 ![]() 仅是从外形上看,“乌拉尔-4320·武装军卡”只是在车体的后厢、车门和发动机舱两侧,铆接了大块大块的钢板,在车头安装了“百叶窗”式的防RPG火箭弹格栅!该车的后厢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武器平台,在靠近驾驶室位置安装有一挺发射14.5×114mm弹药的KPVT机枪。焊接有坚固的支架,还加装了自制的托弹槽,理论上具备360°的全向射界。在巨大后厢的两侧,还搭载了发射7.62×54mmR弹药的PKT坦克机枪,8名载员手中还有一定数量的AK-74M自动步枪。 ![]() 凭借乌拉尔-4320卡车与生俱来的坚固车架、较高的运力、宽阔的货厢和不错的越野性能。早在车臣战争中,就曾出现过一种仅是在后货厢中安装了一座双联装23mm ZU-23-2高射炮的版本。估计这类“武装军卡”的改装灵感与武装皮卡初衷类似,只是其机动性肯定不如皮卡底盘。可是卡车底盘能载更多的人,武器搭载的选项更宽泛,运输和武器弹药的数量和种类更高,完全可以视为一座“可移动的陆上武库”!
![]() 于1988年量产,1989年装备苏军的9K59“一度音”多用途火箭炮系统,受限于美苏军控谈判,是一型短命的装备。该发射车装备一组50管122mm口径火箭炮,其使用的9M53杀伤爆破火箭弹,战斗部装药21kg,射程21km,有延时或触发两种引信。相比BM-21“冰雹”的9M22U型杀伤爆破火箭弹,毁伤面积提高了5倍。“一音度”30s即可完成一次齐射,而且可以在驾驶室内或远距离遥控控制,其一次齐射的杀伤面积提高了6-7倍;展开或撤离发射阵地的效率也比BM-21“冰雹”提高了3~4倍。 ![]() “冰雹-K”和9K59“一度音”的成功,就好比乌拉尔-375卡车进化成了乌拉尔-4320卡车那样,离不开前任对后代所积累的良好基础!122mm口径40管的БМ-21“冰雹”火箭炮,由9种火箭弹构成,包括9M22U、9M28F、9M522高爆/破片杀伤弹,以及9M521 增强杀伤弹、9M28K反坦克布雷弹、烟雾弹、电子干扰弹、9M217 自导弹、9M218聚能装药破甲子母弹等。 ![]() 对于上述弹药的威力以及在作战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妨以我军89式122mm履带式自行火箭炮为例进行分析。我军机械化部队中的一个火箭炮营,大概装备18门89式,全营一次齐射用时18s,可发射720枚火箭弹,投射弹药总重量在48t,已经超过了美军师级全部身管式火炮一次齐射的总量! ![]() “冰雹”火箭炮齐射动图源于军武 所以像БМ-21“冰雹”火箭炮这样的武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我军弥补“火力不足综合症”的有力武器。因此在1969年见识了“冰雹”对珍宝岛的火力覆盖后,我国通过与友好国家接触、在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的缴获,获得了几辆BM-21“冰雹”火箭炮发射车。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81式122mm 40管自行火箭炮;后来又研制出89式、90式;2010年,推出了具有美式M270风格的10式模块化火箭炮发射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