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浪漫与暴力共存的“喀秋莎”(下)—苏联BM-13型132毫米火箭炮

 朝_五_晚_九 2023-04-27 发布于湖北

1941年7月14日,纳粹德国的军队攻占了位于第聂伯河上游河畔的奥尔沙市(属于白俄罗斯),在火车站德军准备利用苏联丢弃的列车运输物资,突然伴随着刺耳的呼啸声紧接着整座车站陷入炮火,德军以为遭遇苏联炮兵师的袭击立刻组织反击但苏联炮兵早已经撤离,这种急袭+快速撤离的苏联火炮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文章图片1

BM-13-16型“喀秋莎”火箭炮

介绍前先说一下,二战“喀秋莎”火箭炮是一个系列,有82毫米、132毫米和300毫米三个口径,因为后世影视剧以及游戏的影响使得“喀秋莎”火箭炮限定在132毫米这一个型号上。

文章图片2

BM-30型300毫米火箭炮

苏联M-82型82毫米火箭炮时提到过苏联研发出82毫米和132毫米两款航空火箭弹,在苏联和日本与诺门坎爆发的冲突中两款火箭弹在对空方面略显不足但是对地面目标都表现优秀,在1938年时苏联火箭研究人员就提出设计一款车载火箭炮来应对磨刀霍霍的纳粹德国,这份研究计划被提上日程但一开始并不顺利。

文章图片3

可以挂载机翼下的航空火箭

1938苏联大清洗运动导致不少苏联火箭研究人员纷纷入狱,这极大延缓了火箭的研究工作;1939年在苏联“运动竞赛”的背景下由苏联火箭研究人员才设计出了第一款132毫米火箭炮,原型火箭炮有24条发射导轨并安装在Zis-5卡车上。

文章图片4

Zis-5卡车

132毫米原型火箭炮采用的24条发射导轨虽然可以装在卡车上但过于笨拙,发射架只能做俯仰调整不能水平旋转,由于轮式卡车是没有办法原地转动所以研究人员只能减少发射导轨,同年装有16条导轨共16发火箭弹的MU2发射架诞生,发射架可以180°水平旋转。

文章图片5

搭载在Zis-5卡车上的BM-13-16型火箭炮

1939年改进型的火箭炮因为苏联政治分歧问题未能得到量产,仅有少量火箭炮被制造出来并秘密装备军队,由于这些火箭炮都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Коминтерн)制造出来所以车体上印有字母“K”,前来进行培训的士兵不知道这些火炮叫什么名字便以车体上的字母“K”将这种秘密武器命名为“喀秋莎”(Катюша)。

文章图片6

苏联将发射架装上各种载具,上图是STZ-5履带牵引

“喀秋莎”火箭炮,型号BM-13-16,弹体直径132毫米,最大射程8500米,初速355米每秒,装填时间6-10分钟;卡车时速6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320公里。

文章图片7

BM-13-16型“喀秋莎”火箭炮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将喀秋莎的量产工作交由位于莫斯科的科布雷萨兵工厂,同年7辆BM-13-16型132毫米火箭炮组成的火箭炮营以及3000发火箭弹被紧急配属莫斯科军区,在1941年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的首秀中“喀秋莎”火箭炮一战成名。

文章图片8

齐射的“喀秋莎”火箭炮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7辆“喀秋莎”火箭炮在后续的作战中被德国小股部队渗透后遭到包围,当时苏联为了保密在卡车里都装有自爆炸药,这个火箭炮营的指挥官弗廖罗夫大尉为了避免火箭炮落入德国人的手中选择了引爆炸药。

文章图片9

弗廖罗夫大尉

BM-13-16型火箭炮诞生后不久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不得不将火箭弹发射架装在各种载具上,但这样也不能满足前线需求直到美国援助的到来,美国“斯蒂庞克”卡车的到来给“喀秋莎”火箭炮注入了新的活力,到战争结束“斯蒂庞克”卡车版本的“喀秋莎”占“喀秋莎”车载型的54%。

文章图片10

搭载在“斯蒂庞克”卡车上的“喀秋莎”火箭炮,也是后世影视剧以及游戏里的样子

BM-13-16型火箭炮最大的优势就是装药多,因为不需要考虑膛压的问题火箭弹的外壳可以做得更薄一点,通常1枚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与苏联152毫米炮弹相等;该炮缺点也有但可以避免,首先就是发射时烟雾大容易被发现所以最多发射2轮后就要快速撤出阵地,其次就是火箭炮的精度不好,为了达到杀伤效果需要集中起来使用,最后一点就是装填时间长,总结下来“喀秋莎”火箭炮的使用方法就是—预装填+急袭+快速撤离。

文章图片11

“喀秋莎”火箭炮发射完后需要1发1发装填

BM-13-16型火箭炮伴随苏联在二战走向胜利,但该炮的使命并未结束;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向当时的中国援助(卖)了“喀秋莎”火箭炮,其中包括M-82型和BM-13型两种。

文章图片12

BM-82型火箭炮

1951年10月朝鲜战争志愿军47军在攻占美骑兵第一师在添木洞、正洞阵地时第一次成建制进入朝鲜战争的“喀秋莎”火箭炮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美骑兵第一师修筑了工事躲藏在里面如果此时使用火箭弹效果会大打折扣,志愿军采取“引蛇出洞”的办法,首先202团将火箭炮预装填并标定好射击诸元,随即47军吹冲锋号并开枪、开炮吸引美军走出工事,等到美军走出工事后等待已久的“喀秋莎”火箭炮一轮齐射,炸死美军400余人成功让47军夺取美军阵地。

文章图片13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齐射的“喀秋莎”火箭炮

朝鲜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可能是志愿军手中为数不多先进武器,志愿军上下都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武器,因为无法仿制完全依赖进口当时苏联1枚火箭弹的报价约等于8两黄金。

文章图片14

新中国装备的“喀秋莎”火箭炮

上甘岭战役期间为了给驻守五圣山的第三兵团提供火力支援动用了7辆“喀秋莎”火箭炮,但是火箭弹太金贵209团接到的命令是要节约使用但用多少没有明说,当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得知2轮齐射就发射了224枚火箭弹后心痛地说道:“多打1轮,几百两黄金就没了。”

文章图片15

上甘岭战役期间双方发射的炮弹将山头削低了2米

电影《金刚川》中就有“喀秋莎”火箭炮,但只看到火箭炮飞行画面没有发射画面,电影里应该是美军开炮后暴露位置但没有转移阵地,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趁着夜色秘密移动到射程之内突然急袭,美军炮兵阵地躲避不及被一锅端了。

文章图片16

电影《金刚川》中飞行的“喀秋莎”火箭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