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琦宁 近年来,黄浦区外滩街道围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 强化党建引领,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外滩街道是申城第一居委——宝兴居委所在地。2019年下半年以来,街道充分发挥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作用,深入践行新时代“五民”精神,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有效的组织覆盖和群众工作,主动对接居民群众需求,努力为居民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完成超过1.3万证居民征收工作,其中宝兴居民区整体实现了旧改征收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 针对大规模旧改征收后人户分离党员不断增多的情况,街道强化居民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宝兴居民区率先通过常态化联络、网格化管理、“2+X”(即初心日、使命日集中活动+每月常态化活动)党总支活动模式和探索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方式,积极破解人户分离党员教育管理这一难题,相关做法已在街道扩大试点。 针对辖区楼宇企业员工多且流动性较强的情况,街道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探索以党建为纽带,把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企业汇聚起来,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四色清单”(即服务、阵地、活动、需求清单)、“外滩金融顾问团”等平台载体,有效地组织活动,吸引和团结更多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活动。同时,街道注重整合盘活辖区单位和组织资源,发挥各方优势,畅通信息融合、资源共享的渠道,引导更多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使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四治”联动,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外滩街道从法治、德治、自治、数治入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法治方面,结合旧改征收,会同黄浦区人民法院设立全市首个旧改领域涉民事纠纷的巡回法庭——外滩城市更新巡回审判工作站,街道同步配套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帮助居民协调旧改征收中各类家庭纠纷,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德治方面,统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涵育美德善行,鼓励扶持各类群众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街道精神文明建设。街道山北居民区苏州河护河队坚持十多年开展护河行动,并联合本市苏州河沿线街镇和外省市相关志愿者团队,共同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在自治方面,结合破解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商居混合矛盾,探索推动商居联盟等自治模式,引导各类楼宇企业、沿街商户积极参与环境打造、业态提升和民生服务,共同推进环境改善、民生服务和街区活力提升。 在数治方面,努力打通街道层面数字治理的实施路径,把街道社区“铁脚板”的人工与大数据的“智能”相结合,进一步精准掌握建筑、单位、人员等情况,提升对辖区的深度认知、动态研判分析。以特色应用场景开发,带动街道城运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统筹调度、责任落实到底,让城区治理更高效。 软硬结合,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一方面强化服务设施、城区环境硬件建设。构建综合性、复合型“零距离”服务阵地群,让党员群众“零距离”感受各类服务;打造10分钟生活服务圈,围绕“五宜”目标,促进现有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构建节点型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空间;通过“一街一路”(道路环境和街区设施治理整体提升项目)建设,激发区域内居民和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共同推动街区建设提升。 另一方面强化干部队伍软件建设。提升干部队伍能级,激活治理动力,鼓励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把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治理动能。加大街道各级各类干部培养力度,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搭平台、压担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作者为黄浦区外滩街道党工委书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