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外公外婆最近喝起了神奇「药酒」……

 夏季三伏天 2022-06-1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本文约  1600 字,阅读约需  分钟

太长不看

越「有效」的神奇药酒,其中含「有毒」成分的可能性越大。

药酒中常见的几种有毒成分,中毒和致死剂量都不高,很容易发生危险。

喝药酒治病无异于饮鸩止渴。

我妈妈最近心很累……

图片

截图来自我妈妈的微博

1

这么神奇的药酒不可能存在

首先我认为这种所谓特别有效、1~2 个疗程病就能都治好了的药酒,就不可能存在。

以一个基本的逻辑来说,如果真有这样的产品早就开发成药,造福更多的人了。

图片

2

越「有效」可能越「有毒」

钱其实已经最后要考虑的问题,关键是里面的成分很可能严重危害健康

最可能有毒成分:乌头碱

以我的经验来看,这种药酒很可能含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乌头属植[1]。它们大多具有止痛功效,这都要归功于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但同时它也是最主要的毒性成分

图片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1]

之所以要用它们泡「药酒」,是因为乌头碱比较容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可以经过消化道吸收,且吸收速度很快。

只能麻痹神经,不能治病

乌头碱会刺激迷走神经,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还能兴奋和麻痹感觉及运动神经末梢,所以一些腰腿疼、关节炎的人吃了会误以为自己好了。

但其实病还在,只是神经被麻痹感受不到病痛了。

中毒和致死剂量都很低

乌头碱本身也有毒性,好消息是后遗症可能不太严重,坏消息是致死剂量很低,搞不好人就死了……

图片

正常成年人口服的中毒剂量仅为 0.2mg ,3-5mg 就可能导致死亡[2,3]。乌头碱中毒主要影响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其次是消化系统,中毒后大多 30 分钟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3]

心律失常是乌头碱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常见致死原因[2]。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口舌、颜面及四肢麻木等情况 [2],另外对泌尿系统也有危害。

抢救时也没有特效解毒药物[3]

其他有毒成分

钩吻(俗称断肠草)中的钩吻碱,曼陀罗中的东莨菪碱,马钱中的番木鳖碱(也叫的士宁)等也都是植物药酒中常见的有毒成分 [1]

图片

钩吻 | 图片来自:中国自然标本馆

因为服用含这些中药材的药酒治病或者误服,导致中毒、重伤成植物人甚至死亡的病例也不少见[1,4]

另外这类药酒中还可能用了不少的土三七、首乌等,造成肝损伤也是很可能发生的悲剧 [5-7]

图片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7]

3

有病还得正规治疗啊

正规药品可比什么秘方安全多了

要知道,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体系来保证真正的药品的安全和质量

无论化学药还是中药,药品一定都是明确规定了其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8]。这些都要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进行监管。(直接主管单位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顺便说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微信号「市说新语」可以关注一下,最近是食品安全周,有我帮忙制作的几期视频。

图片

图片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微信号「市说新语」

如果你期待靠吃某个产品实现治疗或缓解病痛的作用,那最好就是去吃药,而不是吃某些食品、偏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药食同源也要先过安全关

哪怕按照药食同源的理论,即传统作为食品且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也都是有着相关的规范要求,其中一条就是“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9]

目前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也才 100 多种,前文提到的那些植物都不可能通过安全性评估,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名单上的。

所以大家也别打着“药食同源”的概念,乱用有风险的药材泡所谓的药酒。

各地监管部门纷纷示警

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都持续发布警示:

应谨慎使用中药材泡制酒。不应随意相信秘方、偏方,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泡制酒食用。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来历不明的泡制酒。

避免误泡误食有毒有害动植物。断肠草(大茶药)、乌头、附子等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容易与其他中药材相混淆,应严格辨别区分,严禁使用其来泡制酒 [10-13]

图片

图片来自参考资料[10]

所以说,这种自己泡的药酒绝对不该喝,更不能当药喝。

4

酒本身就是致癌物

最后来说说酒。

除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实际上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会用酒精作为保健类食品的载体,因为大家都知道酒是有危害健康的。

酒精本身就可以引起急慢性中毒,而且它还是 1 类致癌物,即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会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

很多研究还表明,饮酒没有安全剂量,酒精本身就是应该避免的。

因病正在吃药的人们,更要注意避免饮酒。因为酒精跟许多药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降低/增强药效、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导致死亡。

还在喝药酒的人们,醒一醒吧~ 

现代制药工艺真的不需要非得通过酒精作为载体才能让你摄入有益成分了!药酒这东西,真的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关注我的视频号 👇

了解更多视频版营养健康科普~

参考资料

[1] 翟雨佳.植物药酒中常见有毒生物碱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9(05):37-39.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9.05.014.

[2] 陈双燕,段恬筱,翁健.一起误饮川乌药酒致乌头碱中毒事件调查[J].预防医学,2021,33(11):1170-1171.DOI: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1.11.023.

[3] 刘欣,王永义,贺炜.一起急性“药酒”中毒事件的思考[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1,34(02):185-186.DOI:10.13631/j.cnki.zggyyx.2021.02.035.

[4] 张雪宝,阮峰,焦亮,陈剑刚,赵超敏,林新天.一起钩吻碱甲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10):794-796.DOI:10.13515/j.cnki.hnjpm.1006-8414.2019.010.022.

[5] 王晓晰,祁兴顺,郭晓钟.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系统评价中国文献[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07):1022.

[6] 刘丽改,谢雯.首乌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1):1281-1283.

[7] 刘传梦,方静,王元霞,池鑫宇,杨柯,曾春晖.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06):177-181.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0.06.04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22.6.9)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8/26a6b28dd83546d79d17f90c62e59461.shtml

[9] 关于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6.9) http://www./sps/s7892/202111/1b3e18ba75f142f99a4a15ce0d1660f3.shtml

[10]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慎泡、慎喝药材泡酒(2022.6.9) http://amr.gd.gov.cn/zwdt/xwfbt/content/post_3164003.html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布警示:警惕饮用自泡自制药酒导致中毒(2022.6.9) https://www./news/detail/n1428095.htm

[12]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自酿酒消费警示(2022.6.9)  https://scjg.henan.gov.cn/2020/01-20/1283916.html

[13]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自制药膳酒和散装白酒安全消费提示 (2022年第6号)(2022.6.9)https://amr.hainan.gov.cn/zw/xfts/202203/t20220330_3163778.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