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腰痛、坐骨神经痛背诵要点

 壹亩莳 2022-06-1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腰痛



腰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腰脊痛”。其发生常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辨证】
主症腰部疼痛
(1)辨经络:疼痛位于腰脊中线部,并有明显压痛,为督脉证;疼痛位于腰脊两侧,并有明显压痛,为足太阳经证。
(2)辨证候:腰部有受寒史,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舌苔白腻,脉沉,为寒湿腰痛;腰部有扭挫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舌暗,脉细涩,为瘀血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为肾虚腰痛。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委中
配穴:督脉证配命门、后溪;足太阳经证配昆仑;寒湿腰痛配腰阳关;瘀血腰痛配膈俞;肾虚腰痛配志室、太溪。腰骶部疼痛配次醪、腰俞;腰眼部疼痛明显配腰眼。
方义:“腰为肾之府”,肾俞可益肾壮腰;大肠俞、阿是穴属近部选穴,可疏调局部筋脉气血,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取委中可疏利膀胱经气,祛除经络之瘀滞。
操作:寒湿证加灸法;瘀血证局部加拔火罐,委中刺络放血。

图片
图片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按病变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以前者为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常由椎管内疾病及脊柱疾病引起,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部位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常见于梨状肌综合征、髋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臀部损伤、盆腔炎及肿瘤等疾患。

【辨证】
主症: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
(1)辨经络:疼痛沿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足外侧放射痛,为足太阳经证;疼痛沿臀、大腿、小腿外侧至足外侧呈放射痛,为足少阳经证。
(2)辨证候:腰腿冷痛、重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为寒湿证;腰腿疼痛剧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或伴有外伤史,舌质紫暗,脉涩,为血瘀证;痛势隐隐,喜揉喜按,劳则加重,舌淡,脉细,为气血不足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足太阳经证:腰夹脊、阿是穴、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证:腰夹脊、阿是穴、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配穴: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血瘀证配血海、三阴交;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腰夹脊为治疗腰腿疾病的要穴,与阿是穴合用可疏通局部气血;由于本病病位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故循经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操作:腰臀部腧穴可适当深刺,使针感沿足太阳经或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寒湿证可加用灸法。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