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严嵩被赶下台,徐阶成为首辅。临别时,徐阶跪在严嵩面前,哭着感谢严嵩的提拔之恩。可徐阶的儿子却疑惑:“当年他欺负您,如今不该放过他。”徐阶大怒:“畜生,多亏严阁老,我们才有今天。” 徐阶对严嵩的感恩戴德,很快传到了严世蕃的耳中,他马上找到父亲严嵩,自信满满地说道:“这回您可以放心了,我就说徐阶不足为惧,他不会对我们下手的。” 听着儿子的劝慰,严嵩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才踏实地坐在椅子上。可殊不知,危险已经悄然而至。 徐阶真的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吗?如果你这么认为就大错特错了,此时的徐阶正在演戏,他要撒出一张大网,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虽当上首辅,但徐阶明白,严嵩在首辅位置上做了20多年,他的亲信众多,更重要的是,严嵩背后的那个人~嘉靖皇帝,还一直对严嵩念念不忘,万一哪天嘉靖心血来潮,想起严嵩的好,再把严嵩找回来,那么徐阶10多年的努力全都白费,所以他要置严氏父子于死地。 为什么徐阶要置严氏父子于死地呢?这还要从徐阶的老师夏言说起。 当年,徐阶是当朝首辅夏言的得意门生,看着老师的正直,惩恶扬善,徐阶十分羡慕,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个首辅吗?可惜好景不长,刚直的夏言被严嵩诬陷。 徐阶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师,被严嵩拉下首辅之位,自己做了上去,而且夏言还被处以斩首,全家都被流放。徐阶心如刀绞,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扳倒严嵩。 为了更大的权力,为了他的目标,徐阶开始了自己的大计。 他开始讨好严嵩,接近严嵩,为此也下足了血本。他首先把家搬到了严嵩的老家,然后把户籍也一起迁了过去;随后,他为了打消严嵩对自己的猜疑,又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世蕃之子,来蒙蔽严氏父子。可严嵩容易被收拢,他的儿子严世蕃却是一个精明人。 徐阶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取得严嵩的信任,并得到嘉靖的宠信和同僚们的逢迎,他感觉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有点飘飘然起来,然而他无意的举动,却被严嵩抓住了把柄。 一天,严嵩正在陪嘉靖闲聊,可突然话题转到了徐阶身上。可谁也没有想到,严嵩竟对徐阶大加赞许:“徐阶是一个好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嘉靖听得都连连点头。 看着嘉靖此时的神态,严嵩已经胸有成竹,他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徐阶是难得的人才,只可惜他多了点二心。”只见嘉靖的脸顿时就板了起来,他又沉重地点了点头。 严嵩正是在提醒嘉靖,徐阶多次提议立太子之事,嘉靖心知肚明,心里十分不满徐阶,险些要了徐阶的性命,幸亏有锦衣卫都督陆炳出手相助,徐阶这才躲过一劫。 此后的徐阶,更不敢掉以轻心,他开始收拢群臣,继续深耕,蓄势待发。 终于,徐阶等到了这个时机,此时严嵩得罪了嘉靖身边的宦官和道士蓝道行,正好他的学生邹应龙要弹 劾严嵩,在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将矛头直指严世蕃,第 二天就把奏折递到了嘉靖手里。 此时沉迷修道的嘉靖,十分听信道士蓝道行的话,看着手中的奏折,再加上蓝道行在一旁的火上浇油,煽风点火,嘉靖当即下令让严嵩致仕,并彻查严世蕃。 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嘉靖舍不得处死严嵩,可徐阶始终担心严嵩会卷土重来。 这时,严世蕃的几篇供词被送到了徐阶面前,可让官员想不到的是,徐阶却接连叹气,说道:“你们这是想救严氏父子啊!” 大家一脸懵,全都疑惑不解地看向徐阶,更有官员说道:“这都是死罪啊!他哪能活命?” 徐阶沉重地说道:“你们还是不了解皇上啊!杨继盛和沈炼的案子,那是皇上钦定的,你们现在把这些搬出来,这是让皇帝自己否定自己吗?”说毕,徐阶直接大笔一挥,只在供词上留下了两个罪名:勾结倭 寇、图谋不轨。 正如徐阶所料,这两个罪名直接让嘉靖震怒,当即下令将严世蕃处斩,查抄严家。 严嵩这次真的被扳倒,他流落在街头,在一片骂声中死去,终年87岁,他死后既无棺木,也无人去吊唁,很是凄凉。 徐阶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胜利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来临。 【文史斋】 徐阶是能臣,他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能屈能伸,谨小慎微,出奇制胜,既保全了自己,又将对手打败。 再看严嵩父子,终因坏事做得太多,带来灾祸,可能他至死都不会明白,正是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才是让他走向末路的罪魁祸首。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关注我@文史斋与您重温经典历史故事,感悟人生智慧! ![]() ![]() ![]() |
|
来自: 新用户2830kzGu > 《中国政治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