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永乐鎏金佛像官窑怎么鉴别?永乐增禄佛母赏析

 六祖 2022-06-15 发布于广东

  明永乐 增禄佛母 成交价:RMB 14,260,000

出版:一西著:《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2009年,文物出版社,第22页

内陆宫廷 黄铜鎏金

来源:北京翰海 2008秋拍 《善乐之邦》金铜佛像专场 Lot.1868,封面

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增禄佛母的造型分为坐式和立姿两种:立姿多为一面二臂造型;坐姿通常分为一面二臂和一面六臂两种造型。由于传承不同,所持法器和所结手印也不尽完全相同,但右手所持法器谷穗,或吐宝鼠鼬为其标志性法器。在流行的六臂造型中,右三臂所持法器相同,从上到下分别依次为经箧、谷穗和宝瓶;左三臂则除手印相同,从上到下依次为布施印、降宝雨印和顶礼金刚持海潮音印。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种造型左二手持法器如意宝珠和摩尼宝珠,而另外一种则无。二臂坐式造型通常有两种:其一右手持谷穗,其一一手持吐宝鼠鼬。

此件增禄佛母为一面二臂造型,右手持谷穗,左手作与愿印,右脚呈右舒相,踏莲花而坐,称之为经咒增禄佛母(gzungs.las.byung.bavi.lha.mo.nor.rgyun.ma)。造像保存完整,造型优雅,比例协调。略微弯曲的身躯和流畅的轮廓线,富有弹性的双乳和过度自然的束腰,将女性特有的柔美和朝气表现无遗。尤其是低垂的双目、圆润的面部和充满神秘笑意的嘴唇的塑造,流泻出一片甜美的自然主义风格,极为传神。造像通体鎏金(面部部分金粉脱落),尤其是精致、简洁、大方的饰物、莲瓣和圆润、自然的肌肤,光彩照人,富丽华美。整件作品的造型、风格和浇铸几乎将明代宫廷造像的特点展现无遗。莲座镌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铭文,是一件十分开门的永乐造像。西藏布达拉宫珍藏有两件左手持法器的六臂造像,分别镌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与此布达拉宫同类造像相比,除手臂和法器造型不同外,二者显然如出一辙。

艺术品经纪人:18575567397

永乐和宣德造像是宫廷造像的一大高峰,其最突出的风格特点就是将汉藏两种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汉藏佛教艺术的融合始于唐代,经西夏而逐渐臻至于元代。特别是元代,因政治等原因,国家鼎力支持,发展出宫廷藏传佛教艺术“西天梵像”流派。入明后,明代不仅继承了元代宫廷藏传佛教艺术的传统,而且将此推向了顶峰,为清代的宫廷藏传佛教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元代宫廷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相比,明代宫廷藏传佛教体现出两大显著的特征:一是汉藏两种风格的融合更加水乳交融;二是工艺更加精湛。此件增禄佛母造像即是其中的典型之例。

熊文彬 撰文

参阅:施罗德,《西藏佛教造像》,卷二,香港,2001年,图版356A-B

参阅:施罗德,《西藏佛教造像》,卷二,香港,2001年,图版360A-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