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一日之晨 作者:袁俊雅 “咕嘟嘟,咕嘟嘟”低沉的标准中音,不吵不闹,恰如其分地钻进我的耳堂,那是窗外的几只褐色斑鸠替我拉开了窗帘,让那几株粗大枝干的香樟树跃入我的眼里。那触手可及的满眼碧绿,经过一夜雨露的湿润,油亮晶莹,舒适养眼。远处的天空,有点灰朦,阳光努力的在探头,让外面的世界愈发显得清晰明朗。 是的,一个清晨的来临,总是带给人新的感觉,新的力量,新的希望。 我穿戴整齐,从容的步子踏上了每个周末清晨在平江县城须走的几个地方。 石碧潭,这个响誉平江历史上八景之首传说女娲补天时携石头散落的“碧潭秋月”、近代烽火岁月洗礼的地方,如今已没有了浮桥在月光下的低呤浅唱和“送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的“怒潮”革命情怀。取代它的是一座雄跨南北两岸的公路大桥,承载着使命,见证着繁华。 当碧潭大桥上的路灯还在留恋着夜晚的宁静,绚丽的霞光已经越来越接近大地。远处的高楼仍挤身于不散的晨雾中,给人以缥缈如临仙境之感。昨夜是有雨光临,此时桥面的湿漉,是那洒水车唱着不变的晨曲刚刚清洁而过,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走下大桥,掬一捧清澈汨罗江水,念一纸《离骚》,叹一声史海浮沉,年轮的更迭碾过岁月的长河,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见证了当今的政通人和。 思绪感叹间,来到了寺前的鲁肃西路,这条新修长1656米宽18米的路堤结合工程,在年初已经相继投入使用,它大大地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走在清洁宽阔的路面,不时有晨跑锻炼者在身旁掠过,他们时以颔首微笑,时以挥手致意,体会由来的感觉似这晨间拂过的风,清爽又亲切,又给人以无限的积极向上动力。 “咣、咣、咣……”由远及近、绵延悠扬、灵动穿透的晨钟是从那一江之隔的大仙山上传出。那掩藏在碧绿深处的金砖黄瓦,琉璃亭阁,雕梁画栋,在霞光的辉印下,我只能用楚楚动人的矜持来烘托我对她的喜爱。“清晨入寺来、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馨声”唐,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也是对此刻遥相呼应的大仙山庙作出了如此通悟透彻的心境评价。 此时,不知是哪位善女信士在龛台燃起了香烛神纸,那袅袅上升的青烟或是一个美丽的祈愿,或是一次灵魂的再生。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当城市的建设更加的完善,我会在这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面乘舟望两岸绮丽如画,或把盏、或抚琴、或枕一江碧蓝、览星赏月,看云卷云舒,静待流年。 绕过严家滩大桥与广场,东方初出的霞光正在逐渐地转化为暖阳,那阳光如碎汞般从树叶的间隙漫下来,多了一地的灿烂。 沿着怀甫路的防洪堤信步,看柳树展开它的阿娜身姿,垂直在空中倾听路人风雨无阻的故事。手抚堤上错落有致的栏杆,脚踩整齐结实的路面,望着路边的车辆在规定的车位里排列有序地停放,路面光洁的一尘不染,作为一个本地人,我不会感到惊讶,除了有一种舒适幸福之感,除了有对市民文明素质愈来愈高的欣喜,更多的是心存感激那些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的环卫工人。 不知不觉又回到石碧潭桥头,我很想在这里歇歇,并不是我走累了,我的停留是想在这里体验一番被爱心浓浓包围的感觉。 这里除了一个叫“美乐天猫优品电器超市”的店名外,它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爱心驿站”。也就是“美乐电器”提供环卫工人停靠休息的地方,是一个让人如家感觉的地方。我们只要看到那几行红底白字的表达,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暖流,甚至会热泪盈眶。 我想正是因为有这么简单的一句“您辛苦了”才有了“城市美容师”们的包容、大度、和对工作的无限激情,才使我们的城市天空更蓝、江水更清、环境更净,气象更新。 一路顺风,一路风景,让人心灵沉淀万物,这仅仅是我一日清晨在平江县城走过的一小段路,它的美貌、它的整洁、它的清秀、它的律动、它的底蕴只是冰山显露一角。它有的是故事,有的是风情,有的是灵魂等待着你去挖掘和感受。 现如今,平江县委县政府为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形象新名片,建设历史与生态延续,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了《平江县城,一江两岸规划》方案,该规划已经形成报批成果,为达到更加完美的成果,目前正在开展多方面的宣传和征求市民意见的工作。 我们匍匐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感受着这座年青城镇的活律心跳,创造者们洒下的辛勤与梦想,在这无比宽阔的道路上,显得耀眼而又永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力量的部署下,在广大市民热情执着的呐喊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全新风貌的平江县城,能够体会到一个“一江山水诗城,两岸百里画廊”的独特神韵。 袁俊雅,平江县城关镇人,一位文明创建志愿者。“用爱心播撒阳光,用高尚践行平凡”。 图片: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