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的恢宏,背后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以凡人之躯,披上铠甲,负重前行他们建造了蜿蜒在中国大地上的500万公里的公路,在六库镇架了单孔跨度全国第一长的怒江大桥,他们在疫情危急时刻让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在海上打造了一艘世界第三的疏浚造岛巨无霸,在地下连通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枢纽,还让世界人民能一睹珠穆朗玛峰的风采。他们,就是一个个披上了铠甲的中国建设者,是他们,让中国基建和制造业突飞猛进,让中国成为了“基建狂魔”。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米天堑变通途。中国建设者们站在几百米的高空上,攀爬于深山之间,行进在远离喧嚣的地底下,俯身于三四十度的水泥路。他们的脚步向前,只为把前路的艰难踏平,只为让更多的人走上坦途,走向更好的未来。 当我们坐在车上欣赏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时,你是否知道一条公路的畅通,是多少工程师和工人的青春换来的?当我们奔忙在上班路上时,你是否知道脚下的路经历了连夜赶工修补? 2015年11月,北京三元桥因“服役”多年,桥面损坏严重,经历了一场连续43小时的“移植大手术”。11月13日晚十一点半,经过交通导改后,施工人员开始切割旧梁边跨,三小时后,边跨切割完成。14日10点10分,开始拆解旧梁中跨。15日早晨6点50分,旧桥面全部被拆解,开始将废弃物运走。9点10分,早已就位的新梁开始向原桥位置缓慢前进,11点,新梁精准落位。13点40分,开始在桥面铺上沥青。经过施工人员连续43个小时争分夺秒的努力,当天晚上18点,三元桥又满血复活,重新“上岗”,周一上班路上的人们甚至都没有发现,这个熟悉的三元桥已经“改头换面”,这个原本需要花费两个月时间完成的修路工程,竟然在一个周末里悄悄完成了。修路视频传到国外后,连外国网友都不禁感叹中国速度:“这样庞大的工程如果是在我们国家,至少得花5年时间吧!” 能体现中国速度的工程,中国建设者们还能拿出很多很多。2020年疫情开始后,他们更是使出全部的力气与疫情赛跑,在10天里让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让疫情中的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020年1月23日,经过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开的专题会议决定,要参照非典时期的“小汤山医院”,建设一座“火神山医院”,专门收治确诊患者。设计团队在会议结束后的5小时内,就给出了场地平整设计图,当晚就连夜开工,开始平整场地。到1月26日凌晨,方案设计图和其余施工图全部完成。29日,火神山医院进入病房建造的攻坚时刻。在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完工。这个拥有1000个病房的医院,从设计图的构思到医院建成,仅仅用了10天。此外,“火神山医院”在建时,拥有1600个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也开始建设,并于2月5日交付使用,全程共耗时12天。这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中国速度,这是外国人无限期待的中国速度。 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 除了中国速度,“基建狂魔”还有着令无数中国人敬佩的牺牲精神。 1953年,一座横跨滔滔怒江、肩负川藏发展的怒江大桥,在解放军54师162团2营4连工兵排的修建下完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三十名战士用生命换来了这座桥的建成,换来了西藏的发展,换来了入藏不再色变。 在1950年初,11万筑路大军进藏修路前,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大地上,竟没有一条公路。在这个最接近“世界屋脊”的地方,所有的生产、出行方式非常落后,90%的人没有住房。为了把文明带进西藏,更好地解放西藏,修筑一条通往西藏的公路,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年的筑路工具极其简陋,徒手上悬崖,绳索当软梯,山壁架木排;三十多米下的怒江又极其凶猛,三江并流,滚滚而去,稍有不慎便会坠江,被江水冲走,建桥任务难之又难。 1953年初,怒江大桥正在修筑期间,战士们靠着一只小小的橡皮舟,在汹涌的怒江上,往返运输筑桥材料,靠着没有保护措施的山壁木排,在江面上30多米的高度架桥。然而,严重的高反和危险的工作环境,让一个个战士牺牲在滔滔江水中,整个排30多名战士,除了排长外,全部变成怒江的亡魂。1953年底大桥竣工,大桥上,排长独自望着底下的怒江,仿佛看到了他三十多个战友年轻的脸庞,便纵身一跃,和战友们一同长眠于怒江。70多年过去,旧怒江大桥已被混凝土桥替代,后来又建了一座新桥。但无论怒江大桥如何变化,它所蕴涵的中国战士的牺牲精神永不会灭。现在,每一辆车驶过大桥,都必须鸣笛三声,不为别的,只为向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为建设祖国、献身筑桥的战士们致敬。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美好,但是依旧有很多“基建狂魔”,在为我们能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在苦难中前行,付出无限青春甚至生命。 疏浚造岛的巨无霸“天鲲号”,在建设者600多个日夜的分段制造和拼接中完成,并经过一年的设备安装和调试、试航,终于在2019年3月12日,我国拥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疏浚重器。 2018年,京张高铁正在建设中,为了不影响每天客流量达200万人次的10号线,也不影响整个北京的正常运行,隧道建设者们连夜穿越10号线的地下,并与堵在前面的废弃水泵进行了矛与盾的较量,终于让隧道顺利穿过10号线,连通北京和张家口两个赛区,保证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交通顺畅。 2022年4月,中国移动公司联合华为公司,开始对珠峰进行科考,执行央视“青藏科考登顶珠峰”5G直播通信保障任务。建设者们克服高反、抵御严寒,在珠峰建造了5G基站、排查光缆隐患、制作传输数据,终于在5月4日凌晨,成功完成任务,回传的珠峰视频高清、流畅,让世界人民通过直播体会到珠峰的美,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多年来,在一代代“基建狂魔”的建设下,我们的祖国正日益强大,但是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呢?只不过是一个个平凡且伟大的中国建设者,用凡人之躯,跑出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 在这里,我们赞扬“基建狂魔”,但这并不是为了歌颂苦难,而是让大家从建设者的苦难中,看到他们值得敬佩的建设精神,并让后代知道,一条条公路、铁路不是凭空而来,一座座连通天堑的大桥的建成也不是轻而易举,而是千千万万的穿上铁甲的普通人在支撑着,让通往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