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与经济有关的问题,有些人还不断地为此著书立说,因此我们不可能确定经济学研究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究竟始于何时。现代经济学通常被认为开始于1776年,那一年亚当·斯密完成了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但是至少在此之前的一个世纪,就已经存在大量研究经济的书籍了,并且存在一个由法国经济学家组成的当代流派,即“重农学派”。亚当·斯密在写作自己的经济学专著之前,曾在法国的旅行中拜访过该学派的一些成员。《国富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持续发展了两代经济学家的一整个经济学派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大卫·李嘉图(1772—1823)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这样的杰出人物,而且亚当·斯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在此之前,许多早期的经济学家都对这一问题写过见解深刻的文章,但是我们并不能宣称他们奠定了现代经济学。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Xenophon)分析了古希腊的经济政策。在中世纪,关于“公平”或“合理”价格的宗教观念,以及对高利贷的禁止,引导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分析了教义和在道德上可被接受的例外情况。例如,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当“以某种方式改进了物品”后,为了补偿风险或已发生的运输成本,卖方可以用比他所支付的成本更高的价格,“合法”地出售该物品。换句话说,许多看似完全在占别人便宜的事情,实际上常常是为了补偿将物品卖给消费者或借钱给借款者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和风险。 不论经济学家与中世纪公平、合理的价格理念拉开了多大的距离,它仍然隐含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许多现代思想中,比如人们会认为物品的售价或多或少高于其“实际”价值,或个人支付的费用或多或少超出了物品的“实际”价值,并暗含在诸如“哄抬”物价等带有强烈情绪但缺乏经验验证的观点中。刚开始,经济学著作大多由孤立的个人撰写,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出现了连贯的思想流派,某一流派的成员在其著述中往往有着共同的假定框架——如以托马斯·阿奎那为杰出代表的中世纪经院哲学,以及重商主义者、古典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甚至在19世纪经济学成为专业之前,学者们就已经相互结合,形成了许多思想流派。 经济学最早的思想流派之一,由一群被称为重商主义者的作家组成,繁荣于16世纪到18世纪。在各式各样的著作中,从流行小册子,到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Sir James Steuart)在1767年写成的多卷本专著,重商主义者呼吁政府应该制定政策让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通过黄金的净流入来弥补这一差额。他们将黄金等同于财富。重商主义的思想在当下仍然发挥着影响,比如将出超描述成贸易“顺”差,入超描述成贸易“逆”差——尽管如我们在前面章节中看到的,根本不存在其中一种会比另一种更有利的绝对情况,所有一切都取决于周遭环境。 詹姆斯·斯图亚特的数卷本重商主义著作问世不到十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发行,并给重商主义者的理论及世界观带来了沉重打击。亚当·斯密设想,国家是生活在一国中的所有人。这样一来,就不能通过压低工资以增加出口的方式使国家变得富裕。亚当·斯密指出:“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贫穷又悲惨,这个社会就谈不上繁荣幸福。”他也不赞成将经济活动看作一个零和过程,即一个国家所失,就是另一个国家所得。在他看来,通过让各个国家的人变得更富裕,所有国家都可以同时向前发展,尽管军事力量(重商主义者的主要关注点)必然是相对的,并且是零和竞争。 经济学经过了几个世纪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亚里士多德到大卫·休谟的众多哲学家都留下了有关经济问题的著作,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神学家,以及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这样的贵族成员,也都对此有过著述。但是,即使一些作家开始专门研究经济学,他们也并没有立刻以经济学家作为职业。亚当·斯密是一位哲学教授,因《道德情操论》(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而声名鹊起,直到20年后,才完成了令他名垂青史的《国富论》。当大卫·李嘉图著书立说,成为当时主要的经济学家时,他是一位独立且富有的退休股票经纪人。托马斯·R.马尔萨斯在1805年被委任为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是英国乃至全世界首位学术经济学家。当时,世界上杰出的经济学家大部分都在英国,并且一直到19世纪末都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