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子发热”是真的!Brain:颠覆认知,人脑最高温度为40.9 来源:医诺维 ![]() 大脑温度因一天中的时间而异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的人脑和体温相同的。近日,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Brain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大脑的正常温度比想象要高得多,通常温度高于40°C,最高脑温度为40.9°C,挑战了人们普遍认为的人类大脑和体温保持恒定的信念,温暖实际上可能是大脑功能健康的标志。研究人员首次绘制了健康人脑温度的4D图,显示了大脑温度随大脑区域、年龄、性别和一天中的时间而变化的显著程度。在健康参与者中,脑部温度在36.1-40.9°C之间,平均大脑温度为38.5°C,比口腔测量的温度高2.5度。每天的大脑温度循环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 阅读链接: “脑子发热”是真的!Brain:颠覆认知,人脑最高温度为40.9 2,《自然》子刊:迄今最大规模人脑样本研究发布,解开双相患者情绪极端波动之谜 来源:奇点网 双相情感障碍(BD)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躁郁症,是一种以极端情绪波动为特征的严重精神疾病。近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利伯脑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BD患者的杏仁核和前扣带回转录组分析显示神经免疫和突触通路相关基因下调。研究发现,在膝下前扣带回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是杏仁核的8倍,这表明膝下前扣带回可能在情绪调节和BD中发挥特别突出的作用。研究确定了两个与BD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丰富了BD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提示BD患者的突触功能受到损伤。这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是可能源于脑细胞的化学和结构变化,而这些变化影响了细胞之间的交流。这种损害反映到患者身上,就表现为情绪在抑郁和躁狂之间的严重摇摆。 阅读链接: 《自然》子刊:迄今最大规模人脑样本研究发布,解开双相患者情绪极端波动之谜丨科学大发现 3,大脑认知的「复杂性红利」:简单就足够好 来源:集智俱乐部 ![]() 认知功能的层次结构映射到推理策略的层次结构 我们必须经常从嘈杂和变化的观察中推断世界的潜在特性。应对这一挑战的复杂的、概率性的方法,如贝叶斯推理是准确的,但对认知要求很高,依赖于大量的工作记忆和适应性处理。复杂性和准确性之间的适当平衡是什么?近日发表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一篇研究建立了一个复杂程度可变的策略层次模型,并发现了一个收益递减的幂律:复杂性的增加在准确性上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小。认知推理的复杂性可以代表一种认知成本,平衡推理的有效和高效,即足够准确但又符合有限理性的计算和信息收集约束,是推理中的重要基本原则。这项研究的发现暗示了认知过程的分层(嵌套)组织以及大脑可以参与或脱离它们的自然、有效的方式。这种组织意味着大脑可以通过调整单一、灵活的推理过程的参数来满足各种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 阅读链接: 《自然》子刊:迄今最大规模人脑样本研究发布,解开双相患者情绪极端波动之谜丨科学大发现 4,《科学·转化医学》:用于帕金森氏病的小分子治疗在动物身上显示了希望,并在人体中证明是安全的 来源:ScienceAAAS 在全球65岁或以上的人群中,受帕金森氏病影响的比率多达2%。有多个研究表明,LRRK2基因的突变是帕金森氏病最常见的遗传风险因子之一。这些突变放大了LRRK2酶的活性,而该酶可以损害分解细胞内蛋白质废物的溶酶体的功能。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名为DNL201的用于帕金森氏病的实验性小分子,发现该化合物可在细胞模型中增强溶酶体的功能,在大鼠体内有效抑制了该酶的活性,并在给猕猴使用28天后发现是安全的,并且在150人中显示可安全使用。 阅读链接: 用于帕金森氏病的小分子治疗在动物身上显示了希望,并在人体中证明是安全的|《科学·转化医学》 5,IEEE子刊:中科院半导体所在脑电电极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 ![]() PreG电极示意和实物图脑电图(EEG)由于其非侵入性的特点,在临床医学和脑机接口(BCI)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市面常见的商用干电极和湿电极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BCI系统的推广普及。近日,半导体所裴为华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开发了一种预置式的水凝胶(PreG)电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上。PreG电极与传统湿式电极相比,佩戴方便快捷,使用后无需清洁头发和电极,舒适性好。在佩戴EEG头带之前,水凝胶电极是被提前放置在Ag/AgCl电极之上,而不是在佩戴头带后进行耗时的导电膏注射。该水凝胶电极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与商业化销售应用,配套使用的脑电头带和脑电帽均已开发完成。 阅读链接: 中科院半导体所裴为华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在脑电电极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6,Acta Epileptologica: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与内侧颞叶癫痫的相关性Meta分析 来源:AEPI 颞叶内侧癫痫(MTLE)是难治型癫痫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既往研究表明,颞叶内侧癫痫的形成可能与患者早期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B型(HHV-6B)相关。近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其富教授团队在Acta Epileptologica 发表研究。该研究共纳入6项国内外研究,183例MTLE患者和75例对照组。研究发现虽然既往报道提示HHV-6B感染与热性惊厥的产生相关、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多数有热性惊厥病史,但HHV-6B感染、热性惊厥及颞叶内侧癫痫三者之间非强因果关系。HHV-6B感染与颞叶内侧癫痫的形成存在相关性,但与病程中热性惊厥的产生无明显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报道了HHV-6B特异性抗原与GFAP细胞定位的特异性关系。 阅读连接: 研究 | 人类疱疹病毒6B型感染与内侧颞叶癫痫的相关性Meta分析 7,JAMA子刊:经颅直流电刺激用于加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的研究 |
|
来自: 菌心说 > 《脑科学+、类脑、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