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话养生 | 阴暑与阳暑的防治

 为什么73 2022-06-16 发布于北京

原创 王星辰 北京厚朴中医 2022-06-16 08: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热情而短暂的夏天开始了,伴随着炎热白日而来的,还有暑气和湿热之邪。为徒一时凉爽的快乐,我们过上了离不开空调和冷饮的日子。盛夏白瓷酸梅汤,碎冰碰壁当啷响,这些都是在夏季治愈了我们的燥热与烦闷。

那么,中医又是如何在夏季健康的避暑、防暑呢?本期,让我们跟随星辰老师一起,认识夏季之暑,防治暑湿之邪吧。

图片

暑为六淫之一,是火邪和湿邪的混合。火为阳邪,湿为阴邪,所以暑邪是一种阴阳夹杂之邪。端午过后,夏季开启了湿热模式。夏至一阴生至立秋之间,暑气达到巅峰,此时应注意防暑。

一直以来,防暑的标配就是酸梅汤加藿香正气散。但徐老师曾经说过,两者是二选一的关系,有些人不该喝酸梅汤而该用藿香正气散,这其中有就涉及一个概念:暑分阴阳。藿香正气散针对阴暑,而酸梅汤预防的是阳暑。

所谓阳暑,在古人的描述里常见于而夏日耕作突然昏迷,而阴暑则常见于夏日贪凉,多饮冷井水,生食瓜果而致头痛头昏,胸满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图片

先说阳暑,阳暑是大家概念里“想当然”的中暑。通常发生于夏日户外长时间劳动而昏厥,如同汽车水温爆表一样。通常古人解释阳暑的发病机理是都爱用到一个词叫作“壮火食气”,简单讲即高温高湿度环境下,人因出汗大量流失体液,汗是肉眼可见的,而出汗时腠理打开,与汗一同流失的还有身体的气,这种情况一般叫作气阴两伤。

图片

汗为心之液,汗和气的流失导致体能透支晕厥。这时的处理原则是清湿热补津液。一般阳暑晕倒程度较轻的,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休息,点按人中、百会、内关等穴位,待苏醒后辅以绿豆汤、绿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即可。对于中暑更严重的人,此时上述方法就属杯水车薪了,需要及时就医,予以汤药或其他救治手段。

对于阳暑和阴暑的判断,胸腹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如中暑昏迷胸腹滚烫时,则大概率是阳暑,切勿盲目使用治疗阴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容易热上加热,劫夺已然不多的气阴,甚则引发高烧和心阳衰弱。

图片

反观阴暑,很符合“阴”的特性,相比阳暑骤然剧烈,阴暑往往起病缓慢但缠绵不去。阴暑不会昏倒,但常让人昏沉、头脑发蒙、恶心、腹胀吐泻等。同时如上所述,阴暑的典型特征是胸腹按之冰凉,用手按上去感觉像自来水管一样凉。所以阴暑是体内寒湿和天外暑邪的里应外合!这也呼应了古人所谓“夏日贪凉,多食生冷”的描述。

图片

不仅如此,现代人在贪凉的技术上比古人有了长足的进步。空调冷饮的加持导致现代人内有寒湿者比比皆是,阴暑也成为了当代人更常见的中暑类型,这也是藿香正气散(水、丸、口服液)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关于防治,上文提到的酸梅汤,外加绿豆汤、绿茶等,都属于补津液,去湿热预防阳暑的范畴,但力道较弱,更多适合用于事前的预防。所以在排除阴暑的体征(腹部无阴寒)之后,在室外工作和运动时可以适量饮用,而关在空调房里喝绿茶结果往往是胃疼。

要防治阴暑,关注腹部温度就成了重中之重。对于长期腹部冰凉潮湿的人,夏季依然适宜饮用姜枣茶、紫苏、陈皮等温性食材。是药三分毒,比起吃药,更好的方法是艾灸提高腹部温度。

个人经验无论阴暑程度轻重,通过对于脐周及胃脘部的艾灸把腹部暖过来后,其症状都会大大改善,整个人的精神也会更加清醒。同时夏日原本就是艾灸及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效果远非姜枣茶等食物可比。

图片

夏季养生艾灸

除了艾灸,刮痧可以是阴阳通用的防暑技能,一般以刮后背居多。通过打开毛孔腠理,给身体内的寒湿和火毒以出路,即徐老师常说的开门逐寇,管他贼寇姓甚名谁。

总之暑分阴阳,是基于身体内的主要矛盾不同,而胸腹温度的高低是判断阳暑阴暑的重要依据。虽然现代人普遍寒湿内盛而阴暑居多,但事前摸摸肚子,避免犯想当然的错误。

同时也避免人云亦云的一手拿着酸梅汤,一手拿着藿香正气水,这如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祝大家度过一个热烈而美好的夏天,借天时好好“艾”自己。

THE END

作者:王星辰

金牛座理工男,厚朴三期毕业生。现任健康营讲师,筑基课讲师,厚朴日本抱朴一期班主任。身心健康评估与教学的骨干成员,痴迷于中医,爱思考擅辩论,精于各种非药物疗法。

排版:米楠

审核:宣教

来健康营

学会应时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