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讳疾,不止是病人的问题

 烟雨任平生oq4j 2022-06-16 发布于辽宁

      初中时,我学过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不知道现在教材里有没有了——大概也像《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样,以“不合时宜”的理由删掉了吧——谁知道呢!名医扁鹊三见蔡桓公,都看出他有病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蔡桓公却不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丧命。

     这篇文章源自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纯粹国学,告诉我们不能讳疾忌医。韩非被蔡下小吏出身的李斯弄死,思想却留传下来,距离千年仍比胡编的外国人救落水儿童的故事有力量。

     当然,讳疾忌医以成语面目出现,必须感谢另外一个人。韩非负责搬运论据,宋代周敦颐在《周子通书》里提炼了论点:“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这些至少说明,扁鹊清楚蔡桓公的身体毛病,周敦颐明白韩非的真实意思,站在“旁观者清”的角度表达了关切,说出了实情,吻合职业操守,符合术业专攻,无可厚非。

     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有病,知道自己有病,为什么不敢承认、不肯就医、坐以待毙呢?按理说,封建君主拥有极大权力,在自己一亩三分地说一不二,完全有权就任性,难道真讲什么避讳?

     南汉蒙州刺判史龙骁是个武将,极其忌讳别人发xiao音,其父名碏,其子名蛩,同样也忌讳。无可奈何,郡中人只好称鹊为喜奈何,蛩为秋风部属,还私下相互商量:“如果官老爷祖辈忌讳饭,我们把饭叫做甑家粥如何?”小官吏都能自定规矩、大耍威福,不高兴了使个定身法的神通——赋予红码——让你出不了门、买不上菜、吃不上饭,何况九五至尊!但查遍祖宗八代,蔡桓公家族没有避“病”讳的。剩下的解释只能是蔡桓公主观的担忧。

     或许他还有隐疾,怕被医生看穿,一旦被宣布死刑,就不能继续执掌权力,影响享受美食美酒,自己庇护的子子孙孙可能在权力争夺中血流成河。所以,出于利益考量,宁愿当鸵鸟——规避是最好的保全。或许,他根本不相信扁鹊是来治病的,固执地认为“手里拿着锤子,看哪都是钉子”,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死”。

      客观角度,还是扁鹊的不够坚持。救死扶伤、治前警后,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位高权重、因为背景深厚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有违医德,破坏医风,也为其他病人提供了恶劣的样本。另外,大家都知道扁鹊是神医,但整个社会没有行成一种宣扬、尊崇、保护扁鹊的良好环境,让蔡桓公质疑、排斥他也在情理之中。

      归根到底,病,摆在那里,无论承认不承认,毕竟有人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有人丧失了生命。杜绝讳疾忌医,从病人入手,还需用重典、下重手,才能得重治、收重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