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开始

 特教梦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由于突然爆发的疫情,学校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迎来了开学复课,沉寂已久的校园,也迎来了孩子们的回归。学生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居家学习生活后,面对学习方式的突然转换,会有很多不适应。所以,复学后,我们要做的第一工作就是对孩子进行心理调适,以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好状态,做好回归校园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

教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找到根源才能更好的应对。通过疫情期间与父母沟通,了解到有的孩子久居家中,缺少同伴玩耍,会感觉到无聊、孤独,情绪较为敏感,易崩溃。有的孩子生活习惯懒散,作息不规律,不想从安逸的状态中走出来导致开学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线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玩电子产品,没有跟老师一起学习,学过的知识技能遗忘较快,变得不爱学习……这些问题都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心理引导。

1、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调适情绪

教师在班会课可以引导学生与老师同学积极的进行沟通交流,敞开心扉是有效进行心理沟通的基础。回到校园后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同学、老师多交流、多互动,这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告诉同学们在返校前后可能会有焦虑、紧张等不适情绪出现,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同时,在合理宣泄情绪的同时,也要学会接纳情绪。

2、树立乐观心态,迎接线下学习生活

积极乐观的心态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积极的暗示和情绪,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校园生活,教师合理引导学生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积极的暗示:“线下学习已经恢复了!我要按老师的要求去投入校园生活,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能增强愉悦感,可以精神饱满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3、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合理应对情绪问题

老师要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专业方法,合理应对自己的小情绪。例如,告诉孩子们复学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关注身边美好的事物。当感到紧张焦虑时,尝试运用腹式呼吸法自我放松,亦可通过听音乐、运动等缓解情绪。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允许自己发泄哭一会儿,每天发现三件美好的小事等方式积极自我调适。当不能自我调节心情时,可以采取与信任的人聊天,找同学和老师倾诉,寻求老师的帮助等方式进行心理调适。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每位老师的正确示范与引导,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去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沟通。让我们从“心”出发,让学生疫情过后积极向上的面对校园生活。

作者:原媛 

单位: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