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4日-21日连云港出差,回来顺路去了南京玩了3天 1983年5月初上海轻工部华东物资供销管理处汪工给我一个会议通知,他们每年例行进口木浆质量检测会议,这次会议在连云港。当时情况是国内造纸工业原料,高标准纸张生产,大量进口使用芬兰,瑞典,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的本白木浆和本黄木浆,国内的纸浆厂生产质量不行,这个产业生产情况比较复杂,可能国内纸浆原料原木和加工有问题;轻工部华东物资管理处在四川路九江路附近办公,他们的前楼是外滩最早期建造的砖木三层建筑,房子中间是木制隔开中庭,隔音效果比较差,由于办公地方宽敞,中庭后来改造成旅馆,住宿条件一般,人来客往的比较方便,九十年代后拆除变成黄浦区文广大楼;出差这个事情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不敢做主,回公司以后,把通知交给谢科长,谢科长50多岁,一口常州话,他的名字用常州普通话读出来几乎是“洗发精”同音,他平时一袭轻灰色公司定做的中山装,可能公司在中国银行13楼办公,风景好,空气好,夏天还凉快,他经常不回家在公司加班,同事反映日常很难和他相处,大多数人都说不过他,还逃不过他的算计,他英语完全文盲,但以英文为基础的业务反而头头是道,引起英语好的同事和他在业务中有各种争议,我总的感觉各种业务处理方案,谢科长是对的,我和他有年龄差距,平时看到他是敬而远之,没想到这次谢科长马上答应,立马引起若干同事羡慕;那个时候出差都是美差,有人若干年没有出差过,几个老油条一直在拐弯抹角找借口出差,几乎都灰头土脸的没算计过谢科长审批同意,说实话公司出差审批也未必在科级,还要向公司级领导汇报,平时业务长途电话都很难批准打一个,日常谁私人电话多打了一些时间,科里也会白眼阻止,这出差的审批难度更大,主要原因是能够出差,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担当,还可以公费在当地旅游一把,这是不能公开的秘密,那个时候私人开销旅游几乎不可能,最重要的是有出差补贴,已经看成个人进项和好处,出差买飞机票我是不可能,审批制度严格,整个公司没几个够级别的,我就贝想了,坐火车票夜车座票的,可以享受火车票票面价格半价生活补贴(卧铺则没有补贴),去连云港是长途,理所当然的要在火车上过夜,这个补贴来回都有,预计5元的收入有了,还有根据天数计算的出差日常补贴若干,可能每天也有约0.5元收入,餐饮补贴也有若干,但要提供当地发票,按比例部分报销,这个比较麻烦,在上海午餐吃一个馄饨面条才几分或者几毛钱,向店主要发票的确奇怪,而且我是会议包餐,偶尔路途餐饮,找不到发票来和财务议事报销,我刚好工作以后给家里分期付款12个月,买了一个那个时候非常稀有的单缸洗衣机,价值120元,这样省却了母亲日夜洗衣服的辛苦操劳,单位还配出口的洗衣粉,每包7分钱,非常便利可行,所以这次出差各种补贴能带来一点经济效益。谢科长可能主要考虑,我要在9月份工作转正,这是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只有20岁出头一点,领导也在观察和锻炼我的办事能力,但和我同样情况的不止我一个,其他人却没这个机会,可能我的脸相比较好,没有獐头鼠目那种,也有可能改开以后,公司经营有一定灵活性,出差费用开始宽松起来;说起来那个时候买火车票一直很紧张,有人排队几天都没买到,经常看到车站码头成群结队的旅客睡在露天或者室内等排早队买票,但对我来说不是难题,在隔壁和平饭店有一个中学同学在柜台上专门出售给外宾火车票的,我出差买火车票当然闲话一句,这个同学现在居住在美国,我们前年聚会的时候,我特地感谢了他对我的帮助,他解释说,那个时候外国人很少坐火车的,每天铁路局给和平饭店全国各地火车线路,各个车次预留2张,所以火车票一直有的,但买飞机票和船票就没那么容易的;单位员工知道我买火车票有渠道,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托我买票,而且我买票基本不耽误事情,要什么时间的票就什么时间的票,给了大家各个家庭探亲访友很大便利,我在公司的威望也很高,公司100多个人,三分之一的人托我买票,还不包括反反复复要帮忙买票的,不包括公司外地人员来往招待,票务组员工要求替公家买票的,那些公司票务组是后勤员工,都是公司强硬关系户的后台,不愿意参与公司业务活动,只能安排在这样的轻松位置上,买火车票的难度这么大,反而置于他们非常为难的地步,好在那个同学几乎没拒绝过帮忙,老是麻烦这个同学,现在感觉还很不好意思的,我也没有收取过其他人的好处费,最多获得若干笑脸,也没有给同学什么好处费,那个时候年轻不懂事,不知道麻烦别人,别人的难处,以为自己神通广大会办事,这里只能再次表示内疚和谢谢了,该同学2018年回国聚会邀请我们去美国旅游,他会全面招待,我想起来他过去的全力以赴帮助朋友,知道他的性格,怕他又是倾其所有的招待,美国旅游费贽不绯,2015年我在美国轮船火车洋房旅游2个月,花了多少钱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同学没有义务为我们去花什么钱,只能谢谢他的邀请好意;出差前换全国粮票又是一个麻烦事情,但对我来说又不难,父亲经常出差,总有若干全国粮票在手,以前中学的时候,一个语文屠老师经常对我笑脸相迎,偶尔帮我在和同学争执的时候帮我说话,吃瘪的同学气的面红耳赤的很多,他就经常要我帮他换全国粮票,可能他家里粮票存在大问题,有钱买不到食物;这次可以不麻烦父亲,自己去财务申请换了若干全国粮票,又去财务借了若干备用金,出差的所有条件具备了。 14日出发,同学帮我买的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列车,上海铁路局上海到北京13/14次,这个火车票很难买,北京铁路局北京到上海是21/22次就不是国际列车,13/14次一般优先考虑外宾购买,整洁干净,有地毯花朵装饰,每个人有座位,应该还是国内仅有不售超员票的火车,不像其他车厢乱作一团的状况,还有空调,坐票一个晚上没感觉怎么累;不过上海到连云港没有直达火车,只能在徐州转车,到了徐州是15日凌晨以后,看见徐州火车站好像是新建的,站前广场后面的建筑非常简陋,也没什么像样的饭店可以早餐,走了几步到附近一个唯一摊位买了油条吃,按理要粮票一两,加一分钱可以节省来之不易的一两全国粮票,这个在上海很难行得通,下午1点时分坐上火车去连云港,预计5点可以到达。 对于史地爱好者来说,长江以北的各个城市和风貌一直是三国演义中有故事的地方,毕竟华夏民族在中原地区凝聚了民族发展的各种动力和源泉,上一次1982年8月份是半夜路过的,什么都没有看见,这次天亮到了徐州以后,我贪婪的看着和江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对比江南略微贫瘠一点,建筑破败一点,但不影响观瞻,人的精神面貌比较粗犷,粗布陋衣和不修边幅,沿途碾庄,徐塘,新安,邳县,新沂,东海,新浦,墟沟,连云港港口站全是火车站建筑初期的西式风格还没有改变,如果保留到现在一定是建筑爱好者推崇追风打卡的地方,陇海铁路徐州连云港段200公里,是比利时人和荷兰人策划在1920年前后完工的,也有文章说全线全部完工其实是在解放后的1953年;沿途沟沟渠渠也是原始的那种,还有江南不常见的大豆高粱,各个火车站看管的不严,农民小商小贩随便上下车厢叫卖,食品不怎么上乘,但一个农民打扮的胖姑娘拿了一个一米长的,大串裸装山楂冰糖葫芦坐在我对面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样大串的没见过,可以大口吃糖吃山楂的机会来了,刚刚要出钱买,边上一个乘客拦住了我,指了指山楂外表,原来山楂表面有大块泥巴没有清洗干净,糖浆包在山楂上,外表看不清楚也不容易清洗,吃冰糖葫芦的想法只能作罢,火车在傍晚时分靠近终点站的连云港港口,火车经过崎岖和轰鸣的连云隧道,车厢里最后只有一个少妇带了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少妇一看就是上海人,后来果真证实是上海一个造纸厂来参加这次进口纸浆检验工作会议的,到了火车站,会务组来人接站,住进依山傍海的连云宾馆,宾馆对面就是荷兰人建造的港区码头,连云宾馆是当地最好的内部宾馆,白净的房间和席梦思床单,单人卫生间;也许在改开以后才对外开放,服务员显得不成熟,会议50多人,等于包了宾馆,吵吵嚷嚷,叽叽歪歪的事情很多,有的服务员看到吵吵闹闹的客人还害羞逃走,会议饭菜也是套路,馒头稀饭一份多一点都没有,好在准时开饭吃现成的,比在单位里好,也不计较这些了;一个上海人有点生活经验,打听到对面码头有野生大对虾出售,拨开外壳煮熟可以吃,我是没有见过和吃过这么大的野生对虾,上海人又叫明虾或者宁虾,菜场里几乎看不见那么大的出售,和他依样画葫芦买了2个3根手指粗的对虾,放在杯子里烫熟就吃,也没放盐,味道果真鲜美;后来再次去连云港出差,依稀找这个连云饭店,已经无法辨认了,也许好久没人打理,破败的连外形也没有了。 15日-17日是正式会议,主要是轻工部专家讲解如何对一件一吨重的纸浆开包,取样工具,标准和程序,烘烤样品和测试质量和水分,要提供这些数据给商品检验局国家法定质量检测,白色纸浆分成阔叶和针叶浆,生产新闻纸的是黄色机械木浆,这些工作是造纸厂质量检验科的事情,和我关系不大,也就是略微增长了一些知识,这样参加会议心情就轻松了,邻座一个便衣的连云港解放军造纸厂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这才知道军队也使用进口纸浆,三天会议毫无悬念的过去了。17日会议结束前半天,去拜访了当地兄弟单位,兄弟单位在墟沟一个冷库边上的附属建筑内,就一间房屋10多个人,科长是一个戴很深近视眼的上海人,他指定一个同事陪我附近玩一下,就近的只能去鸽岛,哪里有若干人在游泳,东西连岛是军事禁区,还没有大桥连接,也不能上岛,会议又安排了去码头作业区参观,作为陇海线最东端的码头,有6-8个千吨级泊位,附近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海员俱乐部购买高档商品,看见一个菲律宾水手在买烟酒,问了他的船名,他说是:Rising Tide(升潮)轮下来的,还有部队若干海军军人排队列行,里面几个上海士兵在前后上海话聊天。 18日会议安排旅游,以前单位里从来不安排旅游的,我也没有参加过上海福州路上常见的各种旅行社的旅游活动,自己偶尔出去旅游的,路途苦不堪言如同梦魇,听其他同事外地参加会议回来说,其他会议也基本不安排会务旅游,他们在当地人生地不熟交通不便旅游,或许他们不好意思说出旅游事情,当时这样的炫耀的一个大忌,可能招致领导来谈话,参加会议等同于上班,上班时间怎么可以旅游?不过方便给家里买点粮油是可行的,经常看见同事买大桶食用油回来,在那个粮油短缺的时代是不无益处。1983年情况开始不一样了,各个合作单位开始互相小额公款联谊,这次连云港的旅游就显得很地道舒服,早上两个大巴准时来接,大家谦让有序上车,一个导游声音洪亮的在介绍旅游项目,连云港的沿途看来的确是海岸成陆,仅有的几个山头似是以前的岛屿,沿途平野如砥,自然村也很少,先经过猴嘴山,一个山丘斜坡上的确看见一个猴头模样的石头,这些现象使得历来都考证“西游记”是以连云港地貌为基础的,好在吴承恩是淮安人,离开连云港不远,这个可以解释的通;随后去了孔望上看石刻,孔望山的原意是孔子观海的地方,其实离开海边还有20多公里的路程,勉勉强强可以看见海,现在前面高楼大厦遮挡,可能看不见海了,当时传说这些石刻是东汉遗物,原先考察是道教的石刻,1980年又考证说石刻大部分是佛教故事,这样一来这些石刻早于唐朝佛教传入时间,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个事情后来也让我琢磨了半天,当时人们不太旅游,这个话题自然成为我和朋友的谈资,究竟汉朝对外的航海有那么发达吗?我看未必,这些石刻也许是某个时代刻制的,被当成汉朝遗物。当天的旅游重头戏是花果山,汽车中午到达山脚下,要自己爬上去,好在山坡不陡,我参加群体爬山的理念一直是快步当先,不能落后,否则让人哂笑XX单位的人在后面找不到了,可能会议成员中我的年龄的确最小,又好像会议安排几个略微年长的人,在我周围前呼后拥的,也许是会务组对成员安全的一种考虑;沿途约5公里,到了水帘洞大失所望,完全干涸的一个风洞口,没有一滴水流下,还是一个很浅的5米上下高度的死洞,想象不出来里面存在水帘可以跳进跳出,还有成群结队猴子聚集的地方,可见旅游资源没有完全开发,2004年8月份再去水帘洞,发现洞深度已经打开,里面到处喷水,又感觉作假的成分太高;水帘洞是无啥可看的,但洞边上一个古刹海宁禅寺夺人耳目,江南没有见过那么古老的寺庙,门口几颗细长的老树已经半石化,但依旧有新芽勃发,当时感觉是为了旅游作假的,后来发现未必,可能是原物,不过是略微装饰了一下显得古朴,随身带了一个120照相机,立马拍了几张照片;5月份天气开始炎热,沿下山的路看见若干摊位出售冷饮,会议组一个衣着条件不太好的老同志,帮我买了棒冰,可他憨然微笑随便怎么不要我的钱,我想这个钱虽然只有几分钱,平时可以对付一个蔬菜上桌下饭,他也未必能报销,那个时候外地经济条件普遍没有上海好,我纠结了半天;回城到宾馆的路上,顺路去了新浦市区,这里才是连云港的行政中心,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若干新型建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地方,那个解放军邀请我去他的造纸厂,可惜没时间了。 19日早,会务组根据我的要求,买了到南京转车的火车票离开连云港,连云港是始发站到南京以后,南京无论白天晚上回上海几个小时,没有熬夜车的问题,也可以顺便南京玩一把,单位报销差路费也解释的通,19日晚到达南京,南京造纸公司来接车,但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有住宿问题,其他人当夜离开南京回家,我给会务组惹了麻烦,被安排进一个类似澡堂子地方,住两个晚上。 20日南京奇热,早上我先到火车站买了当晚回上海的票,落实了一件大事,随后在火车站对面的一段城墙下走了几公里,这种城墙我是从来没见过,城墙特别高大,好像刚刚修缮过,偶尔遇到几个行人,散步的环境还不错,当时的确担心后来城市发展或者自然风化是否会毁了那么漂亮的城墙?好几年没去看那段城墙,现在看来城墙是保护起来了,但是缺乏规划,一些高楼大厦造到一段城墙边上了,完全毁坏了城墙外有开阔地的意境;上班时间到了,去当地同行单位拜访,他们在明孝陵附近一个单体别墅里,那个时候非业务往来,公家没有人来客往吃饭招待陪同的,但是同行单位朋友已经为我设想好了,借了一个自行车自己旅游去,这个办法非常好,当地旅游地点,公交车也非常少,也搞不清楚方向,按照他指点的方向骑车20分钟上坡下坡到明孝陵石人石马路径,再上中山陵和灵谷寺,在明孝陵某餐厅吃了冷面,这个冷面的硬度和花生酱酱油的确和上海冷面差的很远,而且只有一个黄瓜丝浇头,和上海冷面品种花色多不能比,反正吃了很不舒服;南京是民国时期的首都,初步感觉国家对国民党遗产保护的还是不错的,好像中山陵灵谷寺刚刚装修完毕,各种书本上司空见惯的国民党“反动口号”都油漆一新,这个也是我以后对偶尔来大陆的台湾船员一个介绍,就是说大陆对国民党的遗物,还是保存完好的;中山陵附近还有其他古迹,山上看见孤零零的孙权墓在另外一个山头上,由于时间来不及没有过去,现在可能又是假古董建筑包围起来了。 21日晚上回上海,第二天上班,科长没说什么南京滞留两天的事情,我心虚多看了他一眼,感觉他听到我南京两天,眼神怪怪的,不管他了,他要我今年转正的时候,把出差的事情多汇报一点。 连云港早期地图 徐州火车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