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ducated | 所谓相爱相杀,是人为的浪漫主义的悖论

 Luna_Pan 2022-06-16 发布于浙江

Welcome to Luna Pan's

Neverland


大概花了十几天的碎片时间,将这本Educated读完了。在坐公交的时候,在等人的时候,在消食的时候……

原本以为自己读得很慢,看了下上一篇关于普希金诗集的更新,原来也才两周的时间。

普希金 | 我的名字对于你有什么意义

Educated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去年尤其风靡。身边有几个朋友和老师都在读这本书。刚开始,这本书并不吸引我。书名Educated让我感觉这是一本关于教育学的书。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本自传,也有很多名人(例如Bill Gates / Ellen DeGeneres)推荐。

一个朋友看过之后跟我说,书里谈到了很多家庭问题,我不一定会有多感兴趣。但是其中还写到了作者和哥哥的故事。而我和我哥哥的感情很好,应该看了会有所触动。

我习惯看英文原版书,总是希望以自己的理解去直接感受原文。把这本书读到一半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要叫做Educated。这一点放在后文细说。

而中文译文的书名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坦白讲,从始至终我一直都不喜欢这个译名。首先,这个译名极其拗口,大多数人都很难第一次读顺,更别提理解。其次,我个人并不觉得这个译名能够高度概括这本书的内涵。按照我的理解,作者Tara脱离了原生家庭,离开了Princess那座大山。但是不是像鸟一样飞向另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呢?我能够体会这个译名的含义,但是我个人的确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翻译案例。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来简单地来说一下这本书的故事梗概。作者即主人公Tara的父母信奉激进的摩门教。换句话说,Tara的父亲几乎是反政府反社会的存在。说几个例子:Tara一共有七个兄弟姐妹,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没有出生证明。由于父亲反对公共教育,他们一直待在父亲的垃圾场里工作,没有去上学。当家人遭遇严重车祸,烧伤,炸伤,他们也不会去医院接受治疗,因为他们只相信上帝的旨意,即Tara母亲自制的草药。父亲坚信世界末日会到来,因此让全家人准备弹药和食物,时刻准备着……

这就是Tara的原生家庭和她的童年。但是Tara走出了自己的路。她靠自学被杨百翰大学录取,而后进入了剑桥大学的访问学生项目,再取得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再后来,她成为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最后回到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故事。

看完书之后,我又看了几个作者的访谈。我感觉内心有很多想要诉说的东西,但是不知从何说起。想着还是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帮助自己整理思路。我决定通过分析书中人物的方式,写一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

书中涉及到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包括Tara的父母,七个兄弟姐妹,Tara的朋友和恋人,还有Tara在教育道路上的神助攻。我选择了其中五个人物:父亲,母亲,Tara的哥哥Shawn和Tyler,还有Tara本人。

1.Tara的父亲

Tara的父亲是激进的摩门教徒,他的理念和行为在上文已经提到过一些例子。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两点是比较让我震惊的。一是宗教对人的影响,二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Tara的父亲除了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激进,在家庭生活中也几近疯狂。读到后来,才意识到其实Tara的父亲应该是患有躁郁症。从病理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人物,似乎能够更加理解他的言行,即他的洗脑和被洗脑。

父亲不相信政府和学校,所以Tara在18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几个年长的哥哥曾经去过公办学校,最后也被父亲制止了。Tara的母亲希望在家里让孩子接受教育,但父亲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垃圾场工作,干扰他们的学习。在父亲眼里,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只要能够像他一样阅读和理解圣经就够了。

上文有提到过,父亲除了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激进,在家庭生活中也几近疯狂。比如在垃圾场的工作,他数次蓄意地将孩子们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即便孩子有生命危险他也无动于衷。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很偶尔的时候也会表现出对孩子的温情。当Tara在学业上面临难题,奖学金无望的时候,父亲破天荒地说会帮忙筹钱,让Tara有需要时就回家。

这可能就是原生家庭让人痛苦的地方。因为人性复杂的多面性,如果只是一味的恶,那么恨便是理所应当的。可就是因为偶尔的一些关怀,使人产生牵绊。而Tara也明白这一点,偶尔电话里表现出来的父亲的温情并不会付诸实际,但那一瞬间是真的。

2.Tara的母亲

相比父亲,Tara的母亲是一个相对柔软和扁平的人物角色。Tara的母亲其实有很好的出身,家庭殷实,父母也受过教育。我的理解是,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想要寻找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或许是作为白富美的叛逆,也或许是她本身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在遇见Tara的父亲之后,结婚生子,然后离主流社会渐行渐远,和父母也自然决裂。

在家庭中,Tara的母亲一直是辅助型的配角。即便是后来Tara的父亲受了重伤失去了家中的主导权,Tara的母亲逐渐掌握了经济大权,但她还是没有在思想上独立。在目睹Tara的父亲和哥哥Shawn的残暴时,Tara的母亲置若罔闻。直到最后,母亲也并不愿意接受事实,依旧认为作为妻子理应支持丈夫。

长大后的Tara和母亲正面沟通哥哥Shawn对她所造成的伤害。她想知道,每当Shawn对她施暴的时候,为什么母亲熟视无睹,无所作为。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

“But sometimes I think we choose our illnesses, because they benefit us in some way.”

“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我们选择了自己的疾病,因为这对我们有些好处。”

母亲的意思是,她的思想和身体在遭遇车祸之后的确有所影响,但是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她的站队或许是自我催眠、自欺欺人的结果。我们在很多时候也都一样,我们只选择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所以说,不同的人听相同的故事,真正输入和输出的版本是不同的。

3.Tara的哥哥Shawn

Tara的哥哥Shawn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我个人感觉Shawn是父亲的翻版,他的言行可以反映出他遗传了父亲的疾病和信仰。Shawn和Tara之间的关系相爱相杀,一方面他们可以谈笑风生,拥抱取暖;另一方面Shawn随时会对Tara拳脚相向,语言暴力。这就是为什么Shawn也是Tara的心病之一。

有人说,Shawn是深爱Tara的。可能是爱得太深了,所以他无法容忍和原谅Tara一丝丝的离经叛道。如果被爱意味着一直受到伤害,那么这样的爱不要也罢。其实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是爱。

所谓相爱相杀,是人为的浪漫主义的悖论。

Shawn把约会的女孩和Tara称为“鱼眼”,即徒有其表,头脑空洞。他对女性的蔑视是很鲜明的。

Shawn同时也是大男子主义的,这点并不难理解。他同情Sadie,想要保护她不受别人的伤害,而他自己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折磨着Sadie。

他享受着自导自演的爱情游戏。的确在这场游戏里,Shawn一直是主导者,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和折磨Sadie。在Shawn和几个女孩之间的关系中,不难看出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分配。Sadie最后离开了Shawn,但是总会有下一个Sadie掉入火坑,即Shawn后来的妻子Emily。

4.Tara的哥哥Tyler

Tara的哥哥Tyler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和Tara最亲近的一个,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Tyler是最先出走家庭的那一个孩子,他对Tara之后的人生角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Tyler有口吃,因此不善表达。但是他热爱音乐,当他还在家的时候,很多个夜晚他都和Tara一起听音乐。这是Tyler和Tara在原生家庭里为数不多的美好记忆。

Tyler在思想和经济上的独立使得他能够最终出走原生家庭,让自己拥有接受教育和品质生活的机会。那一天,Tyler开车离开家,而Tara追着车,看着他离开。Tyler后来走下车,和Tara紧紧拥抱。

我会想你的。但我必须要离开。

这一幕总是会让我不禁想起我和哥哥的每一次分别。

小时候的Tara并不理解Tyler的离开,她甚至觉得Tyler背叛和抛弃了她。在书中,Tara写道当时的自己和Tyler其实都不知道那次离开到底意味着什么。即使是Tyler,他也无法解释自己的坚定从何而来,他也不知道出路到底在哪里。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离开。

下面的这段描述让我读了很动容,我似乎能够想象迟钝的Tyler在黑暗的环境里默默寻求出路的场景。

“But I’ve always supposed it was the music in his head, some hopeful tune the rest of us couldn’t hear, the same secret melody he’d been humming when he bought that trigonometry book, or saved all those pencil shavings.”

“但是我总认为,那是他脑中的音乐,一些充满希望的音调我们其他人未能听到。当他买那本三角学的书,和收集所有铅笔屑的时候,他哼着同样秘密的旋律。”

后来的Tara选择了和Tyler类似的道路,她也逐渐明白了Tyler曾经的出走。而且幸运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破坏。当所有家人都和Tara切割的时候,Tyler和妻子选择相信理性,支持着Tara。

5.Tara

Tara是此书的作者,也是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主人公。上文提到过,原生家庭对Tara的影响是让我瞠目结舌的第二点。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在受到这么多伤害之后,Tara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回去,甚至愿意放弃自我和理性回归家庭。后来的Tara跌跌撞撞,一路上过关斩将,实现了自我成长。这一路,的确是不容易的。

还在家的时候,Shawn时常对Tara施暴,Tara很无助,很受伤。但出于年幼时的自我保护,Tara会刻意轻描淡写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她说,自己会哭只是因为疼痛,并不是因为别的。但是到了后面,她终于明白:

“That its not affecting me, that was effect.”

“它没有影响到我,这就是影响本身。”

当时的Tara和Charles约会。在喜欢的男孩面前,Tara自然想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结束在垃圾场的工作之后,Tara会急忙洗掉身上的污垢和气味,换上好看的新衬衣。但是这些“伪装”被Shawn和现实狠狠撕碎,因此Tara开始崩溃。

谈到Shawn对自己的伤害,Tara在日志上写了一句话,很能引发共鸣:

“It’s strange how you give the people you love so much power over you.”

“真得很奇怪,我们给了所爱的人如此强大的,大过我们自身的力量。”

Tara爱着Shawn,也给了Shawn肆无忌惮伤害自己的权力。Shawn可以定义Tara,这就是Tara给予他的最强大的力量。

虽然原生家庭给了Tara很大的伤害,但是不得不说Tara的一路上有非常多的神助攻。教会中的神父就是其中一位,他开导和鼓励着Tara,为她指明道路。当Tara面临经济困难时,他愿意资助Tara,劝告Tara不要再重蹈覆辙,回到原生家庭的漩涡中。

Professor Steinberg是另一位神助攻,他类似伯乐的存在,他看到了Tara的才能,并且鼓励她在学术道路上勇往直前。然而一开始的时候,破碎的Tara不敢相信甚至拒绝接受Professor Steinberg的认可和善意。由此也可见Tara内心的伤痕。

Dr. Kerry是又一位神助攻和伯乐。他了解到Tara的自我怀疑,竭尽全力想让Tara明白自己的才能和珍贵。下面的这段话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You are not fool’s gold, shining only under a particular light. Whomever you become, whatever you make yourself into, that is who you always were. It was always in you. Not in Cambridge. In you. You are gold. And returning to BYU, or even to that mountain you came from, will not change who you are. It may change how others see you, it may even change how you see yourself-but that is the illusion. And it always was.”

“你不是愚蠢的金子,只在特殊的光芒下才能发光。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什么样,这始终是你自己。它存在于你。不在剑桥,在你。你是金子。即便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出生的那座大山,也不会改变你自身。或许这会改变别人怎么看你,或者你怎么看自己。但那是假象,一直都是假象而已。”

但是,自我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有这么多的鼓励和支持,最不相信的其实是Tara自己。

“Something had rotten on the inside.”

“有些东西从里面就开始烂了。”

最后,来写一写Tara的自我觉醒。

我在很多年前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们的成熟可能始于意识到父母不一定正确的那个瞬间。

“Everything I had worked for, all my years of study, had been to purchase for myself this one privilege: to see and experience more truths than those given to me by my father, and to use those truths to construct my own mind.”

“我所做的一切工作,我多年的学习,使我拥有了一项特权:我能够看见和体会到更多的事实,而不只是依赖父亲。而我还可以运用这些事实建构自己的思维。”

逐渐地,Tara开始剖析自己的痛苦根源。她也最终和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The past was a ghost, insubstantial, unaffecting. Only the future had weight.”

“过去好比鬼魂,虚幻且惹人厌。只有未来是有重量的。”

上周了解到了正念的概念:

“过去已清零,未来还未来,现在是全部。”

与其受困于过去和未来,还是活在当下最为智慧。或者说,活在当下,着眼未来。最重要的是,让过去过去。

虽然原生家庭带给Tara很多痛苦,Tara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家中。最后一次,她终于意识到她需要彻底离开。这一幕描写的是Tara和父母的告别。Tara在之后的访谈中也提到了这一幕。Tara说要开车出去,但是母亲知道这是一次告别,因为Tara把日记本搬到了车上。她拥抱了母亲,然后父亲也走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I love you, you know that?”

“I do,” I said. “That has never been the issue.”

“我爱你,你知道吗?”

“我知道。但这从来不是问题所在。”

在访谈中,Tara也一再强调父母的爱是真的,只不过理念不同。

“Love is real. It’s just incredibly difficult to navigate it…”

书的最后,Tara谈到自我成长的过程,可以用很多次来形容。

“Transformation. Metamorphosis. Falsity. Betrayal. I call it an education.”

“转变。变形。错误。背叛。我称之为,教育。”

结尾可以说是点题了。我也觉得是教育改变了Tara的人生。所以说Educated的书名简短,却很有深意。

在访谈里,Tara谈到了两句话,是对自己离开原生家庭这个决定的总结,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会有共鸣。

"You can love someone and still choose to say goodbye to them."

“你可以爱着一些人,但仍然选择离开他们。”

"You can miss a person everyday and still be glad that they're no longer in your life."

“你可以时常想念着一个人,同时庆幸他已经不在你的生活里。”

Educated这本书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不寻常的故事。我们无法对Tara的成长和经历感同身受,但都有多多少少的体会。

洋洋洒洒也已经写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最后,总结两句话:

What’s past is past. Let it go.

We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the way we are treated and loved.

那么,再见。

—  END  —

文/Luna

图/Luna

风格/秀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