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xious People | I would still plant my apple tree.

 Luna_Pan 2022-06-16 发布于浙江

Anxious People

Fredrik Backman

Welcome to Luna Pan's Neverland

上本书花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读完,而这本只用了一周当中的碎片时间。一方面,是因为小说文体的可读性本身就比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小说的故事性突出,叙事较为集中和完整。

Sapiens |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Anxious People(《焦虑的人》)是好友YAN推荐给我的。该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Fredrik Backman,他有另一部为人熟知的作品——A Man Called Ove(《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我之前看过《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电影版,仿佛看到了我心目中的“爱情理想”。日后再去拜读原作。

回到《焦虑的人》。

“焦虑”似乎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词。这的确是个一听就令人不禁“焦虑”的词。还有“制造焦虑”等等……或许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都是脆弱的,不断地在寻求抵抗焦虑的方法。

...because sometimes it’s easier to live with your own anxieties if you know that no one else is happy, either.

我的专业并非是心理学或者社会学,所以我没办法、也无意去探讨“焦虑”的根源。此文也旨在围绕《焦虑的人》这本书去做一些分享。

把《焦虑的人》全部读完之后,还是有许多感触,难以发条朋友圈一言概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花时间理一理写一写,作为日常记录。

不过,特别的是,我要将此文献给我的好友YAN:希望你平安喜乐,拒绝焦虑。

我看书的时候都会特别留意每本书的扉页: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Fredrik Backman把此书献给了自己的思想、朋友以及妻子。

从书最后的“作者致谢”当中发现,作者的挚友J自杀了,这给作者留下了无尽的伤痛和悔恨。这或许也是作者创作《焦虑的人》的理由之一。艺术总是源于生活的。另外,书中的心理医生Nadia似乎也是源于作者妻子的名字Neda。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和书中主角一样也有两个女儿,a frog和a monkey。

该书的后面,作者感谢了很多人,包括读者。

同时也附上了预防自杀的热线。

If you need someone...

很多时候,情绪是需要干预的。不要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绝望和痛苦之中。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其实,还有其他选择。

如前文提到,该书名《焦虑的人》很符合当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但“焦虑”是一种表现、一种结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确能够感觉到好像每个人物都很焦虑。可是,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每个人都在面对各自生活的困境。如你我一样。

Our hearts are bars of soap that we keep losing hold of; the moment we relax, they drift off and fall in love and get broken, all in the wink of an eye.

It just hurts so much at times, being human.

这不由让我想起一本至今还没有准备去看,通常还会阻止身边朋友最好也不要去看的书——《人间失格》。

太宰治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简单来说,《焦虑的人》讲述的是一个银行抢劫犯由于抢劫银行未遂,在售楼处劫持了一群人质。人质被成功解救后,警察却找不到嫌犯。因为在众人的帮助下,嫌犯金蝉脱壳。

似乎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对么?

正如作者写的,这是一个关于很多人、很多事、或者还是关于银行抢劫、傻瓜、爱的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讲完这么一个故事也就足够了。

亲情、友情、爱情,被称为人间三情。在此书中,亲情的占比不容忽视。似乎没有在谈爱情,而是婚姻。没有涉及友情,但核心是温情,或者说是善意。我就想从亲情、婚姻、温情这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书中的人物、困境与情感。

Anxious People

You probably have someone in your life who you’d do something stupid for.

无论是对于亲情、友情、爱情,这句话听来都是浪漫的。然而,多数浪漫都是不理智的。

嫌犯真实的身份是一位母亲,书中始终没有透露她的姓名。一开始甚至将她塑造成了男性。虽然我还是不太明白这处伏笔的用意……

她的丈夫出轨她的上司,于是她短时间内失去了房子、工作,丈夫的律师甚至威胁她如果再找不到住处的话就会将两个女儿从她的身边带走。她没有工作,无法支付押金和房租,于是想到了抢劫银行的想法。她戴着面具,拿着玩具手枪(而后证明其实是真枪)去抢劫已没有现金的银行,慌张离场后,误打误撞进了售楼处,于是上演了劫持人质的闹剧。然而,她自始至终都没想伤害任何人。她不断道歉,不断哭泣。

You’re my princess, and my warrior, you can be both at the same time—promise me that you’ll never forget that.

希望每个女孩无论长到多大,都不忘记自己是公主也是战士的双重身份。

“Parents are defined by their mistakes.”

我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言论。但我并不表示赞同。在该书的最后,作者也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的封面其实是一座桥,站在桥上有一对男女,具体是谁和谁我们不得而知。在银行劫持案发生的十几年前,一位父亲由于投资失败来到了桥上,被当时还是青少年的Jack遇见并极力劝阻,然而这位父亲最终还是跳下了桥。在此之前,他给曾对他的困境冷言冷语的银行家Zara寄了一封信。Zara因此很受折磨,她却一直没有勇气打开这封信。Zara一直很关注这座桥,所以她也看到了之后想要轻生的少女Nadia,以及成功将她救起的Jack。Nadia成年后成为了心理医生,而Zara让自己成为了就诊者。

Nadia的诊疗室里也挂着一幅画,一个女人站在桥边在眺望。她总会问就诊者画中的女子在干什么,她快乐吗之类的问题。Zara说她可能想要轻生,也可能想要抓住什么。

“I don’t know what happiness is for her.”

“我不知道对她来说什么是快乐。”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也不同,又如何去分辨别人的快乐呢?

Nothing is easier for people who never do anything themselves than to criticize someone who actually makes an effort.

Jack是故事中年轻的警官,他和父亲Jim在警局共事。他的母亲是一名牧师,常常因为工作使自己陷于冲突和危险之中。小时候的Jack并不明白母亲的坚持是为了什么,情急之下的他只想到去责怪母亲的自私。然而这句话放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值得回味的。

“Don’t stay here for my sake, son.”

“I’m not,” Jack lies.

父与子之间的相处总是比母女要复杂一些。Jack和Jim共事的时候有很多矛盾,可能这是两代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Jack的母亲去世后,父子俩人仍然不厌其烦地接济“不争气”的姐姐,然后以这种方式默默地陪伴彼此。

Fredrik Backman

If you’re constantly presented with alternatives, you can never make up your mind... How could anyone live with the stress of knowing that while their partner was in the bathroom, they could be swiping right or left and finding their soul mate?

这也是对现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信息时代,社交媒体,使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也会以为自己拥有不计其数的选择。然而,过多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自由和幸福。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始终不会满足于当下的拥有。就好像那群学生在麦田里寻找最大株的麦秆,大多数因为选择过多而一无所获。

You end up marrying the one you don’t understand. Then you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trying.

“如果你最终和一个不了解的人结婚,你的余生都会因此屈就。”

“You don’t fall in love with a gender... You fall in love with an idiot.”

在人质当中,Julia和Jo是一对同性夫妇。Anna-Lena在和Julia抱怨丈夫Roger在生活中的怪癖,本以为Julia和Jo之间应该会有更少的矛盾,然而Julia发出了如上的感慨。但是这句话似乎能够解释部分人的爱情观。

很多时候不是取向优先,而是伴侣优先。是因为遇见了这样的一个人,所以做出了相应的选择。

“I love being boring with Ro. Does that sound mad? I love arguing with her about sofas and pets. She’s my everyday. The whole... world. ”

爱情使人盲目。但“盲目”有时候不一定是个坏词。

The hardest thing about death is the grammar, the tense...

这是Jim对妻子的回忆。死亡所改变的是时态。曾经的人和事都不复存在,也不再会有将来。

“We are asleep until we fall in love.”

“Love is wanting you to exit.”

人质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位叫做Estelle的女士,她的丈夫Knut已经过世了。却总是孤单时谎称Knut是在停车。他正在来的路上……

她坦白自己的人生中其实有过一次风流韵事,实则只是电梯间的邂逅。Estelle和Knut有着相似的音乐品味,然而Knut从来不看书。一次在乘电梯时,Estelle邂逅了爱看书的邻居。他们彼此交谈,互换书籍。一次,邻居将备用钥匙交给了Estelle。然而直至邻居过世,Estelle都从未推开他家的门。

这样的克制仿佛升华了这段暧昧。

故事的最后,正是Estelle用的这把备用钥匙为嫌犯提供了庇护,甚至在之后将公寓承租给了一家三口,四个人成了室友。

Luna Pan's Neverland

“Because that’s just the way it is.”

“...What do you mean, 'just the way it is’?”

为了保护嫌犯,众人在警察局都在playing dumb。Julia和Jo坚持要一起接受问询,于是和Jack有了这段对话。

我在生活中也时常有过这样的反骨。我尤其讨厌别人拒绝时随口说的那么一句“本来就是这样的”。

本来?哪样?

“Even if I knew that tomorrow the world would go to pieces, I would still plant my apple tree.”

前文有提到,Jack的母亲是一位牧师,她时常与信教还有不信教的人产生矛盾。她总是希望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当问及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她引用了Martin Luther的原话。这也是本文中我最喜欢的话之一。而Martin Luther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中读到的人物,他最早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

We save those we can.

我一直不认为《焦虑的人》是一部宣扬宗教的书。这个故事也并不是关于救赎的。看似是一群人拯救一个人的故事,实质上也并非如此。由于这样一个偶发事件,大家各自的困境得到了曝光和交流的机会,在释放善意的过程中,各自也都得到了帮助。

“Everyone has to start somewhere.”

Julia和Jo看过了许多套公寓,但是等到孩子快出生了,仍然没有下决定。Jo总是可以找到每套公寓中不合适的地方。其实在内心深处,Jo担心自己不能承担好为人父母的角色。她觉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连装修房子也未必能够吃得消。年长的Roger安慰她说,凡事总有第一次,也总要在某处开始。他给予的温情也使得Jo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 “I don’t know if I deserve to be saved,” the bank robber whispered.

- “Come and find me in ten years’ time and tell me if I was wrong.”

正如书中所说,这可能是最差劲、最软弱的银行抢劫犯了。没有做攻略,且个性优柔寡断。同时,这也是最温情的一次劫持。她和人质一起分吃披萨,还要求为Estelle放烟花。而最后帮助她成功脱逃的重要人物其实是作为警官的Jim。当警匪对峙的时刻,Jim想到了妻子,也想到女儿。他觉得,嫌犯需要有一次机会。

It wasn’t your fault.

在故事的最后,Zara带在身边十几年的信终于被Nadia打开了。就只有这四个字。似乎也只能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来形容。这句话让Zara获得了最终的救赎。

“这不是你的错。”

这句话的分量是极大的。我没有想到那位父亲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竟然没有任何憎恨与抱怨。他甚至想到了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可能会因此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他选择了自己承担所有,而未将他人拖下泥潭。而因为这一点,也使得作为读者的我更加难过。

“这不是你的错。”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在生活中,我遇到很多人因为这句话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赎。他们放过了自己。

最后再分享几句书中打动我的描述。

“I believe the one that says that if you do it for long enough, it can become impossible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lying and falling.”

They say that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the sum of their experiences. But that isn’t true, at least not entirely, because if our past was all that defined us, we’d never be able to put up with ourselves. We need to be allowed to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we’re more than the mistakes we made yesterday. That we are all of our best choices, too, all of our tomorrows.

Perhaps we hurried past each other in a crowd today, and neither of us noticed, and the fibers of your coat brushed against mine for a single moment and then we were gone. I don’t know who you are.

But when you get home this evening, when this day is over and the night takes us, allow yourself a deep breath. Because we made it through this day as well.

There’ll be another one along tomorrow.

我尤其喜欢这本书的结尾,将日常生活的片段进行了唯美、温暖的描述。

“或许今天的你我在人群中擦身而过。我们都没有注意到。我们大衣上的纤维有过一瞬间的触碰,然后我们转身离开。我不知道你是谁。然而,当你晚上回到家中,这一天落下帷幕,夜晚将你我笼罩,我们终于可以深吸一口气,因为我们又努力地过完了一天。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文/Luna

图/Lun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