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 Up》总第63期 2015年12月2日 第38期 小王子在一颗小行星上遇到一个点灯人,晚上点灯早上熄灯,循环往复。做着这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儿,不为别的,只因他怀有一颗照亮别人的爱心,即使那个小行星上就只有他自己,和偶尔路过的像小王子一样的人,点灯人也依旧每天照做不误。 这样的“点灯人”,在我上班的路上就有。 移动的修鞋工作室 在三道街的一旁、靠着一栋住宅楼的边缘,停着一辆特别有范儿的“豪车”,说它豪华,是因为它更像一个小版的“房车”:像屋子一样的有一扇不大不小的窗户,一扇可爱的小门,能开走的移动小屋。早上差不多七点四十左右,一位戴眼镜的大伯就会打开那扇小门,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了,就像每一户人家早起生火做饭一样,平常又幸福。晴天的时候他就早一点开门;阴雨天就晚一点,自己的“工作室”,什么时间开工都是比较自由随意的。 大伯的这个工作室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修鞋的小屋,去年秋天的时候,我的一双坡跟鞋坏了,早上上班正好请大伯帮忙修一下。我和另一位等候修鞋的先生一起,各坐在靠近门位置的小凳子上等着。夏天清晨的阳光照过来,你想象不到那画面有多祥和,那感觉有多美好。嗯…我能找到可参照的就如同《龙猫》里那个乡下的木屋。小屋里修鞋用的各种工具一应俱全,摆放的满满的;大伯修鞋蛮认真的,我想,工作的时候他一定特开心。 整个夏天,大伯和他的“豪车”就停在那里,沐浴阳光、静看夕阳。远远地看过去,那就是一道明媚的风景。每次早上经过我都忍不住往车里望望,然后微笑着继续上班,不知为什么,只要看着这座温暖的“移动工作室”在那里,我就觉得特踏实,心情也会变得很好。傍晚我下班的时候,大伯已经把最外面的用铁皮做的第二层窗户关好,小门也锁好,下班回家了。 鞋子舒适了,脚下的路才走得稳,走得更长。我想大伯可能是退休职工吧,闲不住,做了一个移动工作室,继续为大家服务。 生火修车的小摊 卓展后身的一个街角,我忘记街道的名字,每天早上都有这样一个修车摊引起我的注意:一盆火、一个修车大伯、一只黑色的小狗。早上7点半左右,准时在那里出现。北风裹着雪花,真的冷得不得了。我路过的时候,火已经烧得很旺了。 这个修车的小摊,夏天时露天的,冬天就用几块木架和苫布搭了个简易的棚子,生火取暖。有的时候路过的一两个行人会站在那里,边烤着火边和大伯聊上几句,而那只脏兮兮地黑色小狗趴在棚子的里面,摇着尾巴也不看过路的行人,也不靠近主人,它冷的都懒得动了。 清早上班时间车来人往,行色匆匆,这几天大雪,骑自行车的人就更少了,几乎没有生意可做,可大伯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那里。从他往火盆里天木炭的动作上,从他聊天的神态上、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看到的正如那燃烧的炭火一般,是他对生活热气腾腾地期望。 上班的这一路,遇到的修车的、修鞋的小摊不少,都是年迈的大伯在经营着,在某个十字路口就能摆起一个简单的小摊,无冬历夏他们都坚持着,每每看到他们,我真希望长春的大街上满上骑自行车的人。 《无缘社会》里面讲到日本有很多老人退休之后到出租车行竞聘,或者积极地找其它的事做,反正老人们就是不闲着,觉得自己仍腿脚利索,就要对社会做出贡献,只要还能做事,就证明自己还有价值,还能让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人到老了,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毫无用处,那样,真的只是负担了。 每一位老人都不想被当做负担,他们积极地融入社会,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只要能对他人有一点帮助,也会让人记得他们,也会证明自己仍有价值。这份满足,是很多老人心中的希望吧! 平常生活中,很好有人骑自行车,即便多一些车子也不是总需要修理、鞋子也不会老是坏掉,但这些毛病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特别着急,特别希望有这样的小摊马上出现。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每次租房子换钥匙、配钥匙,找了好几条街也找不到能配钥匙的店。就是因为这种小摊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每次遇到,都心存感恩,是老伯们的坚持,仍在为我们提供生活的便利。 不必时常想起,只是偶尔出现,就已感触良多。 感谢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这样的”点灯人“在默默坚持着,他们不仅是在为减去自己的孤单而坚持着,更是为社会减少一份孤独儿努力着。如果你经过他们的身边,请小心慢行;如果你和老伯正巧对视,请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微笑。 爱,真的不必吝啬。 感谢我的生活中,有他们出现过,让我感受到人心的温暖。希望每一位老伯都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淑随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