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上的星星又亮了几颗,可人间依然晦暗许多

 淑心阅读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Shut Up》总第368期 2018年10月31日 第38期


对李咏,没什么太多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平时很少看综艺节目,即使他主持的栏目都那么火,我也只是在家跟父母看电视,恰好拨到了某个台,恰巧是他的节目,看过几眼罢了。给我的印象就是大长脸、一头卷卷的长发、笑呵呵的,这个主持人还蛮可亲的,还有一个属于他的傲娇手势,也蛮能耍帅的。仅此两个印象而已。

那天早上也就八点半左右,吃完早饭坐在办公桌前刷头条,刷到一条消息:前央视主持人李咏去世。我脑袋一震,不可能,这假消息怎么这么损呢!再一细看内文的截图,我赶紧打开微博搜索“哈文”,看到了那一条,她说:“抗癌17个月,永失我爱。”家属发文,错不了了。太突然了,一个人消失了好久,再回来,却是永别,难以接受。

一面感慨人事无常,为生命的脆弱而惋惜,一面对李咏心生敬佩。一个公众人物,把欢笑留给观众,转过身去,困难自己面对,无畏误解,无畏议论,默默地背负一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给我们留下的永远是那个大长脸、乐呵呵、摆出酷酷手势,耍帅的样子。李咏,让我看到了“大丈夫”的样子,看到了一个人卸下所有的标签、背景、光环之后,最真实最纯粹的人,这个人,是温暖的,是善意的,是纯良的。所以,除了悲痛更加敬佩。

我感知到这一切,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对他说一句感谢、走好。这是我们身为粉丝也好,一个普通人对公众人物表达敬意也好,在最后一程,唯一能做的事。

但这几天,李咏去世的消息被恶意营销,针对李咏的,有病毒视频传播;针对其妻哈文的,出现各种营销软文“哈文的文”,家属在悲伤之余还得出面澄清没有写过;针对其女儿的,还有种种……

人心,真的远比你想象的恶。

现在的人都怎么了?好像都不再关心谁真的是死是活,死了,就像其他任何可借势营销的爆点事件一样,那些没脑子的营销人好似苍蝇一般,疯狂的涌上去,看看能不能挖掘出什么吸睛的点,也争取来个10万+的阅读量;趁着人们悲痛的情绪还没过,赶紧开发病毒视频传播,盗取他人手机支付账号……种种恶行,让死者和生者都不得安宁,实在让人忍无可忍。我想对那些借“李咏逝世”事件恶意营销的人说一句啊:心不正,你永远发不了财,即便赚了几个钱,也祝你没好命花。

昨晚,金庸平静地走了,享年94岁。看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心想着这位老人家真的是笑别江湖,移居他处,有侠气,够潇洒。今儿早打开电脑,又见铺天盖地、花样百出的悼念文章。有些文章一看标题,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不是金庸迷,但我从一个读者粉丝和作家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对于喜爱武侠小说、喜爱金庸的人来说,他只是移居他处而已,江湖犹在,大侠犹在,他离不离开,动摇不了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看过好多评论,我只是觉得,伪善,它不是善。

我想到我最爱的作家马尔克斯,我看到他照片的第一眼就爱上这个老头,眼睛里流淌的清澈,脸上挂着的笑容,那么安然,又那么有力量。我想起那时看到关于他逝世的新闻时,心里还是一震,只几秒钟而已,就平静下来了,没有悲伤,我只是在心里默念那一段路请他走好,而他和读者的路从不曾断过。每当我捧起《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或者他的哪一本书时,我都能想起他的那副面庞,所以,他永远在我心中,他留给读者的,足够我们受用一生。

这个世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一部叫做生离死别的大电影,普通人的逝去是悄然的,没有几个人记得,在时间的长河里,结束了又好像没开始过;名人的逝去是喧闹的,在众人喧嚣的悼念中,他们走了也似没走……

人这一生,起点无法选择,终点也无法选择,能选的就是在这段旅程中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一生。或平庸或喧嚣,或平凡或伟大……不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在将要谢幕的那一刻,希望能对自己说,能对自己的亲人说,能对喜欢自己的读者也好、观众也好说:我不负此生,我们都曾闪耀过。

每一个离别,都是在提醒还能享受当下的人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活。这是人间该有的温度,这是人情最后保有的温暖。

我比较相信:人间逝去了一个人,他就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愿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每每抬头仰望星空,都能真正顿悟生命的终始,怀念、感恩、警醒、向前,真正理解了那星星为何闪烁。

待徐徐转过头来,环顾周遭,真好,这人间也温暖了许多。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