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讲仁讲礼,可这仁却有生命贵贱,这礼却为不越等级

 淑心阅读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Shut Up》总第458期 2020年04月05日 第37期


今天读《论语》第三章“八佾篇”,读到两句话,让我对孔子讲的“仁”和“礼”要重新思考,这两句我最担心的是,我们要如何跟孩子讲。

我们先看一下这两句: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一句是说蛮夷之地有君主,还不如我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蛮夷,一听这个词就看得出它有一种鄙夷的态度,孔子有很强的夷狄观,他瞧不起那些文化落后的部落。

其实到现在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发达的国家也有不发达的,有文明程度高的地方也有文明程度低的,可是如果按照孔子的这种思想,你不去帮助那些不发达的、文明落后的,而是摆出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姿态在一旁鄙视别人,那么等级观念就会越来越深,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可是他在《论语》第一章“学而篇”也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懂你,不了解你不恼怒,这就是君子的作为,可是他对文化的不同,对地域的不同,却不能这样宽容。这岂不是说君子也有黑暗面吗?或者说君子也有适用范围,超出那个范围就不是君子了。

那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的心里真的住着仁爱,他不会有这样的分别心,如果仁不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那这个仁就是戴上了有色眼镜,那再理解它,可就要多加小心了。

还有一句: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翻译过来就是: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这句话里,我反倒看出子贡心里的“仁”,他看那只羊很可怜,那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所以他有恻隐之心,提议把这一条给去掉,可是孔子却对子贡很失望一样,他说你爱惜那只羊,可是我爱惜我的礼。这时我看不到孔子是一个智慧、和蔼、慈祥的老人,他仿佛就是个黑脸的刽子手。在他眼里那只活羊根本不重要,那样的生命根本不值得尊重,它就是一只羊嘛,管它死活,你生来就是为了人类祭祀的,我选择你,让你实现这么大的价值,你应该感谢我,或者感到无比荣耀才对啊。

所以你看他总是强调仁,可是这仁放在生命层面上,却要给生命分高低、分贵贱,动物的生命就不是生命,文化落后的部落就该被鄙夷。这种思想就很吓人,我想起曾经看过蒋勋老师评《红楼梦》宝钗的一段,这个女孩子就有类似的问题:王夫人辱骂她身边的丫鬟金钏勾引宝玉,这个丫鬟刚烈不受这样的委屈就投井了,有一天王夫人正在房中为此事烦恼垂泪,宝钗进来看到王夫人如此,待王夫人讲了丫鬟投井,宝钗明知此事原由却假装不知,然后安慰王夫人说姨妈你是慈善人,据我来看,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在井跟前憨玩儿,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个丫头在上头拘束惯了,每天都有人管她的,一出去没有人管就也了,那这样的人死了也不足惜。蒋勋老师点评这一段说宝钗圆融是圆融,可是其实蛮可怕的,在一个人性该有不忍、该反省的时刻,她忽然把它转掉。

是不是宝钗读《论语》学孔子学的太好了,才有这样相似的可怕!

他为什么那样爱惜礼,在为政篇有这样一句话,或许让我们看到礼的本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适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恪守规矩了。

你细品孔子这句话,就知道这个礼是为何了,是为了统治者管理百姓,要他们恪守规矩,它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已。这种礼设置的初衷,从来就不是基于生命的平等、尊重,而是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

孔子讲仁讲礼,可这仁却有生命差别,这礼却为不越等级,这是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的,我们教孩子什么,对待生命一视同仁、对待生命有恻隐之心,在该有人性发光的地方别学宝钗把它转掉,这是一个人最最重要的东西了,所以学《论语》或许学一点处世的道理,可是这做人,却要超越孔子的种种设限,才能看到生命的通透与宽广。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